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阶段,体育除了具有强身健体、调节心理等功能之外,还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德育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深度融合,对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优良品质的培养意义非凡,这就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体能训练,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基于此,本文就对德育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有机融合的途径与策略作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时机;榜样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浅薄,再加上心智尚未成熟,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便极易导致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渗透摆在与认知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之上,对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以使学生不仅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时还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进而达到教育教学的和谐统一。
一、结合课堂常规,狠抓习惯养成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其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基于学校健康发展和学生素质培养的客观需要,结合课堂常规来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性,而且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学生的体育课活动安全,我特地制定了以下常规:1.必须在体育课前两分钟到操场集合,由体育委员整队;2.不准着皮鞋、風衣、不得围围巾、戴手套;3.上室外课时,不准带小刀、铅笔、玩具及危险物品,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4.不准横穿跑道、投掷区;5.不得擅自脱离队伍,不准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除此之外,我还时常通过队形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通过团队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勇敢顽强的思想品质;通过让学生借、还和整理体育器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增强了德育效果。
二、抓住有利契机,适时渗透德育
由于体育课程中所包含的训练项目具有不同特点,决定了其所能达到的德育效果不尽相同,再加之体育教学中可供挖掘的思想教育点也较多,这便为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提供了一个有利载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目标导向,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变化,抓住有利契机来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以使学生在习得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在一次接力跑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跑得快,有的学生跑得慢,还有的学生由于配合不佳而把接力棒掉在了地上,结果输掉了比赛。这时,我听见有的学生埋怨同伴跑得慢,还有的学生指责同伴没有接住自己的接力棒。在一片“不和谐”的声音中,我对埋怨队友的学生提出了批评,对表现不佳的学生予以了安慰和鼓励,并为其客观分析了导致失误的原因,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可以,如此便培养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再如,在一次长跑比赛中,部分学生由于体力不支而选择了中途退赛。于是,在比赛结束后,我先是肯定了学生在比赛前半程的表现,接着向学生讲述了运动员刻苦训练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的坚毅品质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三、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引领作用
正所谓“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小,但模仿能力和可塑性较强。要想提高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处处示范于学生,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教育效果。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比如,当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时,我会提前两到三分钟到操场的指定位置等候学生;当学生做准备活动时,我会在队伍前端与学生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当学生自由练习时,我绝不会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而是会积极为学生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学生。这样,通过言传身教,用自身行为日复一日地对学生进行影响和熏陶,不仅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取得了学生的信任,而且还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了“以德育德”的理想境界。
总而言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一个无知的孩童教育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而又具备各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活动与训练之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佳男.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9):73+75.
[2]张卓.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156.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时机;榜样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浅薄,再加上心智尚未成熟,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便极易导致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渗透摆在与认知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之上,对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以使学生不仅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时还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进而达到教育教学的和谐统一。
一、结合课堂常规,狠抓习惯养成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其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基于学校健康发展和学生素质培养的客观需要,结合课堂常规来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性,而且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学生的体育课活动安全,我特地制定了以下常规:1.必须在体育课前两分钟到操场集合,由体育委员整队;2.不准着皮鞋、風衣、不得围围巾、戴手套;3.上室外课时,不准带小刀、铅笔、玩具及危险物品,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4.不准横穿跑道、投掷区;5.不得擅自脱离队伍,不准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除此之外,我还时常通过队形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通过团队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勇敢顽强的思想品质;通过让学生借、还和整理体育器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增强了德育效果。
二、抓住有利契机,适时渗透德育
由于体育课程中所包含的训练项目具有不同特点,决定了其所能达到的德育效果不尽相同,再加之体育教学中可供挖掘的思想教育点也较多,这便为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提供了一个有利载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目标导向,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变化,抓住有利契机来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以使学生在习得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在一次接力跑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跑得快,有的学生跑得慢,还有的学生由于配合不佳而把接力棒掉在了地上,结果输掉了比赛。这时,我听见有的学生埋怨同伴跑得慢,还有的学生指责同伴没有接住自己的接力棒。在一片“不和谐”的声音中,我对埋怨队友的学生提出了批评,对表现不佳的学生予以了安慰和鼓励,并为其客观分析了导致失误的原因,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可以,如此便培养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再如,在一次长跑比赛中,部分学生由于体力不支而选择了中途退赛。于是,在比赛结束后,我先是肯定了学生在比赛前半程的表现,接着向学生讲述了运动员刻苦训练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的坚毅品质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三、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引领作用
正所谓“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小,但模仿能力和可塑性较强。要想提高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处处示范于学生,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教育效果。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比如,当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时,我会提前两到三分钟到操场的指定位置等候学生;当学生做准备活动时,我会在队伍前端与学生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当学生自由练习时,我绝不会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而是会积极为学生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学生。这样,通过言传身教,用自身行为日复一日地对学生进行影响和熏陶,不仅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取得了学生的信任,而且还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了“以德育德”的理想境界。
总而言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一个无知的孩童教育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而又具备各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活动与训练之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佳男.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9):73+75.
[2]张卓.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