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烟煤胶质层指数的测定中,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一旦煤样胶质层测定结果不准确,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实验的效果。鉴于此,本文从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的实验准备、控制升温速度等多个方面入手,对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不断降低影响因素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有利于配煤炼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330-01
引言
烟煤胶质指数层指数是一种表征烟煤结焦性的指标,指的是在煤热解时,胶质体从软化过渡到固化最终形成半焦,用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与最终收缩度X表示[1]。通过胶质层厚度,能够检测到烟煤热解中形成的胶质体数量与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对配煤炼焦的有效指导。胶质层指数测定则是模拟工业焦炉的炼焦条件进行的,故能够近似反映出工业的炼焦过程。在整个实验中,由于规范性较强,故影响因素也较多。以下主要就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设备
进行烟煤胶质层指数的测定时,应准备好以下设备。①双杯胶质层测定仪,如带平衡砣。②程序控温仪,温度如果在250℃以下,升温速度保持在8℃/min左右;若温度超过250℃,升温速度应保持在3℃/min左右。若温度在300~600℃的范围内,温度差应<5℃,其他时间应<10℃。③探针,主要有钢针、铝制刻度尺。④煤杯,由45号制成,外径70mm,杯底内径约为59mm。⑤加热炉,主要包括上部砖垛、电热元件、下部砖垛。⑥热电偶,如镍鉻-镍铝电偶,6个月测定一次。⑦硅碳棒电加热元件,一般是6~8Ω。
1.2 实验的方法
根据相关规定,在煤杯中放入煤样,然后将煤杯置于特制的电炉中,采用规定的升温速度单侧加热,煤样则会形成三个等温层面,分别是半焦层、胶质层与未软化层。测定期间,煤杯底部是最先受热的部位,故会最早形成一层薄胶质体。在温度的上升过程中,胶质体厚度也会渐渐增厚,而温度处于一直上升状态,底部胶质体则会固化,并形成半焦。所以,当胶质层厚度变小时,胶质层厚度则会变薄,中部胶质层厚度则会变到最大。胶质层指数的测定,则是对此时胶质层最大厚度Y的测定,然后再通过试验体积曲线测出最终收缩度X。
2 煤烟胶质层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介绍
2.1 煤样制备造成的影响
相关标准严格规定:在粒度不超过3mm的煤样中,缩分出至少0.5kg的煤样,然后用孔径为1.5mm的圆孔筛过筛,再用手辊或是对辊破碎机将筛上物破碎至全部通过圆孔筛[2]。在对胶质层煤样进行制备时,煤样不可过于破碎,破碎期间不可过热。所以,制样的第一环节应是用孔径为1.5mm的圆孔筛对缩分出的0.5kg煤样进行过筛处理,只对筛上物进行破碎处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操作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在煤样到手后则是先开始破碎操作,这样会导致胶质层煤样粒度过于细小,而煤颗粒表面积会增大,颗粒和空气中氧结合的能力也会增大,最终造成煤样的氧化,进一步降低煤结焦性,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不良影响。
2.2 胶质层测定期间的影响
2.2.1煤样装入煤杯方法的影响
⑴煤样装入到煤杯中的方法是否正确,也会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将煤样装入到煤杯时,首先要将煤杯、压力盘、热电偶铁管上遗留的焦渣清理干净,然后擦光煤杯各部件的表面,但不可使用金属工具对各部件进行敲打,防止煤杯变形,影响测定结果。
⑵根据棋盘式取样法,隔块取出两份煤样,每份约重(100±0.5)g,然后用堆堆四分法将每份煤样分成4份,分成四次装入到煤杯中。每装完25g,就用金属针摊平,但不可捣固。通过这样,能够确保装煤密度及高度的统一性,尽量保持煤样堆积密度的一致性,从而有利于保证X、Y值的重现性。
⑶装完煤样后,将之置入压力盘中,用压板对热电偶铁管进行固定,然后上下垂直移动几次压力盘,感受这期间有无外力影响。若发现存在阻力,则应作出相应的调适,以免影响体积曲线形状。
2.2.2试验期间升温速度造成的影响
国际上,对升温速度的要求作了明确规定[3]:温度不超过250℃时,以8℃/min为宜,且要在半小时内升至250℃;温度达到250℃后,应保持在3℃/min左右,并隔10min对温度进行一次记录。温度达到350~600℃时,实际温度和预期温度的差距应<5℃,在其他时间则应<10℃。如若不然,试验作废。
因为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是模拟工业焦炉炼焦条件而设计,这就要求煤在炭化室内炼焦应和上述规定相符[4]。根究炼焦机理,胶质体产生时,温度处于350~600℃的范围内,而这个时期是煤发生热分解的主要阶段。所以,升温速度和胶质层指数Y值的测定结果有密切联系。在这个时间段,若温控装置达不到要求,或者焦油、煤气等从杯底排气孔中排出,杯底温度则会骤升,或是聚集的碳黑会引起硅碳棒短路,这些都可能导致试验时的升温不均匀。所以,整个试验过程中必须对升温速度进行严格控制。
2.2.3探针技术掌握程度的影响
探针技术掌握是否熟练,与测定结果密切相关。在试验期间,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的测定是靠特定的钢针完成。因为变质程度不同,煤胶质体的粘度也会不同,这就要求测试人员能够利用探针,并根据自身经验测定出胶质层的最大厚度。在对胶质层上部层面进行测量时,如果探针与胶质体表面发生直接性的接触时,若感觉到阻力,则不可用力下插,以免扎漏胶质体的上部层面,导致测定值偏低。在对胶质层下部层面进行测量时,应用探针谨慎穿透胶质层,直至抵达半焦坚固层。若煤样的胶质体体积曲线呈山型、之字型或是之山混合型,在对其下部层面测量时,因为胶质体的粘度较大,必须用较大的力才可抵达胶质体办胶层。若煤样的体积曲线呈波型或是平滑下降型,因为胶质体粘度较低,只需用较轻的力度便可穿透胶质体抵达半焦层。然而,有一些煤样的胶质体粘度过小,其半焦表面则会很软,若不能正确把握测定的手感,不慎用力过猛则会扎穿半焦层,测定结果也会不准确。所以,在测定的整个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探针技术与力度,还要对大量不同煤种的煤样测定积累经验,从而有利于获得更精准、更可靠的数据。
2.3 煤样贮存期间的影响
对于测定使用的煤样,应避免它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应将煤样放入到密封容器中,并储存于阴凉之处。一般来说,自制样至试验阶段,整个过程应在15天以内;如果超过15天,必须在报告中详细注明。如若不然,时间延长时,煤样会发生更深程度的氧化,而Y值会逐渐减少,体积曲线则会往平滑下降方向发展,最终使得测定结果与实际不相符。
3 小结
胶质层指数测定工作规范性很强,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煤样制备阶段、煤样测定阶段与煤样储存阶段的多种因素。因此,在测定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掌握测定的注意事项,了解哪些因素会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然后在测定中严格控制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不良因素对测定实验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为配煤炼焦提供有效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张波.谈胶质层指数的测定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5):144.
[2]赵钦强.影响烟煤胶质层指数准确测定的细节因素分析[J].煤质技术.2013(01):48-49.
[3]白文娟,王法庭.胶质层测定各步骤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2):107,119.
[4]徐芹,王建,周凤利.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化工.2014,17(05):32-34.
[关键词]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330-01
引言
烟煤胶质指数层指数是一种表征烟煤结焦性的指标,指的是在煤热解时,胶质体从软化过渡到固化最终形成半焦,用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与最终收缩度X表示[1]。通过胶质层厚度,能够检测到烟煤热解中形成的胶质体数量与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对配煤炼焦的有效指导。胶质层指数测定则是模拟工业焦炉的炼焦条件进行的,故能够近似反映出工业的炼焦过程。在整个实验中,由于规范性较强,故影响因素也较多。以下主要就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设备
进行烟煤胶质层指数的测定时,应准备好以下设备。①双杯胶质层测定仪,如带平衡砣。②程序控温仪,温度如果在250℃以下,升温速度保持在8℃/min左右;若温度超过250℃,升温速度应保持在3℃/min左右。若温度在300~600℃的范围内,温度差应<5℃,其他时间应<10℃。③探针,主要有钢针、铝制刻度尺。④煤杯,由45号制成,外径70mm,杯底内径约为59mm。⑤加热炉,主要包括上部砖垛、电热元件、下部砖垛。⑥热电偶,如镍鉻-镍铝电偶,6个月测定一次。⑦硅碳棒电加热元件,一般是6~8Ω。
1.2 实验的方法
根据相关规定,在煤杯中放入煤样,然后将煤杯置于特制的电炉中,采用规定的升温速度单侧加热,煤样则会形成三个等温层面,分别是半焦层、胶质层与未软化层。测定期间,煤杯底部是最先受热的部位,故会最早形成一层薄胶质体。在温度的上升过程中,胶质体厚度也会渐渐增厚,而温度处于一直上升状态,底部胶质体则会固化,并形成半焦。所以,当胶质层厚度变小时,胶质层厚度则会变薄,中部胶质层厚度则会变到最大。胶质层指数的测定,则是对此时胶质层最大厚度Y的测定,然后再通过试验体积曲线测出最终收缩度X。
2 煤烟胶质层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介绍
2.1 煤样制备造成的影响
相关标准严格规定:在粒度不超过3mm的煤样中,缩分出至少0.5kg的煤样,然后用孔径为1.5mm的圆孔筛过筛,再用手辊或是对辊破碎机将筛上物破碎至全部通过圆孔筛[2]。在对胶质层煤样进行制备时,煤样不可过于破碎,破碎期间不可过热。所以,制样的第一环节应是用孔径为1.5mm的圆孔筛对缩分出的0.5kg煤样进行过筛处理,只对筛上物进行破碎处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操作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在煤样到手后则是先开始破碎操作,这样会导致胶质层煤样粒度过于细小,而煤颗粒表面积会增大,颗粒和空气中氧结合的能力也会增大,最终造成煤样的氧化,进一步降低煤结焦性,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不良影响。
2.2 胶质层测定期间的影响
2.2.1煤样装入煤杯方法的影响
⑴煤样装入到煤杯中的方法是否正确,也会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将煤样装入到煤杯时,首先要将煤杯、压力盘、热电偶铁管上遗留的焦渣清理干净,然后擦光煤杯各部件的表面,但不可使用金属工具对各部件进行敲打,防止煤杯变形,影响测定结果。
⑵根据棋盘式取样法,隔块取出两份煤样,每份约重(100±0.5)g,然后用堆堆四分法将每份煤样分成4份,分成四次装入到煤杯中。每装完25g,就用金属针摊平,但不可捣固。通过这样,能够确保装煤密度及高度的统一性,尽量保持煤样堆积密度的一致性,从而有利于保证X、Y值的重现性。
⑶装完煤样后,将之置入压力盘中,用压板对热电偶铁管进行固定,然后上下垂直移动几次压力盘,感受这期间有无外力影响。若发现存在阻力,则应作出相应的调适,以免影响体积曲线形状。
2.2.2试验期间升温速度造成的影响
国际上,对升温速度的要求作了明确规定[3]:温度不超过250℃时,以8℃/min为宜,且要在半小时内升至250℃;温度达到250℃后,应保持在3℃/min左右,并隔10min对温度进行一次记录。温度达到350~600℃时,实际温度和预期温度的差距应<5℃,在其他时间则应<10℃。如若不然,试验作废。
因为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是模拟工业焦炉炼焦条件而设计,这就要求煤在炭化室内炼焦应和上述规定相符[4]。根究炼焦机理,胶质体产生时,温度处于350~600℃的范围内,而这个时期是煤发生热分解的主要阶段。所以,升温速度和胶质层指数Y值的测定结果有密切联系。在这个时间段,若温控装置达不到要求,或者焦油、煤气等从杯底排气孔中排出,杯底温度则会骤升,或是聚集的碳黑会引起硅碳棒短路,这些都可能导致试验时的升温不均匀。所以,整个试验过程中必须对升温速度进行严格控制。
2.2.3探针技术掌握程度的影响
探针技术掌握是否熟练,与测定结果密切相关。在试验期间,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的测定是靠特定的钢针完成。因为变质程度不同,煤胶质体的粘度也会不同,这就要求测试人员能够利用探针,并根据自身经验测定出胶质层的最大厚度。在对胶质层上部层面进行测量时,如果探针与胶质体表面发生直接性的接触时,若感觉到阻力,则不可用力下插,以免扎漏胶质体的上部层面,导致测定值偏低。在对胶质层下部层面进行测量时,应用探针谨慎穿透胶质层,直至抵达半焦坚固层。若煤样的胶质体体积曲线呈山型、之字型或是之山混合型,在对其下部层面测量时,因为胶质体的粘度较大,必须用较大的力才可抵达胶质体办胶层。若煤样的体积曲线呈波型或是平滑下降型,因为胶质体粘度较低,只需用较轻的力度便可穿透胶质体抵达半焦层。然而,有一些煤样的胶质体粘度过小,其半焦表面则会很软,若不能正确把握测定的手感,不慎用力过猛则会扎穿半焦层,测定结果也会不准确。所以,在测定的整个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探针技术与力度,还要对大量不同煤种的煤样测定积累经验,从而有利于获得更精准、更可靠的数据。
2.3 煤样贮存期间的影响
对于测定使用的煤样,应避免它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应将煤样放入到密封容器中,并储存于阴凉之处。一般来说,自制样至试验阶段,整个过程应在15天以内;如果超过15天,必须在报告中详细注明。如若不然,时间延长时,煤样会发生更深程度的氧化,而Y值会逐渐减少,体积曲线则会往平滑下降方向发展,最终使得测定结果与实际不相符。
3 小结
胶质层指数测定工作规范性很强,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煤样制备阶段、煤样测定阶段与煤样储存阶段的多种因素。因此,在测定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掌握测定的注意事项,了解哪些因素会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然后在测定中严格控制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不良因素对测定实验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为配煤炼焦提供有效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张波.谈胶质层指数的测定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5):144.
[2]赵钦强.影响烟煤胶质层指数准确测定的细节因素分析[J].煤质技术.2013(01):48-49.
[3]白文娟,王法庭.胶质层测定各步骤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2):107,119.
[4]徐芹,王建,周凤利.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化工.2014,17(0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