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具体包含两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发展进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进程又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从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权利到重心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专业化目标的重心开始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1.课程比例严重失调。现行师范院校课程的设置没有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确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科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所占学时的比例达80%以上,而一般教育学知识相对应的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师基本功等)只占总学时的10%左右。
  2.师范院校过于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忽视道德教育尤其是专业道德的教育,这是造成许多新上岗教师缺乏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的根本原因。
  3.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教育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分离现象,存在教师专业培养与在职培训相脱节,导致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低层次的重复培训与培养机构的办学水平倒挂等多重矛盾。
  4.政府管制与教师专业自主的抗争。教师职业在争取专业自主上正日益为广大教师认可。但是,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被当作人力资源、管理对象,没有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如工资、课程、待遇等)参与决策权。
  5.社会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信任度进一步降低。一方面,据媒体报道,有的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不满意,甚至走入课堂,充当“督学”。家长们的理由是,教师素质差,他们无法对教师的教学充满信任。另一方面,教师对自身的工作满意度也有降低的趋势。
  
  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途径
  
  本人认为要通过教师群体专业化和教师个体专业化两大方面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以教师群体专业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明确规定教师行业的准入条件。为了更好实现教师专业化,必须明确规定教师行业的准入条件。在这方面,教师专业化可以借鉴其他行业专业化的例子。法官、律师,必须经过考试,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医生,必须经过临床实习和考试,才能取得职业资格。而教师的培养和聘用则缺少这个过程。为此,必须转变原来的学历教育为资格证书教育观念。我们规定,进入教师行业,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必要考试,再经过一定期限的教师行业实习,方可取得教师资格。
  2.建立公认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业道德,不做假账是会计的职业道德,依据事实是律师的职业道德,这与技术水平没有直接关系。老师的职业道德有三个方面:专业责任感、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和终身发展的意识。
  3.可以接受专门机构或专门内容的措施监控,也可以成立自治组织机构对教师个体进行监控,这样使每个教师可以在实施规范和监督中发展自己的专业,那他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专业化教师。
  4.重视国际教育资源的参与。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国在进行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国际教育力量的作用。近些年,IBM、INTEL、微软、苹果等跨国公司的教师培训项目竞相进入中国。我们应该关注国外公司培训项目的先进性和独创性,吸收其有益的信息和经验,特别是在应用技术转变观念方面。
  (二)教师个体“自我造就、自我发展”,建设一支师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教师的不读书,不勤读书,“后劲不足”,这显然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教师要抓住机遇,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2.促进教育理论的更新。信息时代师生地位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当发生改变。学生学习要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学习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3.承担起为他人提供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古今中外的优秀教育家,都倡导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显著特点。所以,作为人民教师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他人提供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4.造就教师个体成熟的教育智慧。教师在“自我造就、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不确定因素。这就必须要求具有比较成熟的教育智慧,即具有敏锐感受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能力;具有根据对象实行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并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
  5.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促发展。每个教师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探索,经历“实践——失败——反思——成功”的多次循环才能真正产生“自我造就,自我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从一名年轻的教师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专业型老师。
  
  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部途径
  
  1.争取政府、社会的支持,提高教师行业的待遇。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它一方面会提高教师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形成一种社会竞争力,促使其他职业的优秀人才向教师这个职业进行转移。
  2.扩大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改革“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实行“自下而上”的管理办法,以发挥学校基层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把教师职业视为专业,赋予他们新的权力,而不是单纯靠硬性规定的标准来管理他们。
  3.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行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保障,地方政府要关注教师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化,实际上是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建立的发展过程;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是教师从专业地位到专业角色协同转变的发展过程;是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的发展过程。只要我们把握了这个观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张行涛.新世纪教师素养
  2.于海洪.教师专业化与教育社会一体化
  3.邢永富.世界教育生态趋势与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北京大学学报,1997(3)
  4.钟启泉.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叶 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赵昌木.论教师成长.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9.粟洪武.论社会学视野中的教师职业地位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3)
  10.刘捷.专业化:挑战2l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1.申继亮,王凯荣,李琼.教师职业及其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3)
  12.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论纲[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
  13.刘岸英.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J].教育探索,2002
  14.胡志坚.专业特征和专业标准的研究与教师专业化[EB/OL]2007(1)
  15.齐平.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标准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3
  作者单位:江阴市山观中学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学生要动。所谓的动是动脑、动手、动眼观察、动心体会、动耳倾听、动口讨论。学生动用各种器官去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如何让数学这门理论性相对较强的学科鲜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愉悦、积极的学习情绪和状态,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积极
[摘要]不公平是一种历史现象、区域现象和复杂现象,我国当下學前教育不公平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从量的方面来看,表现为地方政府投入经费的不平等、城乡學前教育发展的巨大不平衡、教师身份工资的不平等;从质的方面来看,表现为教育内容、师幼互动和课程选择中的巨大不公平。导致學前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设计的城市偏向与东部偏向,一是政府对學前教育由来已久的忽视和學前教育研
对口高考制度改革后,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班级调整,我所任教的计算机对口班共58人,而男生只有7人,女生占了绝大多数。众所周知,高中阶段女生因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数学学习的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因此,女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成为制约我班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摆脱偏见”,重塑自信   高中数学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目前,我们基础教育正逐步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许多学科都在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然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来说,则不乏空洞而流于形式的说教。虽然我们提出“德育为先”,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我们的德育却缺乏“创新”。其实,德育教育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尤其是其教育形式更需要不落俗套的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创新。    一、德育工作需要师生之间
[摘 要]教法体现的是教学理念。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更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反思与创新自己的教法,把握“取”与“舍”,让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地去学习英语,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教法;创新;取;舍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3-0035-02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多停留在“灌输”层
据笔者调查,现在,众多中学生没有思想,没有追求,过早地进入心灵荒漠地带,不学无术,学业凋零。庄子曾说:哀莫大于心死。因此,作为教育人,拯救学生失落的灵魂,引领学生共建精神家园是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引领学生共建精神家园有以下几大元素:  一、活着是一种美好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拥有的是日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存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因而拥有生命,就是一种美好。同学们在家衣食无忧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初中生的素质及其后续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产生了部分数学“潜能生”,怎样防止和转变初一年级数学“潜能生”,大面积提高数学素质,将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一年级 数学教学 潜能生    实行义务教育后,初一年级数学“潜能生”占有相当比例,生源素质偏差的普通农村初中,状况更是令人担忧。小学数学主要是四则运算,思维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现在教学改革中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所谓研究性学习方式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互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虽然指向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定向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独立的课程,但笔者认为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渗透到学生的学科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科课程还是学生获取
[摘 要]音乐源于生活,优美动听的旋律中饱含着世间万物的丰富情感。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境激发、体验、创作,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体验;启迪;创造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8-0056-02  《啊哈!黑猫警长》是动画片《
摘 要:平面设计之“版面构成”也叫“版面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视觉表现的基石。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设计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版面设计作为一种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的艺术形式,其历史、发展、概念、创意、形式,构成之形式法则的重要性逐步为大众所关注和了解。版面构成艺术已成为在“眼球经济”“读图时代”满足大众物质、精神的审美诉求提升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成为审美视觉认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