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来源 :当代经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1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是自主创新中的最重要主体。上海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亟需激活企业的潜能。但体制上、机制上、法制上的不适束缚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政府在引导企业加快创新步伐的进程中,需要加快改革力度,健全法制基础,构建人才高地,搭建产品研发交流平台。
  【关键词】创新主体 率先 路径分析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求在新的历史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要求上海在率先提高自主创新方向做出表率,既缘于上海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央殷切希望上海在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中能起到引领作用的战略意图。激活创新主体潜能,使其迸发出创新的活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选择。
  
  一、经济理论与历史现实均论证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不可或缺性
  
  1、增长经济学对创新与创新主体的作用分析
  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非常重视财富的增加,即经济的增长。1776年他在《国富论》中分析了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推导出了社会分工十分重要的结论;新古典时期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约瑟夫·熊波特对经济增长提出了著名的“创新周期”理论。他所说的创新,主要指五种情况:生产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寻找新的原材料,创建新的组织结构形式;上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代表人卢卡斯在《论经济发展的机制》一文中指出“技术进步具有内生决定形式”他强调了知识积累、人力资本投资、技术创新等对经济增长有持续不断的效应,因此在更大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增长的动因,而且也更符合经济增长的事实。以《我们共同的未来》长篇报告问世为标志,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普遍认同,其强调人类之间及人与自然间谋求和谐并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寻求发展的模式。
  西方经济理论在相当长时间里是对微观主体的分析,也就是对企业的个别分析;在研究满足其利润最大化目标中充分指出了技术进步的积极意义,也就是创新对企业生存发展意味着什么;尽管指出增长有极限,但并未否定创新的积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依靠的仍是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千百万个大大小小的各类企业。
  2、创新主体在实践中的作用印证其在创新中的不可或缺性
  据统计,目前世界科技研发投资的80%,技术创新的71%均由世界500强企业所创造和拥有,62%的技术转让在500强企业间进行。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日本大企业纷纷设立基础研发所,并不断增强投资。在技术引进中消化吸收,进一步研发普及等过程中,企业起到了主导作用。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相互依存,先以引进为基础,进而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企业为主”的科技发展格局。近百年来,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如通讯领域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的福特公司,航空领域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和拜耳,机床领域中西门子,计算机领域中的IBM、英特尔、微软,都是自主创新的领军企业。在技术进步和创新中,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千万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才能使整个区域乃至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增强。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特区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了我国南方经济最有活力的城市。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速度之快令人震惊,究其原因,企业的作用功不可没。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在创新进程中有四个90%:90%的专利由企业申请,90%的科研机构在企业,90%的创新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经费来自企业。曾被人讽为“经济的绿洲,文化的沙漠”的深圳以其自身的成就有力地回击了对深圳发展持怀疑和态度的各种微词,深圳以其成功之路再次印证了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上海自主创新主体僵而不活的深层次原因探究
  
  1、体制上的羁绊使创新主体的创新动能缺乏
  上海市国有企业比重高于民营企业,和广东珠三角地区及江浙一带的所有制经济结构形成了较大反差。由于体制性因素,上海大型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核心专利严重缺乏,研发投入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企业用于引进技术消化和吸收的投入更低,韩国和日本企业化1元钱引进技术和设备,花5元钱消化创新,而我们化1元钱引进,仅用7分钱消化创新。上海很多大企业集团虽然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但这些研发机构建立后就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由于研发资金投入缺乏,研发能力差,很多研发机构形同虚设。究其深层次原因,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国际上通行做法,致使企业的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第二,在企业考核制度上也缺乏科学性,致使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报酬缺乏可比性,一些多劳者并未多得;第三,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管理机制无刚性约束,企业引进积极,消化缓慢,创新乏力,致使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下降。
  2、观念上的保守使创新主体的创新胆识不足
  上海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交融,诞生了有鲜明特征的海派文化,这其中有积极的一面:善于成本核算,注重投入收益比,考虑市场风险度,讲究时间价值观念等;但也存在消极的一面,突出表现在:敢为天下先的开拓意识不足,抢抓机遇的胆略欠缺,大气从容的长远观念淡漠。上海在旧中国被誉为“冒险家的乐园”,而真正的上海人甘做“冒险家”的却不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福布斯》排行榜不止一次地对中国企业家财富进行排座次,但上海的企业和企业家的上榜却寥落辰星。也许是低调处世的态度依然,也许是上海优雅的环境使创业者的豪情灰飞烟灭。据调查统计,上海本地中小高新企业平均一年只有一个新产品,90%以上的企业一年连一件专利都没有,个别企业虽拥有很多专利,但这些专利技术含量不高,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久前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京沪企业家交流的节目让人对上海商人“精明而不高明,心细而不胆大,喜新而不创新”的保守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不单单是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与文化积淀和生活习俗息息相关的。稳中求胜本身并无不妥,但在一个“追求卓越”的创新时代,其与开拓进取形成了较鲜明的反差。鉴于此,上海率先推进改革开放显得更为必要。
  3、配套服务上的缺位使创新主体的创新激情茫然
  世界上成功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往往是创新的生力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中小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但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三大矛盾使其处境尴尬:其一,核心技术产业化和资金需求间的矛盾;其二,专利技术市场化和法律保护间的矛盾,其三,产学研一体化要求与研发和生产脱节的矛盾。这三大矛盾在上海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进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有技术,无资金;有产品,无市场;有专利,无保护,使得众多企业在非规模经济条件下苦苦支撑,最后或被迫转售技术,或被外资相中合股收购,或错过市场机遇期而湮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上海虽然金融机构林立,企业融资渠道众多,但其严格而繁烦的手续让一些资金紧缺者望而却步,上海虽然科研机构众多,的其研究成果多止步于实验室或学术论文,产品市场化过程中就需要的多个环节让学者们茫然无措。
  
  三、激活创新主体潜能的对策思考
  
  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的投资结构
  目前上海市在科技创新的投入占GDP比重由前几年的1.1%上升到现在的2%,在未来的几年内将达到2.5%-3%,这体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但是必须注重投入方向的选择,避免“撒胡椒面”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出现,要向对国家战略具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倾斜,对已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强势项目倾斜,向既有经济效益又符合社会利益的研究领域倾斜;并出台政策对企业的科研投入作一些刚性规定,政府的扶持资金应是企业在自主创新投入的一种配套和补充,政府不能充当“散财童子”角色。
  2、转变政府组织科技创新的方式,引导科技创新体制的变革
  企业是创新中最重要的主体,最活跃的细胞。但凡涉及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和工程既要用市场化的招标方式,更要注意对不同优势企业进行引导后撮合,促使其互补形成合力,从而在创新进程中取得重大突破,政府应探索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竞争合作机制。对上海市的基础优势要做大,对新萌生的具有广阔前景的要做强,聘请专家或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对一些技术创新做评估,从而促进政府在科技创新进程中的宏观管理与微观服务更有指导性和针对性,为企业营造更良好的发展环境。
  3、夯实“人才高地”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上海的人口素质在全国来看无疑是高的,人才总量也是可观的。但是领军人才不足,拔尖人才不多,复合型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突出,闲置和浪费人才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才高地建设既要求量,更要求质;既要储备,更要用活;既要重用,更要重育;既要物质保证,更要生活关心。可以考虑建立一些科研流动工作站,创造和提供较优越的条件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本地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研发。
  4、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形成良好法制环境
  在自主创新的进程中,经常有专利发明权的归属纷争;市场化生产后又会易生收益权分配的纠葛;技术转让过程中存在处置权等问题。没有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是难以想象的。在保持与国家知识产权基本法律一致的前提下,根据上海的科技创新特点,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的细化条款,同时在具体实施执行方面参照国际惯例显得十分紧迫。全社会尊重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道义上口头上,更应靠法律法规来约束和保护。
  5、建立中小高新企业孵化器,催生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资金的有限,在固定资产的投入方面是紧缺的;对科研人员来说,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批量生产,无疑也是较难逾越的鸿沟。如果经过有关部门审定具有市场前景并确实具有科技含量的成果或科技型企业,可以进入某科技园区,在生产设施上租用厂房和机器设施,在融资上可考虑政府贴息银行贷款,在税费上享受高新企业在前期试运营阶段所该享受的减免,在仓储运输中分享社会化服务带来的外部经济,从而促使其完成孵化出壳的艰巨过程,逐步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新生主体。
  6、搭建科研交流平台,使科研与市场需求对接
  科研与生产脱节是现行体制下的一种常见现象。学术界和商会之间应该有交流的语言但却没有交流的平台,学界的学术报告重其学术性而较少考虑其推广价值,商会的联谊重商情信息的互通而缺少研发方向交流,故二者沟通的渠道较为缺乏。政府有关部门不妨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邀请双方聚会,促使其面对面地交流,这样科研更能面向市场,企业则更能依托科技进步而获得创新源的动能,当然形式可以拓宽,比如开通“产学研论坛”之信息网站,以使其沟通交流更为便捷高效。
  
  【参考文献】
  [1]吴易风: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5-24.
其他文献
肖昊。湖北云梦人,研究生学历,武汉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学家。  主要成就及贡献。  肖昊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并致力于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教育经济学问题,阐述教育经济学理论。1986年发表在《教育研究》杂志上的《论教育供求的基本矛盾运动》一文,首次明确提出“教育是一种社会服务”,论述了“教育供求的基本矛盾”两种表现形式,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北京1978-2007年资本存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运用索洛模型对北京的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定量测算出北京改革开放30年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还提出,从2006年开始,北京已经成功的从以投资推动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内涵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关键词】北京 增长因素 资本存量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北京国民经济经历了一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吸收外资的规模在武汉国中部地区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本文运用新古典增长理论模型,对武汉市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表现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经验分析,并提出相应战略和措施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武汉 贡献度    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十分成功,现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直接投资东道国,而武汉市作为中部崛起的主要城市之一,其吸收外商直
期刊
徐汉明。1951年10月出生,湖北鄂州人。一级高级检察官,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华中理工大学经济法硕士,华中科技大学西方经济学博士。现为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正厅级)。长期致力于法律实务与法学理论研究,专长于产权制度理论研究。  工作简历。1969年2月至1979年9月为铁道兵七师三十四团战士、班长、副科长、政治处书记、干事;1979年9月至1988年7月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人事处干
期刊
【摘要】文章分别利用代数分析方法和几何分析方法,证明了军民融合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要优于传统的军民结合。  【关键词】军民融合 军民结合 埃奇渥斯盒状图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军民结合的概念  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军委领导同志有关国防工业问题的汇报时,系统地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  通过上面的回顾可以看出,军民结合最初的含义是:在军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沈阳市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途径,以发展服务业和建设服务业体系为载体,认真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劳务经济发展成绩明显,劳动力转移规模稳步扩大,劳务收入明显增多,服务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农民增收难度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沈阳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临港经济的定义,在国内其他地区内河临港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湖北长江经济带临港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内河临港经济 湖北长江经济带    一、临港经济的定义  临港经济是以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为核心,以港口及临近区域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河)海陆腹地为依托,展开生产力布局,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
期刊
【摘要】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将“政府主导”作为此次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突出强调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政府财力支持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才能更好的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美、日医保体系及其最新改革,然后从这两个国家的经验教训中探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财政定位。  【关键词】美国医疗保障 日本医疗保障 财政定位  美国是典型的市场型医疗保障制度,而日本则是社会医疗保
期刊
【摘要】从交易费用理论来看,企业的存在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企业集团是在解决企业成长中的大企业病应运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安排,它是市场与权威力量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交易费用理论视角分析了企业集团边界的确定,企业集团如何节约交易成本,以及我国现实中企业集团的“悖论”问题及产生原因。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边界 交易成本    一、企业集团是一种中间组织形式    1、在企业规模扩大中产生大企业
期刊
【摘要】物流园区建设是一个随机过程,文章基于图形评审技术(GERT)建立物流园区建设风险评价模型,结合实例说明了GERT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物流园区 风险评价 GERT  一、问题的提出  物流园区建设具有投入资金大、开发周期长、涉及因素多等特点,其建设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因此根据物流园区建设的特点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是必要的。  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