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体会。 方法 收集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通过综合护理,无一例呼吸道的并发症发生,降低了病死率。结论 严密观察,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193-01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意识丧失,不能自行咳痰,导致上下呼吸道阻塞致呼吸困难、需长期进行人工通气时,常需行气管切开术。这种有创性人工气道失去了正常气道温暖、湿润气体和阻止细菌入侵的功能,且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而加重病情,因此,呼吸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0年—2012年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术后采取了综合护理,避免呼吸道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5例均行气管切开术,男30例,女15例,年龄最小的21岁,年龄最大的60岁,平均38岁,CT扫描示颅骨骨折21例,颅内血肿30例;脑干损伤7例;严重脑挫伤35例。
2护理体会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般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特别是气管切开后,痰液多且粘稠,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
2.1.1 吸痰
由于呼吸道粘膜的易损性及肺部感染,选用外径不超过内套管内径1/2,管壁光滑,带有侧孔的柔软硅胶管,实施间断、轻柔的负压抽吸,先将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套管1cm-2cm再行吸引,吸引负压以6.7Kpa(50mmHg)为宜,坚持由内向外,边退边吸的原则,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吸痰前后均加大氧流量最5L/分,吸痰管每次更换,结合定时翻身、拍背,适度刺激咳嗽反射,促进肺细支气管排痰。
2.1.2呼吸道湿化
气管切开后,可因气道干燥,使分泌物变得粘稠而阻塞气道,因此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使痰液稀释,湿润气道,同时局部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2.1.2.1间歇湿化法
用0.45%生理盐水250ml加庆大霉素16万U,每次吸痰后用一次性注射器缓慢注入2ml-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用雾化吸入器湿化。
2.1.2.2 持续湿化法
在气管导管口覆盖一层纱布固定之,将滴入针头别在纱布上,以输液方式缓慢滴入气管内0.45%的盐水,滴速控制在每分6-7滴,每昼夜不少于500ml。
2.2 内套管及切口的处理
2.2.1 内套管的处理
每日更换消毒内套管3次-4次,内管取出时间不可超过3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及毛刷将其内痰液刷洗干净,然后用双氧水浸泡消毒20分钟,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外管内,套管口盖以双层湿盐水纱布,防止灰尘及异物吸入,并改善空气吸入湿度,内套管取出前后彻底吸痰。
2.2.2 切口的处理
清洗消毒内套管的同时更换敷料,切口及周围的皮肤用碘伏消毒,每日2次,外套管周围皮肤以开口无菌纱布外敷。
2.3 控制感染
2.3.1 每例病人均各备气管切开护理盘、吸引器、雾化器、听诊器等专用品,且专人使用,每日消毒一次,因病人要持续吸氧,每天需要更换鼻塞及湿化瓶湿化水。
2.3.2 病室要定时通风,保持清洁,合适的温度为18-20,适宜的湿度为50%-70%,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40分钟,“84”消毒液湿式拖地每日3次。严格限制出入病室的人次。
2.3.3 每3-5天做一次痰及创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观察感染情况及时对症治疗。
2.3.4 保持足够的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保持鼻饲通畅,每次注入营养液前均先检查胃内是否潴留,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吸入性肺炎。
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4.1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注意套管是否脱出,切口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感染等。
2.4.2 呼吸音的变化 观察有无痰鸣音、干湿性罗音等,若发现及时吸痰,调整雾化吸入量。
2.4.3 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正确合理的氧疗加及时彻底地吸痰,可是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氧分压在8Kpa以上,根据两者的变化来调整氧流量。
3 讨论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反射较弱或消失,呼吸不均匀,加之创伤后免疫力下降,呼吸道保护机制受损等因素,极易造成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后,可因气道干燥、分泌物增多且粘稠而阻塞气道。因此,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把正确有效的吸痰加呼吸道的合理湿化联合起来,同时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综合护理,是所有病例无一例肺部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春桃.颅脑损伤术后护理新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22)
[2]赵岩 , 赵秀云.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性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2011(20)
[3]李兴燕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术后护理进展 .《中外健康文摘》2012(43)
[4]覃庆媛. 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2(28)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193-01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意识丧失,不能自行咳痰,导致上下呼吸道阻塞致呼吸困难、需长期进行人工通气时,常需行气管切开术。这种有创性人工气道失去了正常气道温暖、湿润气体和阻止细菌入侵的功能,且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而加重病情,因此,呼吸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0年—2012年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术后采取了综合护理,避免呼吸道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5例均行气管切开术,男30例,女15例,年龄最小的21岁,年龄最大的60岁,平均38岁,CT扫描示颅骨骨折21例,颅内血肿30例;脑干损伤7例;严重脑挫伤35例。
2护理体会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般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特别是气管切开后,痰液多且粘稠,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
2.1.1 吸痰
由于呼吸道粘膜的易损性及肺部感染,选用外径不超过内套管内径1/2,管壁光滑,带有侧孔的柔软硅胶管,实施间断、轻柔的负压抽吸,先将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套管1cm-2cm再行吸引,吸引负压以6.7Kpa(50mmHg)为宜,坚持由内向外,边退边吸的原则,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吸痰前后均加大氧流量最5L/分,吸痰管每次更换,结合定时翻身、拍背,适度刺激咳嗽反射,促进肺细支气管排痰。
2.1.2呼吸道湿化
气管切开后,可因气道干燥,使分泌物变得粘稠而阻塞气道,因此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使痰液稀释,湿润气道,同时局部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2.1.2.1间歇湿化法
用0.45%生理盐水250ml加庆大霉素16万U,每次吸痰后用一次性注射器缓慢注入2ml-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用雾化吸入器湿化。
2.1.2.2 持续湿化法
在气管导管口覆盖一层纱布固定之,将滴入针头别在纱布上,以输液方式缓慢滴入气管内0.45%的盐水,滴速控制在每分6-7滴,每昼夜不少于500ml。
2.2 内套管及切口的处理
2.2.1 内套管的处理
每日更换消毒内套管3次-4次,内管取出时间不可超过3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及毛刷将其内痰液刷洗干净,然后用双氧水浸泡消毒20分钟,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外管内,套管口盖以双层湿盐水纱布,防止灰尘及异物吸入,并改善空气吸入湿度,内套管取出前后彻底吸痰。
2.2.2 切口的处理
清洗消毒内套管的同时更换敷料,切口及周围的皮肤用碘伏消毒,每日2次,外套管周围皮肤以开口无菌纱布外敷。
2.3 控制感染
2.3.1 每例病人均各备气管切开护理盘、吸引器、雾化器、听诊器等专用品,且专人使用,每日消毒一次,因病人要持续吸氧,每天需要更换鼻塞及湿化瓶湿化水。
2.3.2 病室要定时通风,保持清洁,合适的温度为18-20,适宜的湿度为50%-70%,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40分钟,“84”消毒液湿式拖地每日3次。严格限制出入病室的人次。
2.3.3 每3-5天做一次痰及创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观察感染情况及时对症治疗。
2.3.4 保持足够的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保持鼻饲通畅,每次注入营养液前均先检查胃内是否潴留,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吸入性肺炎。
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4.1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注意套管是否脱出,切口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感染等。
2.4.2 呼吸音的变化 观察有无痰鸣音、干湿性罗音等,若发现及时吸痰,调整雾化吸入量。
2.4.3 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正确合理的氧疗加及时彻底地吸痰,可是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氧分压在8Kpa以上,根据两者的变化来调整氧流量。
3 讨论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反射较弱或消失,呼吸不均匀,加之创伤后免疫力下降,呼吸道保护机制受损等因素,极易造成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后,可因气道干燥、分泌物增多且粘稠而阻塞气道。因此,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把正确有效的吸痰加呼吸道的合理湿化联合起来,同时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综合护理,是所有病例无一例肺部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春桃.颅脑损伤术后护理新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22)
[2]赵岩 , 赵秀云.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性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2011(20)
[3]李兴燕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术后护理进展 .《中外健康文摘》2012(43)
[4]覃庆媛. 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