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要人文素质高、语言和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过硬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旅游人才。文章以新疆为例,从分析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素质入手,对新疆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探讨,以寻求一套较为实用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能力 素质 分析 课程设置
一、前言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新疆时指出:“要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把新疆建成我国西部重要的旅游胜地。”新疆要发展,旅游是机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旅游教育。高职旅游专业是为旅游市场培养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教育,其学生就业以后的职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处决于学生在校时对其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员在其从业生涯中,才能游刃有余,为社会、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以下就新疆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其课程设置做一些的探讨。
二、旅游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分析
1.知识结构
(1)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底蕴。“以文建旅,以文赏景。”自古以来,旅游与历史、文化就有着割不断的渊源关系。无论是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还是进行旅游产品的包装、推销、服务,都必须以历史、文化的人文性、多样性、丰富性和厚重为基础,打造旅游精品,提高服务水准。新疆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丝绸古道、民俗风情、大漠山川都极具个性。因此,在对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的培养中,首先就必须强化新疆的人文、历史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底蕴。
(2)专业的地理、动物、植物学知识。旅游人才是一个“杂家”,在旅游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地理学、植物学等知识应将它作为必修知识予以强化,以提高学生的旅游规划水平和导游服务层次。新疆有着特殊的地貌格局——三山夹两盆;独特的气候——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奇特,气候生态多样,冰峰与火洲共存,瀚海与绿洲为邻,保持了粗犷自然的风貌。境内野生动植物1000多种,不乏奇树异草、珍禽异兽。随着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地质地貌的演变、植物的进化都有极大的兴趣。而旅游本身就是在身心放松的同时进行知识的积累的提升,旅游规划和导游服务人员更应顺应旅游的发展和游客的需求不断调整并补充、完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系统了解并掌握地理、动植物知识并使知识专业化。
(3)良好的审美修养和管理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审美活动是人类的最高需求活动。旅游的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审美享受。无论是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景点的参观,还是下榻宾馆的房间布局、餐厅用膳的杯盘碗勺,无不通过文化特征的显示而给人以美的享受。旅游管理和服务是一种心理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是通过对顾客的心理把握来满足顾客的多种需求的过程。旅游管理者和服务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管理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势必影响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准,进而影响顾客的旅行体验。因此,学校应在这些知识方面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予以强化。
2.人文素质
旅游专业培养的是高等应用型人才,需要从业者——旅游人员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旅游人员的人文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思想素质。学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同时新疆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培养的学生要了解国情,爱国家、爱人民、爱新疆。
(2)职业道德素质。旅游人员处于旅游接待服务的第一线,面对的是客人,他们整天与人打交道,面对的人员比较复杂,客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要求旅游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特别是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养成,这是做好旅游服务工作的保证。
(3)人际交往能力。未来旅游发展的潮流是个性化需求,市场机会把握、新产品开发、产品促销等环节将成为旅游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旅游人员各项活动必然要与人打交道,他们需要的是善于交际的复合型旅游人才。这些旅游人员要是多面手,除能操作外,还要能在企业与外界发生联系时发挥作用,如替企业营销做宣传、节假日促销、联系业务等。这要求旅游人员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公关能力,较丰富的文化素养。
(4)身体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3.语言能力
旅游人员的语言能力包括:
(1)外语能力。涉外旅游人员至少应该掌握并熟练运用一门外语,最好掌握两三门外语。掌握一门外语,了解一种外国文化,有助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开阔眼界,在传播中外文化中做出贡献。
(2)计算机网络语言能力。办公无纸化,数据资料传输网络化等,这些现代化的办公手段,都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从学生应聘岗位的情况来看,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拔旅游专业人员的条件之一。
(3)语言表达能力。旅游工作者无时不在与人打交道。充分发挥语言的表达功能,促进旅游工作的发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4.专业能力
(1)专业知识。指高职旅游人才应具备的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大专层次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应用知识。牢固的专业知识是高职旅游人才的基础,这样他们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职业技能。此即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我创新能力。高职旅游人才要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能够进一步获取知识和信息,以增强发展的后劲。
三、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1.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新疆特色
要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构建新疆旅游人才培养特色,有效地促进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1)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首先改革课程体系,注重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重实践性教学的分量。为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格局,以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核心设计课程,综合考虑知识结构、应用技能与特殊个性化需求等因素,按照培养岗位能力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学相关学科知识,着重于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
(2)教学内容上体现新疆特色。新疆是多民族特色文化和沙漠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及中国西部旅游热点地区,旅游业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宣传新疆形象、展示新疆资源和实力的重要途径。发展旅游教育、为新疆培养旅游人才是我们高职旅游教育的重要任务。要强化反映新疆民族特色的课程。首先新疆高职旅游教育要突出本省民族教育特点,发展地区优势,形成鲜明办学风格;其次高职旅游教育要进行课程改革,开设新疆旅游特色课程;三是在教学中要有重点的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文化的了解,开设体现新疆少数民族的“新疆旅游地理”“西域历史文化”“新疆民俗风情”“丝路考古”等特色课程,使学生对新疆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全面了解,积极弘扬新疆民族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新疆民族民间文化的培养,通过考核,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前,至少会唱一首民歌,会跳一种民族舞蹈,演奏一种民族乐器,使毕业的学生受到旅游企业的欢迎,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2.围绕“考证”—— 以能力为本位,开设课程
旅游教育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目标,是基础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要着力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行业准入制度的要求,引入不同级别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搞好专业职业技能资格培训与考核。我们可以利用高职院校内设置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导游员资格等职业资格考试,鼓励学生获取跨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以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适应能力和适应学生择业谋职的需要。
3.课程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和实践并重
(1)理论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素质为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分人文素质、语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四个模块进行课程设计。
人文素质模块课程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体育(含形体训练)、旅游心理学、社交礼仪(选修)、西域历史文化。
语言能力模块课程有应用文写作、高职英语、旅游英语、普通话水平测试、演讲与口才(选修)。
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及实训、计算机网络(选修)。
专业素质职业能力模块课程有专业基础知识子模块,如旅游学概论、新疆民俗风情、新疆旅游地理、丝路考古、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及专业知识子模块,如导游业务、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财务管理(选修)、旅游电子商务(选修)。
(2)实践教学体系。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采用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等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具体采用工学交替,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途径。
新疆高职旅游专业,要求学生要热爱新疆,了解新疆,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献身新疆,这就是新疆高职旅游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和内地高校旅游专业的特殊性,即地域性特色。所以,旅游专业教什么、教多少、应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根据技能达到的要求,讲够讲清应知的部分,对一般的基础理论尽量少讲,突出高职旅游专业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特点,从新疆旅游业的实际出发,加大所教课程中对新疆的了解、对新疆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古迹名胜、大漠河山,作为重点课程讲述,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实际操作顺利。上述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比重不应低于50%,并且应将课内分散实践与课程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结语
培养和提高旅游高职人才的管理能力,是通过一整套教学体系来完成的,包括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师资队伍等。它不仅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而且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每一门课程的完成意味着相应能力的获得或提高。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以旅游市场为导向,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课程设计并经过包括企业旅游人员在内的多方论证,才能付诸实施。
注:本课题是2007年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
参考文献
[1]李翔翔.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2]张岩,顾文静.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4(5).
[关键词]能力 素质 分析 课程设置
一、前言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新疆时指出:“要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把新疆建成我国西部重要的旅游胜地。”新疆要发展,旅游是机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旅游教育。高职旅游专业是为旅游市场培养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教育,其学生就业以后的职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处决于学生在校时对其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员在其从业生涯中,才能游刃有余,为社会、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以下就新疆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其课程设置做一些的探讨。
二、旅游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分析
1.知识结构
(1)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底蕴。“以文建旅,以文赏景。”自古以来,旅游与历史、文化就有着割不断的渊源关系。无论是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还是进行旅游产品的包装、推销、服务,都必须以历史、文化的人文性、多样性、丰富性和厚重为基础,打造旅游精品,提高服务水准。新疆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丝绸古道、民俗风情、大漠山川都极具个性。因此,在对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的培养中,首先就必须强化新疆的人文、历史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底蕴。
(2)专业的地理、动物、植物学知识。旅游人才是一个“杂家”,在旅游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地理学、植物学等知识应将它作为必修知识予以强化,以提高学生的旅游规划水平和导游服务层次。新疆有着特殊的地貌格局——三山夹两盆;独特的气候——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奇特,气候生态多样,冰峰与火洲共存,瀚海与绿洲为邻,保持了粗犷自然的风貌。境内野生动植物1000多种,不乏奇树异草、珍禽异兽。随着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地质地貌的演变、植物的进化都有极大的兴趣。而旅游本身就是在身心放松的同时进行知识的积累的提升,旅游规划和导游服务人员更应顺应旅游的发展和游客的需求不断调整并补充、完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系统了解并掌握地理、动植物知识并使知识专业化。
(3)良好的审美修养和管理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审美活动是人类的最高需求活动。旅游的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审美享受。无论是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景点的参观,还是下榻宾馆的房间布局、餐厅用膳的杯盘碗勺,无不通过文化特征的显示而给人以美的享受。旅游管理和服务是一种心理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是通过对顾客的心理把握来满足顾客的多种需求的过程。旅游管理者和服务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管理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势必影响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准,进而影响顾客的旅行体验。因此,学校应在这些知识方面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予以强化。
2.人文素质
旅游专业培养的是高等应用型人才,需要从业者——旅游人员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旅游人员的人文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思想素质。学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同时新疆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培养的学生要了解国情,爱国家、爱人民、爱新疆。
(2)职业道德素质。旅游人员处于旅游接待服务的第一线,面对的是客人,他们整天与人打交道,面对的人员比较复杂,客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要求旅游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特别是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养成,这是做好旅游服务工作的保证。
(3)人际交往能力。未来旅游发展的潮流是个性化需求,市场机会把握、新产品开发、产品促销等环节将成为旅游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旅游人员各项活动必然要与人打交道,他们需要的是善于交际的复合型旅游人才。这些旅游人员要是多面手,除能操作外,还要能在企业与外界发生联系时发挥作用,如替企业营销做宣传、节假日促销、联系业务等。这要求旅游人员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公关能力,较丰富的文化素养。
(4)身体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3.语言能力
旅游人员的语言能力包括:
(1)外语能力。涉外旅游人员至少应该掌握并熟练运用一门外语,最好掌握两三门外语。掌握一门外语,了解一种外国文化,有助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开阔眼界,在传播中外文化中做出贡献。
(2)计算机网络语言能力。办公无纸化,数据资料传输网络化等,这些现代化的办公手段,都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从学生应聘岗位的情况来看,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拔旅游专业人员的条件之一。
(3)语言表达能力。旅游工作者无时不在与人打交道。充分发挥语言的表达功能,促进旅游工作的发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4.专业能力
(1)专业知识。指高职旅游人才应具备的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大专层次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应用知识。牢固的专业知识是高职旅游人才的基础,这样他们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职业技能。此即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我创新能力。高职旅游人才要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能够进一步获取知识和信息,以增强发展的后劲。
三、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1.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新疆特色
要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构建新疆旅游人才培养特色,有效地促进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1)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首先改革课程体系,注重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重实践性教学的分量。为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格局,以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核心设计课程,综合考虑知识结构、应用技能与特殊个性化需求等因素,按照培养岗位能力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学相关学科知识,着重于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
(2)教学内容上体现新疆特色。新疆是多民族特色文化和沙漠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及中国西部旅游热点地区,旅游业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宣传新疆形象、展示新疆资源和实力的重要途径。发展旅游教育、为新疆培养旅游人才是我们高职旅游教育的重要任务。要强化反映新疆民族特色的课程。首先新疆高职旅游教育要突出本省民族教育特点,发展地区优势,形成鲜明办学风格;其次高职旅游教育要进行课程改革,开设新疆旅游特色课程;三是在教学中要有重点的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文化的了解,开设体现新疆少数民族的“新疆旅游地理”“西域历史文化”“新疆民俗风情”“丝路考古”等特色课程,使学生对新疆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全面了解,积极弘扬新疆民族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新疆民族民间文化的培养,通过考核,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前,至少会唱一首民歌,会跳一种民族舞蹈,演奏一种民族乐器,使毕业的学生受到旅游企业的欢迎,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2.围绕“考证”—— 以能力为本位,开设课程
旅游教育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目标,是基础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要着力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行业准入制度的要求,引入不同级别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搞好专业职业技能资格培训与考核。我们可以利用高职院校内设置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导游员资格等职业资格考试,鼓励学生获取跨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以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适应能力和适应学生择业谋职的需要。
3.课程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和实践并重
(1)理论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素质为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分人文素质、语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四个模块进行课程设计。
人文素质模块课程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体育(含形体训练)、旅游心理学、社交礼仪(选修)、西域历史文化。
语言能力模块课程有应用文写作、高职英语、旅游英语、普通话水平测试、演讲与口才(选修)。
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及实训、计算机网络(选修)。
专业素质职业能力模块课程有专业基础知识子模块,如旅游学概论、新疆民俗风情、新疆旅游地理、丝路考古、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及专业知识子模块,如导游业务、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财务管理(选修)、旅游电子商务(选修)。
(2)实践教学体系。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采用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等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具体采用工学交替,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途径。
新疆高职旅游专业,要求学生要热爱新疆,了解新疆,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献身新疆,这就是新疆高职旅游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和内地高校旅游专业的特殊性,即地域性特色。所以,旅游专业教什么、教多少、应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根据技能达到的要求,讲够讲清应知的部分,对一般的基础理论尽量少讲,突出高职旅游专业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特点,从新疆旅游业的实际出发,加大所教课程中对新疆的了解、对新疆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古迹名胜、大漠河山,作为重点课程讲述,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实际操作顺利。上述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比重不应低于50%,并且应将课内分散实践与课程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结语
培养和提高旅游高职人才的管理能力,是通过一整套教学体系来完成的,包括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师资队伍等。它不仅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而且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每一门课程的完成意味着相应能力的获得或提高。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以旅游市场为导向,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课程设计并经过包括企业旅游人员在内的多方论证,才能付诸实施。
注:本课题是2007年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
参考文献
[1]李翔翔.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2]张岩,顾文静.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