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现代主义艺术以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造成艺术领域自由主义的泛滥。后现代主义艺术作为非理性主义思潮促使艺术向着“取消主体的”、“无审美的”等疏离艺术价值与审美的方向发展。这种反传统、反审美的观念,消解了艺术创作原来的审美性和崇高性,模糊了大众对艺术价值、艺术审美的评价标准。借此,艺术 “审丑”出现了。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概念延伸与审丑的相结合,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例分析了审丑在后现代主义中的体现及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后现代;审丑;问题
一、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十年间,独树一帜的建筑设计美学在大众文化的快速發展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将建筑美学与近代普遍的专业观点结合起来加以对照,可以得知设计的本质其实是大众文化的消费现象,设计是以适合于大众消费心理为必要条件象征性新美学的表现,设计开始从适当性的形态到适当性的象征表现过渡。弗莱迪里克·詹姆森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中心的境界线和分离线逐渐消失的问题,尤其显著的是高级文化和所谓旧态的大众文化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具有虚拟性。由于“所指”也处于“标记”的领域,社会现实也是由符号解释构成的,不存在符号解释之外的赤裸裸的事实,艺术生产因此就具有现实生产的意义。在后现代社会,艺术不再是现实的反映;相反,现实是由艺术构成的,现实成了一种虚拟的、构造出来的实在。图像或影像制作,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生产方式,同时也是后现代现实的生产方式。
后现代主义具有事件性。由于取消了永恒的本质,一切偶发的事件自身就具有意义。后现代行为艺术突出了事件的不可重复性,用令人震惊的现场效果,瓦解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和理性秩序。
后现代主义具有观念性。现代艺术的自律观念遭到了颠覆,艺术单凭自身不足以构成艺术,艺术总是“关于什么”的艺术,有关艺术的理论解释也参与艺术的构成之中,艺术越来越接近哲学,成为一种思想观念。
后现代主义具有拼贴性。后现代的艺术也被认为是后历史的艺术。在后现代艺术界中,将以往出现的各种艺术联系起来的时间脉络已经失效,艺术的历史没有了“时间之箭”。艺术不再古今之分、内外之别,一切曾经出现过的艺术都可以成为后现代艺术家挪用和拼贴的对象,后现代艺术也因此不再要求独创性。
后现代主义具有流行性。后现代艺术不再追求永恒的价值,同时反对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区别,这就使得艺术像消费社会的商品一样,具有时尚、流行等特征。艺术界中流行的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风格的改头换面,但不管何种改头换面的风格都不可能在艺术界中占有持久的位置。
二、审丑与后现代艺术
(一)审丑在后现代艺术中出现的原因
1.社会文化背景
泛审美化的出现扩展了审美形态。优美、崇高、和谐等古典美学基本范畴,贯穿着传统美学发展的始终,但当代艺术却完全打破了这一发展态势。今天已经消解了传统审美的标准,以复制技术、大众传媒等作为主要手段支撑着大众美学。当代艺术观念的转变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兼容性特征,从静观趋向于参与,从审美趋向于 “审丑”,从高雅趋向于粗鄙,从艺术趋向于生活。
后现代主义以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造成艺术领域自由主义的泛滥。后现代主义作为非理性主义思潮促使艺术向着“取消主体的”、“无审美的”等疏离艺术价值与审美的方向发展。这种反传统、反审美的观念,消解了艺术创作原来的审美性和崇高性,模糊了大众对艺术价值、艺术审美的评价标准。借此,当代艺术 “审丑”出现了。
2.心理需求体现
人们对于丑的事物往往会产生一种“情感矛盾”(弗洛伊德语)的特殊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一种“审美喜悦”的快感。“审丑”原本是人类心智成熟时期对自身活动结果进行审美的有益补充。但是,如今的审丑大众已经把示丑、露丑、窥丑、怪异、刺激当成嗜好,以至于“审丑” 泛化狂热的背后,很多人挟裹在这样的文化潮流中不可自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于丑的心理反应十分复杂。在直面死亡、疾病、灾难等丑的形态产生各种负面的审美情感之后,往往会获得某种重建和谐的快感。正是由于“丑”引起的审美经验不直接,才引起主体的理性思考,摆脱肤浅的直观、触及真正的现实。因此,也有人说丑比美更深刻。
(二)审丑在后现代艺术的体现与带来的问题
1.从视觉传达设计来看审丑在后现代艺术中的体现
基于文化上的技术变革已经为重要的感受性变革所替代,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根据观察者的评论宣告终结,以此作为视点去捕捉后现代主义的本质。
超现实主义爽快的利用超脱的样式在文化的大框架下得以发展。“用假面具掩饰的样式、使用过时的语言、有隐蔽性的动机和讽刺的行动、嘲笑,或者模仿特殊滑稽的独一无二的样式,这些都不属于正常的范围,是暧昧的中性对象的模仿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图像的设计受20世纪70年代SF电影样式的影响,它通过充满未来性的幻视效果和古代图像样式结合,后现代主义的图像是将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一起的“永久的现在”。
审丑在广告设计中体现的极为明显,奥莉维艾·德斯康尼为意大利时装公司贝纳通进行的广告策划,为达到促进“贝纳通统一色彩”的目的,把刚出生的婴儿、病危的艾滋病患者和在南斯拉夫战争中死亡的士兵血染的军服,通过广告宣传板和用光泽纸印刷的杂志插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这种行为让很多人认为是不适当的,画面让人感到不舒服,血腥和不美观,这样的设计在后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很常见,是一种特殊意义的上的审丑的体现。
2.审丑对后现代艺术带来的问题
西方当然存在‘审丑’现象。西方走过了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等阶段,各个阶段发育得相对比较完善,现在又有往回看的趋势。而我们的当代艺术,基本上都是在学西方,走得太快、太粗糙,并没有真正消化,所以导致我们的艺术格局总是那么凌乱不堪,审美失范的现象比比皆是”。西方有一大拨文化保守主义者在反思、制约着艺术的当代演进,而我们太信奉发展、进步的理念,以为往前赶总是好的,但最终丢失了我们自己。
艺术可以表现残缺、怪诞、丑陋、恐怖等社会现象,但折射出来的意喻必须是批判性的,或许比一般的再现美的艺术作品更能体现艺术的价值。漫长的人类文明里艺术的功用在于教化,而当代艺术主要功用在于深刻的反思,不能把“审丑”的快感,理解为真正的艺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9.
[3]张秉真,黄晋凯.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2.
[4]库列科娃.哲学与现代派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关键词】:后现代;审丑;问题
一、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十年间,独树一帜的建筑设计美学在大众文化的快速發展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将建筑美学与近代普遍的专业观点结合起来加以对照,可以得知设计的本质其实是大众文化的消费现象,设计是以适合于大众消费心理为必要条件象征性新美学的表现,设计开始从适当性的形态到适当性的象征表现过渡。弗莱迪里克·詹姆森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中心的境界线和分离线逐渐消失的问题,尤其显著的是高级文化和所谓旧态的大众文化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具有虚拟性。由于“所指”也处于“标记”的领域,社会现实也是由符号解释构成的,不存在符号解释之外的赤裸裸的事实,艺术生产因此就具有现实生产的意义。在后现代社会,艺术不再是现实的反映;相反,现实是由艺术构成的,现实成了一种虚拟的、构造出来的实在。图像或影像制作,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生产方式,同时也是后现代现实的生产方式。
后现代主义具有事件性。由于取消了永恒的本质,一切偶发的事件自身就具有意义。后现代行为艺术突出了事件的不可重复性,用令人震惊的现场效果,瓦解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和理性秩序。
后现代主义具有观念性。现代艺术的自律观念遭到了颠覆,艺术单凭自身不足以构成艺术,艺术总是“关于什么”的艺术,有关艺术的理论解释也参与艺术的构成之中,艺术越来越接近哲学,成为一种思想观念。
后现代主义具有拼贴性。后现代的艺术也被认为是后历史的艺术。在后现代艺术界中,将以往出现的各种艺术联系起来的时间脉络已经失效,艺术的历史没有了“时间之箭”。艺术不再古今之分、内外之别,一切曾经出现过的艺术都可以成为后现代艺术家挪用和拼贴的对象,后现代艺术也因此不再要求独创性。
后现代主义具有流行性。后现代艺术不再追求永恒的价值,同时反对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区别,这就使得艺术像消费社会的商品一样,具有时尚、流行等特征。艺术界中流行的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风格的改头换面,但不管何种改头换面的风格都不可能在艺术界中占有持久的位置。
二、审丑与后现代艺术
(一)审丑在后现代艺术中出现的原因
1.社会文化背景
泛审美化的出现扩展了审美形态。优美、崇高、和谐等古典美学基本范畴,贯穿着传统美学发展的始终,但当代艺术却完全打破了这一发展态势。今天已经消解了传统审美的标准,以复制技术、大众传媒等作为主要手段支撑着大众美学。当代艺术观念的转变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兼容性特征,从静观趋向于参与,从审美趋向于 “审丑”,从高雅趋向于粗鄙,从艺术趋向于生活。
后现代主义以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造成艺术领域自由主义的泛滥。后现代主义作为非理性主义思潮促使艺术向着“取消主体的”、“无审美的”等疏离艺术价值与审美的方向发展。这种反传统、反审美的观念,消解了艺术创作原来的审美性和崇高性,模糊了大众对艺术价值、艺术审美的评价标准。借此,当代艺术 “审丑”出现了。
2.心理需求体现
人们对于丑的事物往往会产生一种“情感矛盾”(弗洛伊德语)的特殊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一种“审美喜悦”的快感。“审丑”原本是人类心智成熟时期对自身活动结果进行审美的有益补充。但是,如今的审丑大众已经把示丑、露丑、窥丑、怪异、刺激当成嗜好,以至于“审丑” 泛化狂热的背后,很多人挟裹在这样的文化潮流中不可自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于丑的心理反应十分复杂。在直面死亡、疾病、灾难等丑的形态产生各种负面的审美情感之后,往往会获得某种重建和谐的快感。正是由于“丑”引起的审美经验不直接,才引起主体的理性思考,摆脱肤浅的直观、触及真正的现实。因此,也有人说丑比美更深刻。
(二)审丑在后现代艺术的体现与带来的问题
1.从视觉传达设计来看审丑在后现代艺术中的体现
基于文化上的技术变革已经为重要的感受性变革所替代,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根据观察者的评论宣告终结,以此作为视点去捕捉后现代主义的本质。
超现实主义爽快的利用超脱的样式在文化的大框架下得以发展。“用假面具掩饰的样式、使用过时的语言、有隐蔽性的动机和讽刺的行动、嘲笑,或者模仿特殊滑稽的独一无二的样式,这些都不属于正常的范围,是暧昧的中性对象的模仿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图像的设计受20世纪70年代SF电影样式的影响,它通过充满未来性的幻视效果和古代图像样式结合,后现代主义的图像是将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一起的“永久的现在”。
审丑在广告设计中体现的极为明显,奥莉维艾·德斯康尼为意大利时装公司贝纳通进行的广告策划,为达到促进“贝纳通统一色彩”的目的,把刚出生的婴儿、病危的艾滋病患者和在南斯拉夫战争中死亡的士兵血染的军服,通过广告宣传板和用光泽纸印刷的杂志插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这种行为让很多人认为是不适当的,画面让人感到不舒服,血腥和不美观,这样的设计在后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很常见,是一种特殊意义的上的审丑的体现。
2.审丑对后现代艺术带来的问题
西方当然存在‘审丑’现象。西方走过了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等阶段,各个阶段发育得相对比较完善,现在又有往回看的趋势。而我们的当代艺术,基本上都是在学西方,走得太快、太粗糙,并没有真正消化,所以导致我们的艺术格局总是那么凌乱不堪,审美失范的现象比比皆是”。西方有一大拨文化保守主义者在反思、制约着艺术的当代演进,而我们太信奉发展、进步的理念,以为往前赶总是好的,但最终丢失了我们自己。
艺术可以表现残缺、怪诞、丑陋、恐怖等社会现象,但折射出来的意喻必须是批判性的,或许比一般的再现美的艺术作品更能体现艺术的价值。漫长的人类文明里艺术的功用在于教化,而当代艺术主要功用在于深刻的反思,不能把“审丑”的快感,理解为真正的艺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9.
[3]张秉真,黄晋凯.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2.
[4]库列科娃.哲学与现代派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