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历史新课改主要从关注学生發展、强调教师成长和重视以学定教三方面来进行,本文具体论述了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中应当主要的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1]。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2]。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历史教学正在经历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具体说来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并在教学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学生的历史学习心理、认知和元认知心理学、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二是基于学情分析下的不同教学模式的探索,其中90年代多是基于学生历史学习心理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以活动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并逐步发展成熟。
强调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3]。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订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生为本,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强调教师要围绕学生的素养开展教学,而不要为了历史学科而教。在历史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思维模式等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很多优秀的教师具有较强的学科情结,但历史教育学与历史学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未必是一个优秀的历史教育学家,但一个优秀的历史教育学家一定要拥有过硬的史学知识。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历史教师既要拥有坚实的史学基础,又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总之,在历史核心素养引导下,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不仅如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更注重培养自身的历史教学能力,丰富史学知识储备,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与理念,并且结合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方针,开展更适合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历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爱上历史,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4]。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而,无论说明、论理,还是叙事,都要渗透进教师的情感,从中表明教师的立场或态度。最后,思想上要做到发人深省。一个真正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对事物有明晰的洞见,对历史事件与人物能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对学生的不足与需要明察秋毫、熟稔于心,能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启发、教育和指导[5]。这就需要教师有充分的人生历练,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有持续不怠的精神追求,从而为自己积累丰富的人生体验,形成一种成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学生也往往对一个有思想而善于教导的老师怀有崇敬和依赖,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从思想上影响学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来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在教学反馈环节中,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讲解和辅导、释疑,也就是“以学论教”或“以学定教”。这是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前一定先要进行学情分析和预设,要分析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时先要明确教和学的内容,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学生通过读书就可以掌握的,哪些内容需要老师点拨释疑,哪些概念现阶段只需学生了解不必理解。
参考文献:
[1]贾秀丽.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21):66-67.
[2]申屠永庆.新高考下的新变革:“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而设计”[J].中小学管理,2016(12):4-6.
[3]杨苑芳.在新课改的平台上求发展[J].教育导刊,2005(05):26-27.
[4]刘旭,苟晓玲.从摇摆到统一:教与学的关系辩正[J].现代大学教育,2021,37(02):16-23+111.
[5]郎艳.有效的以学定教方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7):31-32.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1]。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2]。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历史教学正在经历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具体说来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并在教学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学生的历史学习心理、认知和元认知心理学、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二是基于学情分析下的不同教学模式的探索,其中90年代多是基于学生历史学习心理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以活动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并逐步发展成熟。
强调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3]。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订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生为本,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强调教师要围绕学生的素养开展教学,而不要为了历史学科而教。在历史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思维模式等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很多优秀的教师具有较强的学科情结,但历史教育学与历史学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未必是一个优秀的历史教育学家,但一个优秀的历史教育学家一定要拥有过硬的史学知识。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历史教师既要拥有坚实的史学基础,又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总之,在历史核心素养引导下,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不仅如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更注重培养自身的历史教学能力,丰富史学知识储备,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与理念,并且结合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方针,开展更适合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历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爱上历史,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4]。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而,无论说明、论理,还是叙事,都要渗透进教师的情感,从中表明教师的立场或态度。最后,思想上要做到发人深省。一个真正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对事物有明晰的洞见,对历史事件与人物能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对学生的不足与需要明察秋毫、熟稔于心,能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启发、教育和指导[5]。这就需要教师有充分的人生历练,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有持续不怠的精神追求,从而为自己积累丰富的人生体验,形成一种成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学生也往往对一个有思想而善于教导的老师怀有崇敬和依赖,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从思想上影响学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来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在教学反馈环节中,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讲解和辅导、释疑,也就是“以学论教”或“以学定教”。这是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前一定先要进行学情分析和预设,要分析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时先要明确教和学的内容,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学生通过读书就可以掌握的,哪些内容需要老师点拨释疑,哪些概念现阶段只需学生了解不必理解。
参考文献:
[1]贾秀丽.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21):66-67.
[2]申屠永庆.新高考下的新变革:“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而设计”[J].中小学管理,2016(12):4-6.
[3]杨苑芳.在新课改的平台上求发展[J].教育导刊,2005(05):26-27.
[4]刘旭,苟晓玲.从摇摆到统一:教与学的关系辩正[J].现代大学教育,2021,37(02):16-23+111.
[5]郎艳.有效的以学定教方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