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是思维活动创新的教育。我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备课要创新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备课时一般应做到:
(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
二、课堂教学要创新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1.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数学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块,同学们很快想出四种折法。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还有其他折法,造成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們进一步思考、尝试。
2.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通过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现在,教师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反而鼓励学生“七嘴八舌”地提出种种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促使其学会创造性思维。
3.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创新
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参与、交流、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外,还要善于与人合作共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的群体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作业设计要创新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练习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样,主要形式有口头作业、操作实践作业、综合作业、开放性作业等。通过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作业,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评价体制要创新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更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的方法也要多种多样,不仅有书面作业,还有行为观察、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重点要看教师的教学过程,比如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创新思想,是否能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小学数学的发展规律,等等。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要实行激励性评价,不论是课堂提问、做作业,还是其他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促使学生不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武器。
一、教师备课要创新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备课时一般应做到:
(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
二、课堂教学要创新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1.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数学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块,同学们很快想出四种折法。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还有其他折法,造成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們进一步思考、尝试。
2.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通过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现在,教师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反而鼓励学生“七嘴八舌”地提出种种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促使其学会创造性思维。
3.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创新
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参与、交流、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外,还要善于与人合作共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的群体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作业设计要创新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练习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样,主要形式有口头作业、操作实践作业、综合作业、开放性作业等。通过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作业,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评价体制要创新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更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的方法也要多种多样,不仅有书面作业,还有行为观察、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重点要看教师的教学过程,比如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创新思想,是否能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小学数学的发展规律,等等。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要实行激励性评价,不论是课堂提问、做作业,还是其他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促使学生不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