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群的涌现,物流以及工作生活出行的需要。高速公路网建设日趋完善。但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相对落后的道路管理模式在当下这个效率社会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形成了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这种矛盾随着发展只会越来越加剧。单从高速交警基层一线警力配置上就有许多可以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提高配置效率的方面。
传统的高速交警一线警力配置一般都是以大队为单位,管辖路段一般在60-120公里左右。根据路段的长短,参考流量的大小来编制人员的配备。支队按行政区划管辖若干个大队,直属大队,机动大队及本部直属人员。高速交警总的配置基本在1至2公路相对应一个警力编制,这当然是总的编制,其中还包括各级领导,后勤办公室人员,这样就大大的消减了一线的可支配实际警力。哪怕在这种编制情况下,目前基层至少还缺编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一线警力。在这样严峻的现实面前,只有从科技和有效管理上下工夫来弥补人员不足这块短板。
一提到有效管理,我们很多领导就会想到抓队伍建设,搞点什么特色,出些什么新规定,搞些什么政绩工程的新亮点。要说这些也没错,但在现实交通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哪怕不搞这些事情,一线的工作强度都是在不断增加的,再加之有些肤浅的对管理的认识而出台的措施,往往让一线的人员不知所措,搞不清楚自己是在做事还是在作秀,无形中又造成了效率的下降。
何为有效管理? 有效的管理是组织追求的目标。组织通过分层管理,把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对组织实施全方位管理。有效的管理,能达到一呼百应、令行禁止的效果,使组织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整体。管理要不断创新才更有效。根据组织发展特点,不断寻求适合组织的管理方式,把管理细化,通过有效的管理集中全体人员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和力量,这是组织发展壮大的源泉。简而言之就是:简单 明确 务实(简单的组织架构,明确的目标,务实的举措)。
何为简单的组织架构。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垂直管理上的环节越来越少,水平管理上的跨度越来越大。这种趋势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管理越来越靠前,贴近实际反应迅速。垂直环节过多往往会产生信息传递时间长,反应缓慢,信息失真,失去了及时性和做出反应的第一时间,机构臃肿协调困难。有时群众的反应已经见诸媒体了,而行政流程还没走完,让很多管理者对自己管理的事物的第一手信息采集不是来自内部,而是外部媒体。更有甚者媒体都找上门来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仓促应对之下不是无可奉告就是此事还在调查之中这类被大众认为的官腔。这不助于自身形象的维护和危机干预的实施。
何为明确的目标。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的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称之为明确的目标。在实际中就是指单一主线目标,而不是有多条目标线(有时还自相矛盾互为牵制让人模糊不清的指令)。重点越突出,越明确,对于执行者来说更有方向性。指令越简单,越单一,对于执行者来说理解的误差就越小。目标越固定,越准确,对于执行者来说越有针对性。对于高速交警来说其实目标很明确,且只有一个。就是“保安全,保畅通”。
何为务实的举措。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的办法,是实际执行或可执行的手段。很多时候很多政策措施出发点是好的,可忽略了实际可操作性,更有甚者束缚了主业的实施。对于高速交警来说如何确保“保安全,保畅通”这个明确的目标得以实施,其最务实的举措就是如何减少事故,如何快速处理事故。其他一切举措乃至指标都是留于表面的,只有事故量下来了,伤亡数下来了,才能说明我们的举措是务实的。要是下不来,哪怕是劳民伤财的办法,也只是尽人力知天命的作秀,是无能者的自我宽慰。
在目前有限的警力下如何发挥队伍最大效能,最根本的是从组织架构上按照当前科技水平重新调整设置:
1、 按40公里左右设置待警点。管辖范围以待警点为中心,前后各20公里。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其管辖的路段无论任何一点发生事故,哪怕是最远点发生事故,出警至到达现场时间可以控制在接警后的10至15分钟内。待警点可以提高出警效率,节约出警时间,节约燃油和车辆装备的损耗,更有助于前后路段警力相互支援。如:当前警力正在处理前20公里内的事故,后20公里路段又发生事故时,后接壤段警力可以支援。此出警距离必然小于40公里,也就是说支援警力到达现场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
2 、以待警点为物理坐标,以时间纵轴为单位的警组制。以待警点为警务点,按照三班倒的纵向时间标准,前后交接班的三人为一个警组。其设置优点在于:相比水平时间分组的警组,警组和警组之间衔接更紧密。相比以待警点为核心的包括所有人员的大警组来说,增减更灵活,而且无需在增减时做人员配置调整,只要按照流量和实际需要,增加或者减少警组配置密度即可,也不会干扰影响其他人员的勤务安排。
3、 撤销大队建制,由支队在本辖区内统一协调警组配置。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便于按流量及重点路段的变化,灵活配警。也可压缩大队级行政以及后勤对一线警力的分流。可以腾出更多的机动警力来弥补一线警力的不足。而且也很好的解决了原机动大队平时没事干,但又不敢充实到一线去,就害怕有事的时候不能及时抽调的情况。但以警组为标准基数,平时加强到一些重点路段,在遇到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需要时,可以在不破坏原有路段勤务次序的情况下,从冗余配置路段按需要调取所需警力基数。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任何时候领导手里都有一支看不到的可大可小的机动力量。
例如:在一个管辖280多公里实编280多人的支队级建制中有明确辖区的建制大队至少有4个,包括大队级领导及大队内勤在内一线警力在150人左右,实际上路勤务在110人左右。按新的警力配置方案设置7个待警点,最低无缝勤务只要42人。也就是说撤销大队建制的情况下,按原配置大队从办公室里至少能释放出3至4倍的勤务潜力,要是算上直属大队和机动大队,将释放出5至6倍的勤务能力。如果整个支队建制都能构建成警组式的模块化,那么在极端情况下能释放6至7倍的勤务能力,这是可多么惊人和客观的数字啊!
传统的高速交警一线警力配置一般都是以大队为单位,管辖路段一般在60-120公里左右。根据路段的长短,参考流量的大小来编制人员的配备。支队按行政区划管辖若干个大队,直属大队,机动大队及本部直属人员。高速交警总的配置基本在1至2公路相对应一个警力编制,这当然是总的编制,其中还包括各级领导,后勤办公室人员,这样就大大的消减了一线的可支配实际警力。哪怕在这种编制情况下,目前基层至少还缺编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一线警力。在这样严峻的现实面前,只有从科技和有效管理上下工夫来弥补人员不足这块短板。
一提到有效管理,我们很多领导就会想到抓队伍建设,搞点什么特色,出些什么新规定,搞些什么政绩工程的新亮点。要说这些也没错,但在现实交通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哪怕不搞这些事情,一线的工作强度都是在不断增加的,再加之有些肤浅的对管理的认识而出台的措施,往往让一线的人员不知所措,搞不清楚自己是在做事还是在作秀,无形中又造成了效率的下降。
何为有效管理? 有效的管理是组织追求的目标。组织通过分层管理,把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对组织实施全方位管理。有效的管理,能达到一呼百应、令行禁止的效果,使组织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整体。管理要不断创新才更有效。根据组织发展特点,不断寻求适合组织的管理方式,把管理细化,通过有效的管理集中全体人员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和力量,这是组织发展壮大的源泉。简而言之就是:简单 明确 务实(简单的组织架构,明确的目标,务实的举措)。
何为简单的组织架构。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垂直管理上的环节越来越少,水平管理上的跨度越来越大。这种趋势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管理越来越靠前,贴近实际反应迅速。垂直环节过多往往会产生信息传递时间长,反应缓慢,信息失真,失去了及时性和做出反应的第一时间,机构臃肿协调困难。有时群众的反应已经见诸媒体了,而行政流程还没走完,让很多管理者对自己管理的事物的第一手信息采集不是来自内部,而是外部媒体。更有甚者媒体都找上门来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仓促应对之下不是无可奉告就是此事还在调查之中这类被大众认为的官腔。这不助于自身形象的维护和危机干预的实施。
何为明确的目标。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的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称之为明确的目标。在实际中就是指单一主线目标,而不是有多条目标线(有时还自相矛盾互为牵制让人模糊不清的指令)。重点越突出,越明确,对于执行者来说更有方向性。指令越简单,越单一,对于执行者来说理解的误差就越小。目标越固定,越准确,对于执行者来说越有针对性。对于高速交警来说其实目标很明确,且只有一个。就是“保安全,保畅通”。
何为务实的举措。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的办法,是实际执行或可执行的手段。很多时候很多政策措施出发点是好的,可忽略了实际可操作性,更有甚者束缚了主业的实施。对于高速交警来说如何确保“保安全,保畅通”这个明确的目标得以实施,其最务实的举措就是如何减少事故,如何快速处理事故。其他一切举措乃至指标都是留于表面的,只有事故量下来了,伤亡数下来了,才能说明我们的举措是务实的。要是下不来,哪怕是劳民伤财的办法,也只是尽人力知天命的作秀,是无能者的自我宽慰。
在目前有限的警力下如何发挥队伍最大效能,最根本的是从组织架构上按照当前科技水平重新调整设置:
1、 按40公里左右设置待警点。管辖范围以待警点为中心,前后各20公里。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其管辖的路段无论任何一点发生事故,哪怕是最远点发生事故,出警至到达现场时间可以控制在接警后的10至15分钟内。待警点可以提高出警效率,节约出警时间,节约燃油和车辆装备的损耗,更有助于前后路段警力相互支援。如:当前警力正在处理前20公里内的事故,后20公里路段又发生事故时,后接壤段警力可以支援。此出警距离必然小于40公里,也就是说支援警力到达现场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
2 、以待警点为物理坐标,以时间纵轴为单位的警组制。以待警点为警务点,按照三班倒的纵向时间标准,前后交接班的三人为一个警组。其设置优点在于:相比水平时间分组的警组,警组和警组之间衔接更紧密。相比以待警点为核心的包括所有人员的大警组来说,增减更灵活,而且无需在增减时做人员配置调整,只要按照流量和实际需要,增加或者减少警组配置密度即可,也不会干扰影响其他人员的勤务安排。
3、 撤销大队建制,由支队在本辖区内统一协调警组配置。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便于按流量及重点路段的变化,灵活配警。也可压缩大队级行政以及后勤对一线警力的分流。可以腾出更多的机动警力来弥补一线警力的不足。而且也很好的解决了原机动大队平时没事干,但又不敢充实到一线去,就害怕有事的时候不能及时抽调的情况。但以警组为标准基数,平时加强到一些重点路段,在遇到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需要时,可以在不破坏原有路段勤务次序的情况下,从冗余配置路段按需要调取所需警力基数。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任何时候领导手里都有一支看不到的可大可小的机动力量。
例如:在一个管辖280多公里实编280多人的支队级建制中有明确辖区的建制大队至少有4个,包括大队级领导及大队内勤在内一线警力在150人左右,实际上路勤务在110人左右。按新的警力配置方案设置7个待警点,最低无缝勤务只要42人。也就是说撤销大队建制的情况下,按原配置大队从办公室里至少能释放出3至4倍的勤务潜力,要是算上直属大队和机动大队,将释放出5至6倍的勤务能力。如果整个支队建制都能构建成警组式的模块化,那么在极端情况下能释放6至7倍的勤务能力,这是可多么惊人和客观的数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