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阶段成果
专业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是技术性、重要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视唱练耳涵盖不同风格的音乐,触及几乎所有音乐要素。在其教学实践中涉及音乐史、乐理、复调、配器、和声等音乐学科知识。有效地组织和训练学生的听觉,培养其音乐性的听觉意识,并自觉地将其灵活运用于音乐的表演与创作实践中去是视唱练耳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进而全面的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其专业的乐谱视唱分析和听觉,最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素养。
许多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因循守旧地沿袭了较为传统的“歌唱教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这些教学方法受西方的音乐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而局部加入有一定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发挥了较好的教学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师中影响深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使参差不齐的学生们提升学习视唱练耳的兴趣并提升教学质量,是摆在地方院校视唱练耳教师面前的严峻考验,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是大势所趋势,也是迫在眉睫。
一、目前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问题
艺考学生数量与地方院校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大,综合类院校纷纷设置了音乐学专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入学门槛,使得一些缺乏系统音乐专业训练的学生,通过短期的音乐备考班的突击就能够通过专业考试。
这些基础参差不齐的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自身专业音乐素养的不足,直接影响了他们视唱练耳的学习,也给教师的授课造成了客观上的困难。为顾及一部分学生而使得正常视唱练耳教学的进度难以进行,
2.教学模式及内容问题
关于视唱练耳教学模式的探讨,应首先明确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目标。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包含了三个层次的目的:一是通过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音乐感知力、加强音乐鉴赏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等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面向音乐学专业学生,通过培养使他们具备最基本的从事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所必备的音乐综合能力;三是使视唱练耳课程与其他各专业学科贯通渗透,使学生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开发利用自身的音乐潜能,在实践中完善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由于地方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大多延承了专业音乐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方面上选择以固定唱名法教学为主,首调唱名法为辅,听觉训练主要以钢琴为辅助乐器,以旋律、和弦、单音、音程、、节奏、听辨为主要内容,以听、唱、写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课堂教学多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形式机械、单调、枯燥,致使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不理想。
3、教学素材比例失衡
当前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在课时、训练强度方面所占教学比重很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方面不够深入、系统,对于本土、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在价值重视不足。当然这和辅助乐器-钢琴的选用、视唱练耳教程源出西方有着直接的关联。但长此以往,难免使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对民族音乐了解学习的机会和兴趣,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4、训练形式单一
在许多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的视唱练耳的教学模式中,囿于思想观念和教学体制所限,视唱练耳的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上的教与练,与音乐专业其他课程的关联没有实质性的展开,教学场所也以教室为主要场所,没有结合音乐表演与创作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够,辅助资料较少,单一的歌唱方式沉闷而枯燥。
5、评价体系不完善
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音乐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以平时课堂表现和期末笔试为主,缺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实践应用的考察与考核。视唱练耳是一门实践性、灵活性方面有较大的变通性,特别是其技术含量较高,传统的评价标准显得不够客观和真实。由于学生所学专业的差异,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进行视唱练耳的考试中,未能真正展示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如器乐专业的学生,在借助乐器的情况下,可以轻松准确地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演奏和诊释。但如果用演唱的形式,学生可能因自身嗓音条件和演唱能力的局限,不能很好、准确地把握作品,从而影响其音乐能力的真实评价。
二、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1.因材施教的分级、分班教学
对于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的音乐学专业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级、分班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合理化改革。在学生入学伊始就有针对性的进行音乐素养、视唱练耳专业能力的测评,根据测评成绩、根据师资情况,进行分班分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适合自己教学进度、教学难度的班级里学习、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学期末再进行测评,根据成绩再相应的调整,让学生跟得上进度,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能力,更为有效地展开教学。
2.首调唱名法为主,固定唱名法为辅
将以调式感为基础的首调唱名法作为视唱练耳教学的主干,更适合人们一般听觉习性的首调式教学法,对于音高关系的培养更为注重,能够更好地掌握音准。只要掌握好真正掌控了具体的调式关系,音高位置的变化,调式关系是一样的,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读写能力的提升都有较大的帮助。在适当地加大民族音乐素材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好了首调式思维模式更有利于理解不同调性音乐作品,对于这些作品的分析和学习有较大的帮助,能够使学生较快地运用于音乐实践之中。
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数字化时代,单一的教学手段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课城中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體教学的合理运用无疑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Auralia》视唱练耳教学软件和《EarMaster Professional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都可以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地方院校音乐学视唱练耳课是专业基础学科,它几乎和音乐学的所有学科都有一定关联,对于音乐学专业学生音乐能力、音乐素养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才能使这门传统的学科在新时期的音乐教学之路进行的更为宽广。
专业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是技术性、重要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视唱练耳涵盖不同风格的音乐,触及几乎所有音乐要素。在其教学实践中涉及音乐史、乐理、复调、配器、和声等音乐学科知识。有效地组织和训练学生的听觉,培养其音乐性的听觉意识,并自觉地将其灵活运用于音乐的表演与创作实践中去是视唱练耳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进而全面的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其专业的乐谱视唱分析和听觉,最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素养。
许多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因循守旧地沿袭了较为传统的“歌唱教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这些教学方法受西方的音乐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而局部加入有一定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发挥了较好的教学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师中影响深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使参差不齐的学生们提升学习视唱练耳的兴趣并提升教学质量,是摆在地方院校视唱练耳教师面前的严峻考验,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是大势所趋势,也是迫在眉睫。
一、目前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问题
艺考学生数量与地方院校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大,综合类院校纷纷设置了音乐学专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入学门槛,使得一些缺乏系统音乐专业训练的学生,通过短期的音乐备考班的突击就能够通过专业考试。
这些基础参差不齐的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自身专业音乐素养的不足,直接影响了他们视唱练耳的学习,也给教师的授课造成了客观上的困难。为顾及一部分学生而使得正常视唱练耳教学的进度难以进行,
2.教学模式及内容问题
关于视唱练耳教学模式的探讨,应首先明确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目标。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包含了三个层次的目的:一是通过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音乐感知力、加强音乐鉴赏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等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面向音乐学专业学生,通过培养使他们具备最基本的从事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所必备的音乐综合能力;三是使视唱练耳课程与其他各专业学科贯通渗透,使学生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开发利用自身的音乐潜能,在实践中完善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由于地方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大多延承了专业音乐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方面上选择以固定唱名法教学为主,首调唱名法为辅,听觉训练主要以钢琴为辅助乐器,以旋律、和弦、单音、音程、、节奏、听辨为主要内容,以听、唱、写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课堂教学多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形式机械、单调、枯燥,致使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不理想。
3、教学素材比例失衡
当前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在课时、训练强度方面所占教学比重很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方面不够深入、系统,对于本土、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在价值重视不足。当然这和辅助乐器-钢琴的选用、视唱练耳教程源出西方有着直接的关联。但长此以往,难免使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对民族音乐了解学习的机会和兴趣,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4、训练形式单一
在许多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的视唱练耳的教学模式中,囿于思想观念和教学体制所限,视唱练耳的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上的教与练,与音乐专业其他课程的关联没有实质性的展开,教学场所也以教室为主要场所,没有结合音乐表演与创作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够,辅助资料较少,单一的歌唱方式沉闷而枯燥。
5、评价体系不完善
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音乐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以平时课堂表现和期末笔试为主,缺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实践应用的考察与考核。视唱练耳是一门实践性、灵活性方面有较大的变通性,特别是其技术含量较高,传统的评价标准显得不够客观和真实。由于学生所学专业的差异,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进行视唱练耳的考试中,未能真正展示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如器乐专业的学生,在借助乐器的情况下,可以轻松准确地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演奏和诊释。但如果用演唱的形式,学生可能因自身嗓音条件和演唱能力的局限,不能很好、准确地把握作品,从而影响其音乐能力的真实评价。
二、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1.因材施教的分级、分班教学
对于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的音乐学专业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级、分班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合理化改革。在学生入学伊始就有针对性的进行音乐素养、视唱练耳专业能力的测评,根据测评成绩、根据师资情况,进行分班分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适合自己教学进度、教学难度的班级里学习、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学期末再进行测评,根据成绩再相应的调整,让学生跟得上进度,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能力,更为有效地展开教学。
2.首调唱名法为主,固定唱名法为辅
将以调式感为基础的首调唱名法作为视唱练耳教学的主干,更适合人们一般听觉习性的首调式教学法,对于音高关系的培养更为注重,能够更好地掌握音准。只要掌握好真正掌控了具体的调式关系,音高位置的变化,调式关系是一样的,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读写能力的提升都有较大的帮助。在适当地加大民族音乐素材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好了首调式思维模式更有利于理解不同调性音乐作品,对于这些作品的分析和学习有较大的帮助,能够使学生较快地运用于音乐实践之中。
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数字化时代,单一的教学手段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课城中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體教学的合理运用无疑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Auralia》视唱练耳教学软件和《EarMaster Professional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都可以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地方院校音乐学视唱练耳课是专业基础学科,它几乎和音乐学的所有学科都有一定关联,对于音乐学专业学生音乐能力、音乐素养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才能使这门传统的学科在新时期的音乐教学之路进行的更为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