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个性发展与职业精神的培育策略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职生;个性发展;职业精神;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043—01
  现代社会发展新时期,职业劳动科技化程度明显提升,对职业技术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是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还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职业精神,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促进中职生个性发展的培育策略
  就当前中职院校教育情况来看,中职生的个性发展往往会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社会理念及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下,中职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拓展,内心世界得不到理解,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职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个性发展也遭到抑制。为促进中职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中职教育阶段,应坚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优化教学方式,为中职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优良空间。
  1.增进师生之间良性沟通。部分中職生的学习成绩较差,随之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参与学习活动的信心不足,甚至存在自卑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积极与中职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客观认知自我,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学生自信心,明确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努力,为中职生的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促进中职生的个性发展,应结合教学需求及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出发,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带给学生舒适、轻松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中职院校教学方式,在特定氛围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我,展现个性,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中职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因此,在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应增设课外活动,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操作促使中职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让中职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自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加强校风、班风建设。在培养中职生个性的过程中,中职院校应积极加强校风班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中职生进行感染和熏陶,从而促进中职生个性健康发展。
  二、中职生职业精神的培育策略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精神是在教师讲专业知识之前就应该给学生渗透的,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有些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根本不了解,抱着美好的幻想去工作时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导致做几天就会失去兴趣,并且盲目地选择辞职,再换下一家,如此循环往复对学生及工作影响都不好。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让学生了解,他们将来所做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下,劳动强度有多大,并且进行实际模拟,从而让学生心里有数,对职业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
  2.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宠惯了,所以大多接受不了脏活、累活,这就导致就业之后有很多人没几天就辞职了。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多分配给他们一些任务,克服心理障碍,学会吃苦耐劳,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好的基础。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俗话说: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现在好多中职生不考虑自身特点,盲目追求高薪水的工作,其实那些工作并不适合自己,还不如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在给学生上实作课时,教师应该引进公司管理模式,让学生知道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量是多少,可以创造多大的价值,从而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定位。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中职生毕业后往往直接参加工作,为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中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将其作为职业精神培育中的重点内容,以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具体来讲,在中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应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校园文化熏陶学生,通过服务性与实践性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将职业精神培育渗透于学生的思想中,并落实到行动上,增强中职生的内在动力。中职教育过程中可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活动,设置小组任务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增强中职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团队精神,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促使中职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综合技能,巩固职业精神,进而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
  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历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传承文化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就学科学习的客观要求来说,需要在分科教学过程中,对有关学科知识进行选择,按某种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学科间的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識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提倡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中,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融合,更是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以
本文结合动态构图案例编程.主要分析了INI文件的结构特点,给出了设备仿真程序动态构图部分的编程方法,对于开发设备仿真类软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 要]采用追踪研究,基于执行功能成分论,考察了5~6岁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的三个成分对其入学后学业成就的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执行功能中的工作记忆成分可以显著预测儿童随后的学业成就;而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成分不能显著预测儿童随后的学业成就。  [关键词]执行功能;学业成就;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抑制控制  一、研究背景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是指个体负责组织和控制目标导
该文阐述了W3C标准制订的意义与内容,以及W3C为标准的DIV+CSS、XML、DOM网页开发技术,XHTML与HTML的区别,提出了基于W3C技术的网页校验方法。
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凝炼学校精神是学校发展之魂,彰显办学品位是学校发展之根,实现师生价值是学校发展之本。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使以学校精神为魂的师生发展充满力量。当学校文化浸润着师生的内心时,师生发展将会变成一种自觉、自动和自发的行为。因此,凝炼学校精神和加强品牌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凝炼学校精神,彰显办学品位  1.引导主流价值,培育学校精神  福建省
采用恒流放电的方法,检测铅酸蓄电池容量和内阻。以C8051F35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铅酸蓄电池智能检测仪控制器。利用单片机内部PGA和24位A/D转换器,实现电流采样;采用PID算法,
【关键词】 学校文化;建设;必要性;基础;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040—01  学校是文化的基础阵地。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创造出来,为其成员认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规范和物化环境风貌的整合结晶,是学校的精神灵魂和“综合个性”。它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和重要保障。学校文化建设是是一所学
本文探讨了电子商务的基本模式、关键环节和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重点讨论了电子商务主流的安全技术及其标准规范.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发展,我国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致使农村地区缺少家庭关爱的儿童数量大幅度增加。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不仅可以满足农村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