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公共事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导向功能的现状
公共事件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并且在全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引起公众关注的事件,这些事件通过一定的媒介传播开来,引起公众的共同关注,形成全社会的热议。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十分热衷于参与社会公共事件的讨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关注公共事件的引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的传统方式
在公共事件发生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垂直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导向教育。学校主管部门针对事件发生后的舆论向各院系传达上级精神,各院系领导再通知到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向班干部和学生党员进行教育或者直接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事件,先控制学生的情绪,不能进行传播和议论。教育与控制为主,防止学生发生过激行为。进行教育的方式一般是开会、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座、校报报道等。但是这几种形式相对而言都存在着内容单调、时间滞后等缺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新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现在高校在改革中不断与时俱进,有很多高校开始利用新媒体了解大学生动态。目前常见的方式主要是高校主页新闻网站、校园BBS、高校官方微博、人人主页以及各院系的QQ群等等。高校新闻网站是校报在网络中的延伸,但是教育内容单一,更新较慢。高校BBS是大学生在网络中活跃的地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园新闻网站互动性不足的缺点。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但在实效性的发挥上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大学生的关注度。
二 公共事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不足
(一)高校对舆论引导的单一性
公共事件发生后,即使没有引起大学生突发群体性事件,但是学校出于事件敏感性的考虑,通常以控制为主,删除敏感信息,而不是积极地回应那些不实的舆论。高校管理者处于“控制者”的身份,而不是“引导者”的身份。删除敏感信息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速谣言的传播,甚至有可能会激化矛盾。网络是学生表达不满的渠道,如果将这一渠道封闭,那么大学生会在现实中寻求其他的渠道进行发泄,这样很有可能导致矛盾加深,加快突发事件的发生。怎样利用校园网培养“舆论领袖”、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运用手机短信功能组织创作和发布相关短信及时引导舆论等方面,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相关的制度和得力的措施。
(二)高校对舆论引导的滞后性
高校对大学生的导向教育明显体现在事后教育,当大学生突发群体性事件后,高校才会采取一定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才会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以控制为主,安抚大学生的情绪,防止事态更大范围地扩散和严重性的加剧。这些事后教育只是对事件的补救,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学校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不足,响应速度较慢,明显滞后。对于舆论的传播控制和管理,关键是要能迅速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事态的发展。对于舆论只是网络传播阶段、还没有发生现实冲突的事件,需要做的是控制大学生情绪,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的意见表达,并采取突发事件预防措施;对于已经发生校园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情况,要迅速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以最快速度防止事件范围的扩大和危害程度的加深。目前大多数高校现有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主要采取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式,方式陈旧单一。这种方式在处理一些非紧急突发事件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网上非理性舆论爆发造成网络暴力甚至发展成为现实突发事件时却显得反应迟钝,明显滞后。
(三)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技术和人力支持环节薄弱
由于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网络监测系统等专业软件应用系统并没有在高校中普及,高校对舆论的控制和信息的处理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进行人工监测。校园网中的网站、论坛等平台上的信息资源数量增长较快,仅依靠人工检索和信息发布审核的方式反应较慢、容易漏掉关键信息,难以适应快速多变的舆情传播。
除了物力的投入之外,人力投入的欠缺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在高校,管理学生的主要单位是学生工作部门,网络管理部门主要是校园网络管理中心,管理学生言论等安全保卫问题的部门是学校保卫和宣传部门。由此可见,高校舆论管理的主体不明确,每一部门都在管,实际上每一部门的管理都不全面。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管理的真空地带,导致高校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束手无策。构建校园网络信息检测系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高科技,要在硬件、软件的投入上下功夫,并且坚持“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维护信息安全与校园稳定。
三、公共事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改进
(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定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自己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敢于创新、勇于奋斗,积极进取、忘我拼搏,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利用多元的文化思潮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当代大学生对政治冷漠或是远离崇高理想主要是因为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太抽象,脱离实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和介绍当代文化思潮的观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使學生在对各种文化思潮的接收中进行判断和选择,吸收精髓,对不良思想进行批判。这样不仅不会造成反面效果,反而会有利于大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判断力得到增强,更加全面的考虑问题。而且使学生既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生活,又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际,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归宿就是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能不能让学生信服,教学方法很重要。改革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有没有成效主要看大学生有没有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要使课程收到效果,就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采用多元化方式,增加一些社会实践,而不只是考试和论文。开展实践调查,让学生深入社区、工厂等地方,在实践中感受我国发展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真正达到育人的效果。
(四)注重权威引导,培养意见领袖
大学生的思想在形成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权威人士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的引导中就要注重权威引导和意见领袖的培养。首先,请专家学者或者一些事件的当事人等权威人士与大学生进行对话,实现双向互动交流,使大学生全面了解事实真相,缓和情绪,并能够在舆论引导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在学生中间培养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更具有亲和力,更能说服和影响其他大学生。“学生意见领袖不仅能够成为信息源,又能影响身边的人的舆论走向,甚至是在学校的论坛上成为网络舆论领袖,引导着正确的舆论方向,影响范围将更加广阔。”培养意见领袖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炫丽的光彩。”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青年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帮助大学生正确关注公共事件,无旁贷地挑起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重担。
公共事件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并且在全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引起公众关注的事件,这些事件通过一定的媒介传播开来,引起公众的共同关注,形成全社会的热议。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十分热衷于参与社会公共事件的讨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关注公共事件的引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的传统方式
在公共事件发生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垂直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导向教育。学校主管部门针对事件发生后的舆论向各院系传达上级精神,各院系领导再通知到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向班干部和学生党员进行教育或者直接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事件,先控制学生的情绪,不能进行传播和议论。教育与控制为主,防止学生发生过激行为。进行教育的方式一般是开会、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座、校报报道等。但是这几种形式相对而言都存在着内容单调、时间滞后等缺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新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现在高校在改革中不断与时俱进,有很多高校开始利用新媒体了解大学生动态。目前常见的方式主要是高校主页新闻网站、校园BBS、高校官方微博、人人主页以及各院系的QQ群等等。高校新闻网站是校报在网络中的延伸,但是教育内容单一,更新较慢。高校BBS是大学生在网络中活跃的地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园新闻网站互动性不足的缺点。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但在实效性的发挥上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大学生的关注度。
二 公共事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不足
(一)高校对舆论引导的单一性
公共事件发生后,即使没有引起大学生突发群体性事件,但是学校出于事件敏感性的考虑,通常以控制为主,删除敏感信息,而不是积极地回应那些不实的舆论。高校管理者处于“控制者”的身份,而不是“引导者”的身份。删除敏感信息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速谣言的传播,甚至有可能会激化矛盾。网络是学生表达不满的渠道,如果将这一渠道封闭,那么大学生会在现实中寻求其他的渠道进行发泄,这样很有可能导致矛盾加深,加快突发事件的发生。怎样利用校园网培养“舆论领袖”、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运用手机短信功能组织创作和发布相关短信及时引导舆论等方面,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相关的制度和得力的措施。
(二)高校对舆论引导的滞后性
高校对大学生的导向教育明显体现在事后教育,当大学生突发群体性事件后,高校才会采取一定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才会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以控制为主,安抚大学生的情绪,防止事态更大范围地扩散和严重性的加剧。这些事后教育只是对事件的补救,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学校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不足,响应速度较慢,明显滞后。对于舆论的传播控制和管理,关键是要能迅速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事态的发展。对于舆论只是网络传播阶段、还没有发生现实冲突的事件,需要做的是控制大学生情绪,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的意见表达,并采取突发事件预防措施;对于已经发生校园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情况,要迅速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以最快速度防止事件范围的扩大和危害程度的加深。目前大多数高校现有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主要采取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式,方式陈旧单一。这种方式在处理一些非紧急突发事件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网上非理性舆论爆发造成网络暴力甚至发展成为现实突发事件时却显得反应迟钝,明显滞后。
(三)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技术和人力支持环节薄弱
由于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网络监测系统等专业软件应用系统并没有在高校中普及,高校对舆论的控制和信息的处理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进行人工监测。校园网中的网站、论坛等平台上的信息资源数量增长较快,仅依靠人工检索和信息发布审核的方式反应较慢、容易漏掉关键信息,难以适应快速多变的舆情传播。
除了物力的投入之外,人力投入的欠缺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在高校,管理学生的主要单位是学生工作部门,网络管理部门主要是校园网络管理中心,管理学生言论等安全保卫问题的部门是学校保卫和宣传部门。由此可见,高校舆论管理的主体不明确,每一部门都在管,实际上每一部门的管理都不全面。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管理的真空地带,导致高校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束手无策。构建校园网络信息检测系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高科技,要在硬件、软件的投入上下功夫,并且坚持“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维护信息安全与校园稳定。
三、公共事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改进
(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定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自己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敢于创新、勇于奋斗,积极进取、忘我拼搏,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利用多元的文化思潮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当代大学生对政治冷漠或是远离崇高理想主要是因为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太抽象,脱离实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和介绍当代文化思潮的观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使學生在对各种文化思潮的接收中进行判断和选择,吸收精髓,对不良思想进行批判。这样不仅不会造成反面效果,反而会有利于大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判断力得到增强,更加全面的考虑问题。而且使学生既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生活,又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际,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归宿就是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能不能让学生信服,教学方法很重要。改革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有没有成效主要看大学生有没有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要使课程收到效果,就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采用多元化方式,增加一些社会实践,而不只是考试和论文。开展实践调查,让学生深入社区、工厂等地方,在实践中感受我国发展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真正达到育人的效果。
(四)注重权威引导,培养意见领袖
大学生的思想在形成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权威人士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的引导中就要注重权威引导和意见领袖的培养。首先,请专家学者或者一些事件的当事人等权威人士与大学生进行对话,实现双向互动交流,使大学生全面了解事实真相,缓和情绪,并能够在舆论引导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在学生中间培养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更具有亲和力,更能说服和影响其他大学生。“学生意见领袖不仅能够成为信息源,又能影响身边的人的舆论走向,甚至是在学校的论坛上成为网络舆论领袖,引导着正确的舆论方向,影响范围将更加广阔。”培养意见领袖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炫丽的光彩。”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青年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帮助大学生正确关注公共事件,无旁贷地挑起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