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谈话”的艺术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wpw8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契科夫说:“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仅仅将精力投注在书的音符中,还要与学生进行谈话。谈话要具有艺术性,这表现在它的启发性、充满美感、具有科学的说服力之上。
  一、进行一次让学生措手不及的启发性谈话,发掘学生潜在思维能力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才是天生具备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培养学生这种应变的能力,进行一次让学生措手不及的启发性谈话,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迅速的进行谈话内容的捕捉,以及谈话的应对。通过学生的回答反馈,教师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文本的阅读效果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接下来教学方向及内容的安排。当然,这种谈话方式的最大受益者还是学生,经过卒不及防的问答,学生的大脑迅速进行信息编码,长此以往,其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以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为例,这首诗作于军阀混战时期,当时诗人面对半殖民半封建的统治,表现出极度的内心苦闷。但是诗人并没有丧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他将这种复杂的希求光明到来的感情倾注在诗中,便成就了这首《天上的街市》。在教学之初,教师便可进行一次让学生措手不及的启发性的谈话来导入本首诗。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出这首诗的标题之后,便随意叫起一个学生,被叫起的学生表现出很错愕的神态,教师便可微笑的说:
  “我们将这首诗的标题作为中心点,来谈谈,可以吗?”
  学生当然不会拒绝,但内心仍是忐忑不安的,大脑也是一片空白,不明白教师的用意,在这种不进行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的谈话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也最能挖掘一个人的潜力,同时也最能深刻人对谈话内容的印象。
  师:“天上有街市吗?”
  生:“没有”
  师:“那天上有什么?”
  生:“有星星、有月亮、有云彩、有太阳”
  师:“你说的这些与街市有联系吗?”
  生:“应该有”
  师:“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片刻,联合以前阅读的经验说:“象征的联系”。
  师:“那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的?”
  学生默不作声,在这个时候,教师便可让该学生坐下。通过进行一次让学生措手不及的启发性谈话,教师将这首诗的悬念几乎都抛出去了,这引发学生对该诗的好奇心,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二、进行一次与学生亲密无隙充满美感的谈话,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而富有诗意的课堂氛围
  马卡连科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谈到:“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语文教师也是如此,只有自如的应用语言,随任务,随文本内容而变化语言风格,才算是真正有技巧的人。
  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再次与剑桥作别时淡淡的哀愁。这首诗富有丰富的美感,初中学生并不能一览无余的寻求到,所以需要教师充满美感的语言牵引,与学生进行艺术性的谈话,展现文本内容的美,将学生引进这首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离别之时复杂的情思。当然,富有美感的谈话必须以师生间的亲密无隙作为前提,否则学生会感觉教师充满美感的语言犹如镜中之花,虽然美,但存在无法跨越的距離感,这样反而会使语文教学失败而终。在这里,教师试着用肢体、表情作为辅助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然后再与学生进行充满美感的谈话,使学生感受这首诗的艺术性气息。例如,在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穿梭在学生中间,面带微笑,进行与学生眼神的互动。冥冥之中,学生便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上。然后,再与学生进行诗意的谈话。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一处景色令我们流连,有没有一处景色激荡着我们内心的诗行,更有没有一种景色让我们反复吟咏。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么一处景色,你甘愿悄悄的来,悄悄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只将漂亮的诗行留在青春的记忆册里”。
  此时,每个学生都聚精会神的看着老师,示意自己就是如此。并通过教师充满诗意的抒情,而陷入深思。
  教师:“我相信,此时你们的脑海中正显现出某一处盛景的画面,谁来分享一下”。
  学生纷纷举手,描画出自己脑海中所记忆的画面。当然,这并不是教学的重点,只是为文本内容服务的梯子。在学生复述完以后,教师还要将学生的目光引导《再别康桥》上。
  教师:“在离别康桥之后,徐志摩回国,但他的脑海始终涌动康桥里的一草一木,并将这种记忆深镌在诗行中,留着在今后回忆。他可能想不到,在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会一起帮他回忆”。
  通过这一系列诗意的谈话,《再别康桥》的主线索被抛出来,牵引学生进入诗行中,诗意的吟咏。
  三、进行一次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谈话,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而具有说服力的谈话经常是教师追求的,但一些教师误认为严肃的谈话才更具有说服力。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并不是说服力,而是学生由于恐惧而不敢不去执行的结果,带有某种强迫性。这种由严肃树立起的说服力不能真正的打动学生的内心,不仅不会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甚至还会致使其失去思维的自主性,或知行不一。因此,教师要追求一种科学至上的说服力。
  例如在讲解《陋室铭》的时候,教师对学生发问:“作者是如何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论点进行论据说明的?”,学生回答:“借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来进一步说明陋室不陋”。可以说,文本教学一是要让学生欣赏文学大家精湛的创作,二者便是教育学生,正确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在这里,为了说服学生摒弃当今社会金钱为上心态,教师不能单纯的靠刘禹锡这篇《陋室铭》,还要举更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例子,如穿壁引光、积雪囊萤等故事,虽然家境贫寒,但不以陋室为耻,反而关注修心养性,而成就事业。
  语文教学首先作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交际而展开,其次是对文本内容的呈现,这些活动都涉及到师生间的谈话,而谈话并不是任意而为的,需要富于艺术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使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生物补片重建腹壁的方式治疗新生儿、小儿巨型脐膨出等巨大腹壁缺损病例的可行性。方法作者近期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生物补片重建腹壁的手
程序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步骤、方式、时限和顺序的总和”。^[1]其中,步骤是指活动过程的若干必经阶段;方式是指活动过程的方法和形式;时限是指活动或行为必须在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应该“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其中每学年含两三部名著。 这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有力的举措的能力。 但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农村中学生在阅读量和数量上远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于上述困境,笔者提出以下个人想法和实践。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语文 名著教学 现状 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在作文中利用教学资源本身,略去相关内容,形
中考标准是根据中考目的规定的,关于考试内容、范围、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中考活动中的考试目的、考试标准、考试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同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中考质量管理,命题质量是关键,而命题的主要依据是体现考试标准的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通常所说的中考命题要依纲务本、难易适度,实际上就是要求中考内容和难易度控制要体现中考标准的基本规定。如果中考没有考试标准,考试设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重点、热点。这个非常专业的名词,它首次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之中。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难点。现今构建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据此,就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我们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的优势。
语言平庸是作文的大敌,许多学生的作文都败在这里,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我发现,教会学生锤炼,就会带来学生作文水平的迅速提高。  写好诗文要锤炼古已有之,贾岛骑驴反复斟酌“僧敲月下门”呢还是“僧推月下门”,在贾岛的反复吟诵推敲的动作中我们明白了:写出好文章是需要反复锤炼的。  锤炼什么呢?可以锤炼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性词语,可以锤炼句式,也可以锤炼修辞手法,锤炼细节描写等等。  (一)锤炼动词,让
目的通过建立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MS-HRM),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KDR基因启动子区域在不同时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基因
本文介绍了PLC控制系统在POLO轿车密封条生产线中的应用,PLC的硬件配置,软件设计思想,模块化的程序结构,以及人机界面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