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课程的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倡导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领域的重视。到了高中阶段,体育运动的课程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更偏向于通过课程教学形成学生主观上的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将体育课程教学的范围拓展到促进个人发展的更大范围和层面上去。通过开展良好的体育课程教育,激发学生主观上的体育锻炼意识,最终实现其个人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开展;自主锻炼意识
引言:
随着高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的提升,其在各个课程的教学中都更加强调通过学习满足个人的教学需求和目标。对于体育教学来讲,同样到了高中阶段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也只有从主观上形成学习意识,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影响自主锻炼意识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在现代的成长环境下,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其所能够参与的业余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从体育锻炼的特点上来说,要想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并且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能力,需要时间的积累。当代高中生一方面对于多元化的生活选择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另一方面也缺乏坚持体育锻炼,提升个人身体素质的信心与持之以恒的精神[1]。因此,这部分学生在从事体育运动是往往是在学校教育的要求下进行的,有规律有计划地主动体育锻炼是相对较少的。
(二)学校与教师的因素
这两方面因素的产生,主要是从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角度进行探讨的,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后,物质上的基本保障达到了一定的层次。这就使得人们的追求上升到受教育层面上来,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脑力劳动效果和学习成绩提升,而对于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往往并不放在主要的位置上。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主要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上,对于身体素質问题并不十分重视。
二、提升高中生自主锻炼意识的方法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目前高中生自主锻炼意识薄弱的问题受到了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两方面的影响。而从自主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方面讨论,要想从主观起到转变和提升的作用,则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因此,下文从转变思想,改善环境的角度入手,探讨提升高中生体育锻炼自主意识的方法。
(一)从思想上加强重视
这里所指的加强思想重视,包括了学校、学生、教师三方面对象的思想意识加强。而学校和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引导者,应当首先完成自身的思想意识转变。学校方面应当重视体育运动和体育课程[2]。从师资力量和体育运动器材与场地这些基本的因素入手,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的方式进行转变和提升。并且在面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时,也应当从学生的未来长期发展和个人的身体素质与身体健康的角度入手,将体育运动和自主锻炼的积极意义进行宣传和普及,从而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其自身的利益以及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从而为进一步激发其自主锻炼意识打好基础。
(二)丰富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模式下,体育课程的教学是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下开展的。教师往往是针对一个体育运动训练项目,先从理论知识的维度进行讲解和普及,随后再通过示范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部分体育锻训练项目由于自身性质的原因,本身就需要通过反复且有一定强度达到训练方式达到运动效果。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入手,通过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同样有锻炼效果的团队协作体育运动方式或者接近于合作游戏的方式,开展体育运动训练。当固定的课程教学转变为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和团队协作项目时,学生主观上参与课程学习的意愿就会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体育运动的范围和形式突破课堂的局限开展,通过组建体育运动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按照个人的意愿选择参加相应的小组,达到帮助学生完成体育运动训练的目的。
(三)提供更好的自主锻炼平台
自助锻炼平台的提供,一方面是指学校方面可以通过体育课程内容规划的改革,让不同的学生有一定的课程选择空间。即在常规的课程体系下,将不同类别的体育锻炼项目按照性质和类别进行区分,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这种自由化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模式,更能够从主观上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成为一种自我提升的路径,而不是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负担。对于学校方面来说,需要从师资力量上进行充实和丰富,根据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聘请专业性更高的教师开展教学。一方面达到提升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目的,一方面也能够在个性化的运动中发现学生的一些体育运动方面的优势和潜能,扩大其未来发展的路径范围。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培养,需要教师、学校在协同的模式下共同激励学生来完成。不仅要在环境资源条件上给予充分的支持,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选择,从而让学生从主观上具备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下),2018(5).
[2]夏爱博.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7(2):164-164.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开展;自主锻炼意识
引言:
随着高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的提升,其在各个课程的教学中都更加强调通过学习满足个人的教学需求和目标。对于体育教学来讲,同样到了高中阶段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也只有从主观上形成学习意识,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影响自主锻炼意识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在现代的成长环境下,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其所能够参与的业余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从体育锻炼的特点上来说,要想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并且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能力,需要时间的积累。当代高中生一方面对于多元化的生活选择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另一方面也缺乏坚持体育锻炼,提升个人身体素质的信心与持之以恒的精神[1]。因此,这部分学生在从事体育运动是往往是在学校教育的要求下进行的,有规律有计划地主动体育锻炼是相对较少的。
(二)学校与教师的因素
这两方面因素的产生,主要是从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角度进行探讨的,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后,物质上的基本保障达到了一定的层次。这就使得人们的追求上升到受教育层面上来,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脑力劳动效果和学习成绩提升,而对于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往往并不放在主要的位置上。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主要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上,对于身体素質问题并不十分重视。
二、提升高中生自主锻炼意识的方法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目前高中生自主锻炼意识薄弱的问题受到了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两方面的影响。而从自主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方面讨论,要想从主观起到转变和提升的作用,则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因此,下文从转变思想,改善环境的角度入手,探讨提升高中生体育锻炼自主意识的方法。
(一)从思想上加强重视
这里所指的加强思想重视,包括了学校、学生、教师三方面对象的思想意识加强。而学校和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引导者,应当首先完成自身的思想意识转变。学校方面应当重视体育运动和体育课程[2]。从师资力量和体育运动器材与场地这些基本的因素入手,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的方式进行转变和提升。并且在面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时,也应当从学生的未来长期发展和个人的身体素质与身体健康的角度入手,将体育运动和自主锻炼的积极意义进行宣传和普及,从而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其自身的利益以及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从而为进一步激发其自主锻炼意识打好基础。
(二)丰富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模式下,体育课程的教学是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下开展的。教师往往是针对一个体育运动训练项目,先从理论知识的维度进行讲解和普及,随后再通过示范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部分体育锻训练项目由于自身性质的原因,本身就需要通过反复且有一定强度达到训练方式达到运动效果。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入手,通过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同样有锻炼效果的团队协作体育运动方式或者接近于合作游戏的方式,开展体育运动训练。当固定的课程教学转变为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和团队协作项目时,学生主观上参与课程学习的意愿就会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体育运动的范围和形式突破课堂的局限开展,通过组建体育运动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按照个人的意愿选择参加相应的小组,达到帮助学生完成体育运动训练的目的。
(三)提供更好的自主锻炼平台
自助锻炼平台的提供,一方面是指学校方面可以通过体育课程内容规划的改革,让不同的学生有一定的课程选择空间。即在常规的课程体系下,将不同类别的体育锻炼项目按照性质和类别进行区分,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这种自由化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模式,更能够从主观上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成为一种自我提升的路径,而不是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负担。对于学校方面来说,需要从师资力量上进行充实和丰富,根据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聘请专业性更高的教师开展教学。一方面达到提升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目的,一方面也能够在个性化的运动中发现学生的一些体育运动方面的优势和潜能,扩大其未来发展的路径范围。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培养,需要教师、学校在协同的模式下共同激励学生来完成。不仅要在环境资源条件上给予充分的支持,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选择,从而让学生从主观上具备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下),2018(5).
[2]夏爱博.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7(2):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