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项伟大的灵魂工程和战略工程,抗战精神是红色基因的代表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9 周年座谈会上,对抗战精神做了全面阐释:“抗战精神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和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精神不断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空前觉醒和高度升华,是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自在走向自觉、从沉沦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和精神丰碑,是扭转民族命运、再造民族魂魄的内在力量。
抗战精神重铸了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不断自我革新的精神成果。近代以来,在世界列强坚船利炮的猛烈冲击下,中国固有的社會结构和思想文化体系遭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国门被迫打开,一再割地赔款,逐步沦为被世界列强瓜分共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一直在谋求通过自我革新而实现自强,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趁中国内战之机,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企图“要把整个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毛泽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中日战争的性质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及其变化趋势,提出了持久抗战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作出了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科学预见。抗战精神直接根植于中国人民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抗战过程中,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敢于直面现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胜利、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爱国情怀、必胜信念和坚强意志,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不断拓展、不断深化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历史高峰。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空前觉醒和高度升华,是中华民族从自在民族实体走向自觉民族实体的重要标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震撼了多少中国人的心灵,促使他们结束内部纷争,调转枪口,一致对外。中国社会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抛却前嫌,携手合作,共同抗日,演绎了多少令人动容的悲壮故事。大敌当前,绝大多数中国人能够抱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将私怨放置一边,毅然致力于民族救亡和民族解放事业。
毛泽东就此评价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它集中体现的更高层次的民族认同和空前的民族团结,是中国人民能够长期坚持抗战、最后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支柱。
弘扬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抗战精神对于国家、社会与个人三重主体之间关系的价值认知,是凝聚中国精神,塑造民族魂魄,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石。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对抗战精神的传承,又有现实针对性。抗战的胜利使中国以自由平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当今国人追求自由与平等奠定了社会基础。弘扬抗战精神、回溯抗战历史有助于使全社会感知自由的可贵,体察公平与法治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正义力量,推进社会文明与和谐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民族危难、亡国灭种的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以崇高的道德责任与道德行为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出了最高层次的价值诠释。
判决书赠入纪念馆
2016年6月27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位英雄葛振林、宋学义的后人葛长生、宋福保诉洪振快一案做出判决。之后,西城法院将这份有着特殊意义的判决书赠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判决书指出,1941年10月18日,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聂荣臻签发训令,对宁死不屈、光荣殉国的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位烈士及跳崖负伤的葛振林、宋学义两位同志予以表彰,并号召全体指战员学习。之后,几十年中,“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称号在全军、全国人民中广泛传播,获得了普遍的公众认可,成为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从这些英雄人物的角度看,他们的英雄事迹反映了他们不怕牺牲、宁死不屈、英勇抗敌的精神。“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称号,既是国家及公众对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反抗侵略、保家卫国作出巨大牺牲的褒奖,也是他们应当获得的个人名誉和个人荣誉。
判决书指出,不仅如此,“狼牙山五壮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伟大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群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事件载体。这一系列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经由广泛传播,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反抗侵略、英勇抗敌的精神动力;成为人民军队誓死捍卫国家利益、保卫国家安全的军魂的来源;在和平年代,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仍然是我国公众树立不畏艰辛、不怕困难、为国为民奋斗终身信念的精神指引。这些英雄人物及其精神,已经获得全民族的广泛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而民族的共同记忆、民主精神乃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从我国的历史看,还是从现行法上看,都已经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部分。
判决书指出,“狼牙山五壮士”及其事迹所凝聚的民族感情和历史记忆以及所展现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精神价值,也是我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对“狼牙山五壮士”名誉的损害,既是对原告之父宋学义的名誉、荣誉的损害,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价值的损害。
责任编辑:张蕾磊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9 周年座谈会上,对抗战精神做了全面阐释:“抗战精神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和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精神不断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空前觉醒和高度升华,是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自在走向自觉、从沉沦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和精神丰碑,是扭转民族命运、再造民族魂魄的内在力量。
抗战精神重铸了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不断自我革新的精神成果。近代以来,在世界列强坚船利炮的猛烈冲击下,中国固有的社會结构和思想文化体系遭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国门被迫打开,一再割地赔款,逐步沦为被世界列强瓜分共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一直在谋求通过自我革新而实现自强,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趁中国内战之机,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企图“要把整个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毛泽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中日战争的性质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及其变化趋势,提出了持久抗战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作出了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科学预见。抗战精神直接根植于中国人民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抗战过程中,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敢于直面现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胜利、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爱国情怀、必胜信念和坚强意志,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不断拓展、不断深化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历史高峰。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空前觉醒和高度升华,是中华民族从自在民族实体走向自觉民族实体的重要标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震撼了多少中国人的心灵,促使他们结束内部纷争,调转枪口,一致对外。中国社会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抛却前嫌,携手合作,共同抗日,演绎了多少令人动容的悲壮故事。大敌当前,绝大多数中国人能够抱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将私怨放置一边,毅然致力于民族救亡和民族解放事业。
毛泽东就此评价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它集中体现的更高层次的民族认同和空前的民族团结,是中国人民能够长期坚持抗战、最后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支柱。
弘扬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抗战精神对于国家、社会与个人三重主体之间关系的价值认知,是凝聚中国精神,塑造民族魂魄,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石。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对抗战精神的传承,又有现实针对性。抗战的胜利使中国以自由平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当今国人追求自由与平等奠定了社会基础。弘扬抗战精神、回溯抗战历史有助于使全社会感知自由的可贵,体察公平与法治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正义力量,推进社会文明与和谐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民族危难、亡国灭种的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以崇高的道德责任与道德行为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出了最高层次的价值诠释。
判决书赠入纪念馆
2016年6月27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位英雄葛振林、宋学义的后人葛长生、宋福保诉洪振快一案做出判决。之后,西城法院将这份有着特殊意义的判决书赠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判决书指出,1941年10月18日,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聂荣臻签发训令,对宁死不屈、光荣殉国的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位烈士及跳崖负伤的葛振林、宋学义两位同志予以表彰,并号召全体指战员学习。之后,几十年中,“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称号在全军、全国人民中广泛传播,获得了普遍的公众认可,成为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从这些英雄人物的角度看,他们的英雄事迹反映了他们不怕牺牲、宁死不屈、英勇抗敌的精神。“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称号,既是国家及公众对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反抗侵略、保家卫国作出巨大牺牲的褒奖,也是他们应当获得的个人名誉和个人荣誉。
判决书指出,不仅如此,“狼牙山五壮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伟大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群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事件载体。这一系列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经由广泛传播,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反抗侵略、英勇抗敌的精神动力;成为人民军队誓死捍卫国家利益、保卫国家安全的军魂的来源;在和平年代,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仍然是我国公众树立不畏艰辛、不怕困难、为国为民奋斗终身信念的精神指引。这些英雄人物及其精神,已经获得全民族的广泛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而民族的共同记忆、民主精神乃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从我国的历史看,还是从现行法上看,都已经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部分。
判决书指出,“狼牙山五壮士”及其事迹所凝聚的民族感情和历史记忆以及所展现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精神价值,也是我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对“狼牙山五壮士”名誉的损害,既是对原告之父宋学义的名誉、荣誉的损害,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价值的损害。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