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德育实效不高的原因是错综而又复杂的。笔者以为其中的原因大致可罗列如下,最为首要的,当推教育观念的更新转变问题。
一、传统的观念,习惯的势力往往是顽固不化的
教师的“教书”与“育人”应该是一致的、不矛盾的。“育人”就是“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如果把“教书”看作仅仅传授书本知识,那必然会造成重智轻德、重智轻体、重智轻美、重智轻劳的问题,使“教书”的内容狭窄化,偏离了“育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与方向。实际上,这种把“智育”看得重于一切的现象仍然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因而,多年来讨论的人才观、基础观、质量观、素质观的问题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灵深处还没有彻底的“正本清源”,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德育内容的无的放矢
笔者这样说,当然不是指所有的内容都是无的放矢的,如爱国主义的教育、行为规范的教育、基础道德的教育、心理健康的教育等等都是十分需要的。我说德育内容的无的放矢,目的是要强调德育内容要从实际出发,强调从学生的生理心理与年龄的特点出发,教育有针对性,才能有实效性。德育的内容切忌脱离实际的贪多求全。什么消防教育、国防教育、人口教育、环保教育、乡土教育、健康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等,常常有倾盆大雨式地“灌输”下来,这些教育内容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不注意教育的针对性,亦往往会造成“灌”过了,也就“输”出了。学生什么年龄该学什么,什么阶段该懂什么,应当安排有序,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三、德育方法的陈旧呆板
现在学校的德育所采用的方法,往往是开会、讨论、报告、参观、访问等等,真是到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地步,很少有创新。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几乎校校如此。我们常说,学校德育在高奏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下,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目的就是为了期盼获得好的效果。依笔者所见,内容要丰富也许不成太多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性强一点就好。而形式要多样,其实,这不只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而且也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密切相关。我非常赞同要淡化教育痕迹的观点,要让学生在一种没有感到“教育”的氛围中受到教育,要做到这点既容易又不容易。德育要将内容美与形式美结合起来。学校德育与美要结伴而行,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德育。前面提到的开会、讨论、报告、参观、访问等等,我们当然不可能一味摒弃,然而如何在形式上使其产生“美感”,从而让学生不再厌弃、厌恶,产生逆反心理,那是应当予以研究尝试的。
四、家庭教育的欠同步配合
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同步进行。这是没有人会有异议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要么是学校不重视,单打一,要么是家长不配合,欠同步。这就大大影响了德育的实效。当前,从学校来说,家长学校时有时无,形同虚设;家长委员会活动开展得好的不多;教师往往以“电话联系”作为家校联系。以请家长“校访”代替家访等等较为普遍。从家长来说,小学取消升留级,认为可以“放松”一下了;由于独生子女多,家长往往宠爱有余,而严格要求不足;离婚率高了,学生缺少父爱或母爱,常常一方不管,监护的一亦日听之行之;下岗的多了,父母用心谋生的“劲”足了,而关爱孩子的“力”却少了……笔者始终认为父母是学校之外的家庭中的“老师”,教师是在家庭之外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中的“老师”与学校中的“家长”是必须紧密联系,密切配合的。
五、社会教育的少“火力支援”
学生学习在学校内,生活在家庭中,活动在社会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要成才,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从社会上吸取“营养”的机会日显立体化的趋势。书报、影视、电脑网络已经无孔不入。交友不良,对学生的危害,其权重日趋倾斜。现在的社区教育,使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区参与教育的运行机制如何迅速建立,学校应列为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课题。
六、教师言传身教的正负效应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面对新世纪,人类不仅仅面对技术革命的挑战,而且还面临精神革命的挑战。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必须由既能创造物质文明,又能建设精神文明的优秀人才去推动。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必须看到教师言传身教将会对育人所产生的正负效应。我们无论怎样去夸张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是不会显得过份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当前把“敬业爱生、育人奉献”来作为师德建设的主题是极为必要的。我们既要言传,又要身教,严格规范,言行一致,真正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任。
七、学生自我教育力量的忽视淡化
鲁迅先生说过:“自我批评是一种最严格也是最有效的批评”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亦为重视自我教育的人所乐道与乐学。因为自我教育,重在启发主体的内因作用。因此自我教育的威力是不亚于外因灌输所产生的力量的。任何忽视淡化学生自我教育的做法,都会使学校德育的实效大为逊色。要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要充分发挥学生小干部的先锋作用;要让同龄人中有道德的人讲道德,有纪律的人讲纪律,有文化的人讲文化,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总之,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发掘与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力量。
八、学校教育团队精神的欠佳状态
学校教育的团队精神是一种校园精神,校园文化。这和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三种教育的精神原子弹。她是学校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综合表现与集中反映。敬业中学的“敬业乐群”,明德学校的“明德臻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校训口号,而且是一种团队文化精神。试想敬业中学的250周年庆时,全校上下一致喊出:“今天,我以敬业为荣,明天,敬业将以我为自豪”时,那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啊!当前,一些学校教育的团队精神欠佳状态,主要是没有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强大合力,这个问题又涉及全体教职员“敬业爱生、育人奉献”职业道德的是否高尚等等。所以,我们应当致力于学校团队精神倡导、发扬与建设!
一、传统的观念,习惯的势力往往是顽固不化的
教师的“教书”与“育人”应该是一致的、不矛盾的。“育人”就是“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如果把“教书”看作仅仅传授书本知识,那必然会造成重智轻德、重智轻体、重智轻美、重智轻劳的问题,使“教书”的内容狭窄化,偏离了“育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与方向。实际上,这种把“智育”看得重于一切的现象仍然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因而,多年来讨论的人才观、基础观、质量观、素质观的问题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灵深处还没有彻底的“正本清源”,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德育内容的无的放矢
笔者这样说,当然不是指所有的内容都是无的放矢的,如爱国主义的教育、行为规范的教育、基础道德的教育、心理健康的教育等等都是十分需要的。我说德育内容的无的放矢,目的是要强调德育内容要从实际出发,强调从学生的生理心理与年龄的特点出发,教育有针对性,才能有实效性。德育的内容切忌脱离实际的贪多求全。什么消防教育、国防教育、人口教育、环保教育、乡土教育、健康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等,常常有倾盆大雨式地“灌输”下来,这些教育内容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不注意教育的针对性,亦往往会造成“灌”过了,也就“输”出了。学生什么年龄该学什么,什么阶段该懂什么,应当安排有序,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三、德育方法的陈旧呆板
现在学校的德育所采用的方法,往往是开会、讨论、报告、参观、访问等等,真是到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地步,很少有创新。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几乎校校如此。我们常说,学校德育在高奏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下,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目的就是为了期盼获得好的效果。依笔者所见,内容要丰富也许不成太多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性强一点就好。而形式要多样,其实,这不只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而且也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密切相关。我非常赞同要淡化教育痕迹的观点,要让学生在一种没有感到“教育”的氛围中受到教育,要做到这点既容易又不容易。德育要将内容美与形式美结合起来。学校德育与美要结伴而行,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德育。前面提到的开会、讨论、报告、参观、访问等等,我们当然不可能一味摒弃,然而如何在形式上使其产生“美感”,从而让学生不再厌弃、厌恶,产生逆反心理,那是应当予以研究尝试的。
四、家庭教育的欠同步配合
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同步进行。这是没有人会有异议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要么是学校不重视,单打一,要么是家长不配合,欠同步。这就大大影响了德育的实效。当前,从学校来说,家长学校时有时无,形同虚设;家长委员会活动开展得好的不多;教师往往以“电话联系”作为家校联系。以请家长“校访”代替家访等等较为普遍。从家长来说,小学取消升留级,认为可以“放松”一下了;由于独生子女多,家长往往宠爱有余,而严格要求不足;离婚率高了,学生缺少父爱或母爱,常常一方不管,监护的一亦日听之行之;下岗的多了,父母用心谋生的“劲”足了,而关爱孩子的“力”却少了……笔者始终认为父母是学校之外的家庭中的“老师”,教师是在家庭之外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中的“老师”与学校中的“家长”是必须紧密联系,密切配合的。
五、社会教育的少“火力支援”
学生学习在学校内,生活在家庭中,活动在社会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要成才,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从社会上吸取“营养”的机会日显立体化的趋势。书报、影视、电脑网络已经无孔不入。交友不良,对学生的危害,其权重日趋倾斜。现在的社区教育,使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区参与教育的运行机制如何迅速建立,学校应列为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课题。
六、教师言传身教的正负效应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面对新世纪,人类不仅仅面对技术革命的挑战,而且还面临精神革命的挑战。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必须由既能创造物质文明,又能建设精神文明的优秀人才去推动。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必须看到教师言传身教将会对育人所产生的正负效应。我们无论怎样去夸张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是不会显得过份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当前把“敬业爱生、育人奉献”来作为师德建设的主题是极为必要的。我们既要言传,又要身教,严格规范,言行一致,真正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任。
七、学生自我教育力量的忽视淡化
鲁迅先生说过:“自我批评是一种最严格也是最有效的批评”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亦为重视自我教育的人所乐道与乐学。因为自我教育,重在启发主体的内因作用。因此自我教育的威力是不亚于外因灌输所产生的力量的。任何忽视淡化学生自我教育的做法,都会使学校德育的实效大为逊色。要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要充分发挥学生小干部的先锋作用;要让同龄人中有道德的人讲道德,有纪律的人讲纪律,有文化的人讲文化,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总之,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发掘与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力量。
八、学校教育团队精神的欠佳状态
学校教育的团队精神是一种校园精神,校园文化。这和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三种教育的精神原子弹。她是学校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综合表现与集中反映。敬业中学的“敬业乐群”,明德学校的“明德臻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校训口号,而且是一种团队文化精神。试想敬业中学的250周年庆时,全校上下一致喊出:“今天,我以敬业为荣,明天,敬业将以我为自豪”时,那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啊!当前,一些学校教育的团队精神欠佳状态,主要是没有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强大合力,这个问题又涉及全体教职员“敬业爱生、育人奉献”职业道德的是否高尚等等。所以,我们应当致力于学校团队精神倡导、发扬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