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外语教学法是一个亘古的话题,而作为一种教学体系则是近百年来的事。本文根据语言学习的目的对其发展作了细致分析。对一些重要的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作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外语教学法 外语教学 现代教学
外语教学法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外语教学法作为一个体系来说,是近百年来的事。用以教授希腊语、拉丁语等古典语言的教学方法,即语法翻译法,作为外语教学体系的第一种教学法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根据培养人的智慧发展的要求,语法翻译法要培养一种阅读理解古代的科学、文化、政治、经济、教育理论等方面的著作,特别是文学著作的能力。因此它把阅读作为主要目标,而且几乎作为唯一的目标。因为拉丁语是一种讲法比较复杂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需要通过学习语法来促进人的智慧的发展,所以它强调学习语法。从当时来说,阅读也是主要通过模拟的翻译这种手段来实现的,所以语法翻译法把翻译作为其重要特点。
这个方法经历了几个世纪,是现代教学法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一些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更广泛地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就必须改变用古代语言(希腊语、拉丁语)作为外语进行交流的方法,而用现代语言(modern language)替代这种古代语言,所以就产生了教授新一代语言的教学方法体系。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直接法(direct method)。
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形成了外语教学的两大派系,一个是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强调为了培养阅读能力,以语法为纲,强调要翻译,要培养智力的发展;一个是以直接法为代表,强调要培养口语能力,不要语法,否定翻译和语法翻译法的智力发展。
在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论。一是思想性,也就是智力的发展和学习语言本身。外语教学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语言,还是既要学习语言又要发展学生智力。这是争论的主要点。二是强调知識还是强调能力,以知识为主还是以能力为主。语法翻译法以知识为主,这里所讲的知识,我们相应地把它归类于语音、词汇、语法,甚至是语篇、文化、功能等。对于知识有几种理解,从心理学来理解,它有两重概念,一种是成绩性的知识,其中包括知识和能力,所以说我们现在把知识限制在语音、语法、词汇、语篇里,而把听、说、读、写作为能力。从总的概念来讲,知识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包括课文,以及听说能力。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把知识限定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上面,而把听、说、读、写作为能力。有人认为知识是继承,能力是发展,而知识是为能力服务的,认为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听、说、读、写交流。
那么听、说、读、写的要求,是强调听说,还是强调读写呢?这也是不断平衡发展的。这些问题始终是外语教学发展中一些争论的焦点问题。这里集中讨论最突出的问题,比如口语法(oral method)、情景法(situational approach)这些都强调能力,强调听说,强调用英语教英语。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Chomsky提出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理论,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一年里能够很快地掌握听说交际的能力,就是因为人类脑子里本身存在了一个语言习得机制,所以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人类能够很快掌握的,也是人类先天具有的一种能力。因此根据Chomsky的理论,口语法、情景法等教学法都有一个理论基础,就是刺激反应(stimulus and response),它是人文主义的一种心理学。
Chomsky针对机械的刺激理论,独特地提出了人先天就有语言习得机制的论点。当时的教学法受刺激反应的理论影响,认为只要给学生刺激,学生就有反应,老师给学生声音语言,学生就反馈,就像老鼠在迷宫里面取得食物一样。首先把人文主义心理学称为一个科学的教学方法,因为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证明的:老鼠在迷宫里面到处跑,偶然的机会,碰到一个小门,得到食物了,它就吃了,吃了以后,它又跑,再得到收获,再跑再得到收获,以后慢慢地得到这种反馈的刺激以后,它就慢慢地把信息收藏,最后自己直接跑到能吃到东西的地方去了。这是通过刺激反应就得到东西的过程,通过刺激反应来获得知识,来获得能力。所以,直接法、口语法的理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了优势。
我们在英语教学法中,强调听、说、读、写这些能力。这里举一个例子,在美国上课比较自由,一个学生上课带了一个小弟弟来,这个小弟弟很小,不会讲话,他只会坐在后面听,半年以后,这个小弟弟突然讲话了。因为听了课以后,他听的能力强了,到了一定的时期,他想说了。这个例子强调应先听一段时间后再说,然后读写。
我们在交流过程中,要有一种信息的交流,一方知道了而另一方不知道,通过交流以后,知道与不知道的鸿沟从此就消失了,从而达到了信息交流的目的。因此这一标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也是衡量外语教学能否使学习者真正得到交际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准。学习者在应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过程当中,主要看有没有交流了信息,如果像课堂里retell,role playing等围绕着课文和对话来进行的活动,就没有什么新的信息,这只是一种交际技能训练(communicating training),而不是一种交际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另外还有一个本质特点,所有的交际表达,一方接受要有一个反馈,如果没有反馈,那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交际。
英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组织了十三个国家的三百多位专家制订了大纲《入门阶段》(Threshold Level),作为欧盟国家外语教学的大纲。欧洲各国根据这个大纲来编写教材,我们比较熟悉的英国编写的“Fellow Me”等就是据此编写的。一些其它语种像法语、德语等都有类似的教材,主要特点就是功能意念大纲(functional notional syllabus)。由于强调功能,就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本质功能就是交际的能力,因此他们提出的方法主要就是为了培养交际能力,包括口头(oral)和书面(written)两个方面,而且是以听、说、读、写为手段的。
所以交际法强调语言的功能,它的本质功能就是交际(communication)。因此,慢慢地功能意念大纲就改成了以后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learning)。它在概念上强调交际能力,其中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交际能力包括Chomsky的language competence,即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就是语音、词汇和语法。所以说它不否定语法,而且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自从交际法出现以后,以往的一些方法的影响逐步缩小了,而communicative慢慢地从英国到欧洲扩大到美洲及至整个世界。所以现在基本上从国际上来看,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内容的交际占有主要地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3]王曾选,杨大契.中学英语教法讲话.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4]杨华.走遍美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课题号:YGJ0875
关键词: 外语教学法 外语教学 现代教学
外语教学法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外语教学法作为一个体系来说,是近百年来的事。用以教授希腊语、拉丁语等古典语言的教学方法,即语法翻译法,作为外语教学体系的第一种教学法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根据培养人的智慧发展的要求,语法翻译法要培养一种阅读理解古代的科学、文化、政治、经济、教育理论等方面的著作,特别是文学著作的能力。因此它把阅读作为主要目标,而且几乎作为唯一的目标。因为拉丁语是一种讲法比较复杂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需要通过学习语法来促进人的智慧的发展,所以它强调学习语法。从当时来说,阅读也是主要通过模拟的翻译这种手段来实现的,所以语法翻译法把翻译作为其重要特点。
这个方法经历了几个世纪,是现代教学法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一些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更广泛地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就必须改变用古代语言(希腊语、拉丁语)作为外语进行交流的方法,而用现代语言(modern language)替代这种古代语言,所以就产生了教授新一代语言的教学方法体系。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直接法(direct method)。
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形成了外语教学的两大派系,一个是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强调为了培养阅读能力,以语法为纲,强调要翻译,要培养智力的发展;一个是以直接法为代表,强调要培养口语能力,不要语法,否定翻译和语法翻译法的智力发展。
在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论。一是思想性,也就是智力的发展和学习语言本身。外语教学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语言,还是既要学习语言又要发展学生智力。这是争论的主要点。二是强调知識还是强调能力,以知识为主还是以能力为主。语法翻译法以知识为主,这里所讲的知识,我们相应地把它归类于语音、词汇、语法,甚至是语篇、文化、功能等。对于知识有几种理解,从心理学来理解,它有两重概念,一种是成绩性的知识,其中包括知识和能力,所以说我们现在把知识限制在语音、语法、词汇、语篇里,而把听、说、读、写作为能力。从总的概念来讲,知识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包括课文,以及听说能力。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把知识限定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上面,而把听、说、读、写作为能力。有人认为知识是继承,能力是发展,而知识是为能力服务的,认为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听、说、读、写交流。
那么听、说、读、写的要求,是强调听说,还是强调读写呢?这也是不断平衡发展的。这些问题始终是外语教学发展中一些争论的焦点问题。这里集中讨论最突出的问题,比如口语法(oral method)、情景法(situational approach)这些都强调能力,强调听说,强调用英语教英语。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Chomsky提出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理论,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一年里能够很快地掌握听说交际的能力,就是因为人类脑子里本身存在了一个语言习得机制,所以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人类能够很快掌握的,也是人类先天具有的一种能力。因此根据Chomsky的理论,口语法、情景法等教学法都有一个理论基础,就是刺激反应(stimulus and response),它是人文主义的一种心理学。
Chomsky针对机械的刺激理论,独特地提出了人先天就有语言习得机制的论点。当时的教学法受刺激反应的理论影响,认为只要给学生刺激,学生就有反应,老师给学生声音语言,学生就反馈,就像老鼠在迷宫里面取得食物一样。首先把人文主义心理学称为一个科学的教学方法,因为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证明的:老鼠在迷宫里面到处跑,偶然的机会,碰到一个小门,得到食物了,它就吃了,吃了以后,它又跑,再得到收获,再跑再得到收获,以后慢慢地得到这种反馈的刺激以后,它就慢慢地把信息收藏,最后自己直接跑到能吃到东西的地方去了。这是通过刺激反应就得到东西的过程,通过刺激反应来获得知识,来获得能力。所以,直接法、口语法的理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了优势。
我们在英语教学法中,强调听、说、读、写这些能力。这里举一个例子,在美国上课比较自由,一个学生上课带了一个小弟弟来,这个小弟弟很小,不会讲话,他只会坐在后面听,半年以后,这个小弟弟突然讲话了。因为听了课以后,他听的能力强了,到了一定的时期,他想说了。这个例子强调应先听一段时间后再说,然后读写。
我们在交流过程中,要有一种信息的交流,一方知道了而另一方不知道,通过交流以后,知道与不知道的鸿沟从此就消失了,从而达到了信息交流的目的。因此这一标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也是衡量外语教学能否使学习者真正得到交际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准。学习者在应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过程当中,主要看有没有交流了信息,如果像课堂里retell,role playing等围绕着课文和对话来进行的活动,就没有什么新的信息,这只是一种交际技能训练(communicating training),而不是一种交际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另外还有一个本质特点,所有的交际表达,一方接受要有一个反馈,如果没有反馈,那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交际。
英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组织了十三个国家的三百多位专家制订了大纲《入门阶段》(Threshold Level),作为欧盟国家外语教学的大纲。欧洲各国根据这个大纲来编写教材,我们比较熟悉的英国编写的“Fellow Me”等就是据此编写的。一些其它语种像法语、德语等都有类似的教材,主要特点就是功能意念大纲(functional notional syllabus)。由于强调功能,就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本质功能就是交际的能力,因此他们提出的方法主要就是为了培养交际能力,包括口头(oral)和书面(written)两个方面,而且是以听、说、读、写为手段的。
所以交际法强调语言的功能,它的本质功能就是交际(communication)。因此,慢慢地功能意念大纲就改成了以后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learning)。它在概念上强调交际能力,其中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交际能力包括Chomsky的language competence,即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就是语音、词汇和语法。所以说它不否定语法,而且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自从交际法出现以后,以往的一些方法的影响逐步缩小了,而communicative慢慢地从英国到欧洲扩大到美洲及至整个世界。所以现在基本上从国际上来看,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内容的交际占有主要地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3]王曾选,杨大契.中学英语教法讲话.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4]杨华.走遍美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课题号:YGJ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