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社会化媒体的重要类型,互联网凭借其快速、平等、民主和开放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然而当其作为一种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渠道,逐渐成为我国公民意见表达,参政议政,舆论监督,沟通群众的广阔平台。网络参政是民主政治信息化的一种创新。然而作为一种政治参与方式,网络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信息准确性无保证,用户群体局限性,影响力不够等。因此,要发展网络参政,应避免网络参政内容的“空洞化”,提高其关注度与影响力,突破用户群体局限性,建立健全网络参政机制。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对策
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第四个被公认的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舆论媒体。网络已不知不觉渗透到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没有哪一方面离得开网络的参与。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化的政治参与方式,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引导网络参政,成为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政治参与是网络科技与公民政治参与相结合的产物。它以虚拟空间为平台,以网络技术为手段,解决了传统公民政治参与在空间和时间上不统一的问题。因此,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以网络为渠道参与政治活动,在虚拟的空间平台自由表达观点与意见,对国家或政府工作产生影响,从而保证自身利益实现的一种政治活动。[1]
一、网络参政的优势
网络参政具有传播快速、参与的平民化、参与的低成本,低门槛、参与的虚拟性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参与渠道,网络参政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凭借其优势,网络参政也被越来越多的公民所认可。
1.提供了公民意见表达,参政议政的新渠道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手段无疑是有影响力的,它为公民提供了意见表达,参政议政的新渠道。“新”不仅体现在它是一种新的交流平台,也体现在其效果性上,它推动政府与公民直接对话。通过公民与公民之间观点的交流以及和公民政府官员的直接互动,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平等民主的讨论气氛,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公民可以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关注热点新闻,了解政府信息动态,自由表达观点与意见,谏言献策。
2.提供了新的舆论监督的平台
在传统条件下,政府信息的发布,政策的制定以及办事流程等,很多社会公众都不太了解。而互联网则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新的舆论监督平台,“新”就体现在互联网信息查询的便捷性使得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法律依据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开透明,便于公民监督。通过各种网络途径查阅到的不仅有文字信息,很多还附带有现场图片和视频,公民可以及时关注并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进一步拓宽自身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使互联网作为一种舆论载体来凸显其社会监督和公开透明的作用。
3.加深政府官员与群众的沟通
政务机构以公开为先,越是公开透明,越容易赢得信任。在不少地区,官员使用互联网议政的观念已比较普及和深入,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如全国政协委员、原吉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林炎志的新浪微博,尽管更新不频繁,但语言朴实,具有亲和力,开通时间不长,粉丝数目前超过80万。官员的微博之所以关注度高,在于其“参政”的效应。政务微博的开通,在提高政府的可信度,塑造政府形象的基础上,也建立了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使政府更加了解群众的利益要求,了解民生动态,从而更加有助于网络参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政务机构以公开为先,越是公开透明,越容易赢得信任。在不少地区,官员使用互联网议政的观念已比较普及和深入,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如全国政协委员、原吉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林炎志的新浪微博,尽管更新不频繁,但语言朴实,具有亲和力,开通时间不长,粉丝数目前超过80万。官员的微博之所以关注度高,在于其“参政”的效应。政务微博的开通,在提高政府的可信度,塑造政府形象的基础上,也建立了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使政府更加了解群众的利益要求,了解民生动态,从而更加有助于网络参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网络参政所带来的挑战
同样,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互联网自身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这也使的网络参政在提升政治参与质量的同时,出现一些消极影响。
1.政务网站信息公开具有“选择性”
政务网站是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最重要、最有效的平台之一,而在当前不少地区和部门,政府在公开信息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只公开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屏蔽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搞形式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政务网站的开设目的与动机并非是让公民参政,了解政府动态,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或是为了构建自身良好的形象。很显然,这样的政务网站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摆设,很难让公众看到一个真实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也不利于政府工作建设。
2.参政信息准确性无保证
网络参政的表达更加直接,信息发布更加随意,一方面是因为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迅速扩散,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从验证。如一些商业网站为了商业利益,提高访问量,把未经核实的传闻上传到网上,或者部分网络媒体喜欢跟风炒作,转发、引用虚假新闻,毫无社会责任和意识。作为一种虚假谣传舆论,不仅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同时也扰乱了和谐社会的秩序。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信息的过量,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信息泛滥,从而淹没影响重大的信息。信息的泛滥也造成许多问题被搁浅,不利于网络参政的发展。
3.网络参政群体具有局限性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三分之二。[2]尽管有这些数据,但目前我国网络参政的群体分布还是不均衡的。年轻化、高学历的中高收入群体是我国使用网络途径参政的主要用户群体。很显然,在以具有高学历、中高收入的年轻人群为主要用户的网络参政群体中,人们讨论的话题,舆论主导的基本走向,反映出的社会问题等等都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偏好和局限性,这就有可能导致其他一些社会弱势群体依旧被排斥在公众视线之外。如留守儿童,残疾人,农民工,农民等这些群体,知识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无法通过网络参政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实现自身的发言权。因此,网络参政用户群体的局限性体现不出互联网反映民意的全面性和充分性。 4.政务网站影响力不够
虽然目前全国上至中央,下至各级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权威门户网站,但是真正体现政务网站的用途,实现其价值的网站平台很少。很多政务网站上信息量不够丰富,更新速度慢,频率低,导致政务网站的影响力不够。据统计,截止2012年3月20日,政务机构微博,官员实名制认证的微博中,其发布信息数在10条以下的分别占67%和63%,发布信心数在500条以上的分别占12%和5%。[3]有个别地方政府,事业单位的门户网站甚至在开通以后长期处于弃用状态,未发挥其作用,缺乏影响力和关注度。
三、网络参政的发展对策
对于已出现的网络参政热潮,不少学者一直持怀疑态度:到底互联网与政府合作能走多远,前景如何?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发展网络参政?
1.避免政务网站内容的“空洞化”
政府部门在与公民交流的网络平台中,发布信息应该及时准确,公开透明,避免信息内容的“空洞化”、走形式。不要为了维护政府形象,对公民报喜不报忧。在政务网站交流中,官员应该淡化官方色彩,语言上朴实亲切,贴近民意,少用“官话”。要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强化与公民的在线互动,对公民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和解决。政务网站的开通,是政务信息公开透明接受舆论监督的表现,而信息公开是推透明型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障公民合法知情权的有效途径。因此,政务网站应该满足公民知情权,信息应公开透明,及时准确,为公民排忧解难。
2.提高政务网站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一件工具能否用好,能否真正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关键还是要看使用工具的人,而并非工具本身的好坏。同样,政务网站办好的关键,是能不能有效的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所有的政务网站在向公民传递相关政策,公开信息,发布政务动态,及时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发布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实用信息。如交通状况,天气状况,就业形式,近期物价,房价情况等。在政府官方网站语言风格上,应趋于口语化和平民化,紧贴百姓生活。此外,政务网站可增加其在线访谈,征集活动等板块的活动,以此来增强公民的参与性,提高政务网站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3.突破用户群体的局限性,充分反映民情民意
让更多代表民情民意的声音在政务网站的平台上出现,突破用户群体的局限性。首先,应该普及互联网的用户量,让更多人了解到使用互联网在传播民意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快捷性与实用性。让人们了解到,互联网是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其次,要让公民了解到网络参政的各个渠道。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参政的渠道也越来越便捷。常用的如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官方认证的QQ,MSN,博客,微博等都可参与,公民可随意选择自己方便的途径去参与。再次,网络参政的话题应广泛全面,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如政务网站中可以开设一些适合儿童,老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话题讨论的平台,各群体之间可以相互关注,相互交流,让人们看到一个更全面、更充分的互联网交流平台。
4.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
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快速、便捷、及时传递信息,但是作为互联网站管理部门,许多信息的发布必须做到真实可信,经过审核落实各种程序,才不至于由于不准确的信息的发布让社会公众对网络的可信性失去信心。所以,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站监管机制很有必要。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处理网络事件的能力,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并做出正面引导和疏导。另一方面,对于政务网站自身而言,应该强化网站管理者的责任和道德意识,对非法网络言论、散播网络谣言的行为要加大管理和处罚力度。一旦发现不法言论,除了及时删帖,管理者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规劝和警告。如新浪微博开设了不实信息曝光专区,公民可对一些虚假或不准确信息,或是商家利用有奖活动骗取粉丝和转发量的信息给微博管理员发私信进行举报,由微博管理中心来处理。2012年3月31日8时至4月2日8时,新浪与腾讯微博就其微博评论跟帖中出现较多谣言等违法有害信息进行集中清理,关闭评论功能2天,这也是对谣言传播的一种抵制手段,从侧面反映出网站自身加强管理的能力。
5.规范网络参与主体
提高网络政治参与者的素质,培养网络参与者的道德意识。首先,公民应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增强政治认同感。其次,要提高道德自律意识,要有辨别真假虚伪信息的能力,在发布或转发信息时要有主见,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4]最后,公民要规范自己的政治参与行为,理性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做一个“合法”的网络参与者。
作为一种为大眾提供娱乐休闲服务的信息交流平台,毋庸置疑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将在我们的信息传播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问政也会随之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把对网络的管理提升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网络参政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新形势,在发挥好网络参政优势的同时,更要避免和处理好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沟通与引导,使其为社会更好地服务,做到体察民情,为民服务,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郎咸山,江振广.网络政治参与探析:问题、价值及路径[J].学理论,2011(0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3-01-15.
[3]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N].信息时报,2013(04).
[4]田莉莉.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11).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对策
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第四个被公认的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舆论媒体。网络已不知不觉渗透到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没有哪一方面离得开网络的参与。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化的政治参与方式,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引导网络参政,成为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政治参与是网络科技与公民政治参与相结合的产物。它以虚拟空间为平台,以网络技术为手段,解决了传统公民政治参与在空间和时间上不统一的问题。因此,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以网络为渠道参与政治活动,在虚拟的空间平台自由表达观点与意见,对国家或政府工作产生影响,从而保证自身利益实现的一种政治活动。[1]
一、网络参政的优势
网络参政具有传播快速、参与的平民化、参与的低成本,低门槛、参与的虚拟性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参与渠道,网络参政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凭借其优势,网络参政也被越来越多的公民所认可。
1.提供了公民意见表达,参政议政的新渠道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手段无疑是有影响力的,它为公民提供了意见表达,参政议政的新渠道。“新”不仅体现在它是一种新的交流平台,也体现在其效果性上,它推动政府与公民直接对话。通过公民与公民之间观点的交流以及和公民政府官员的直接互动,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平等民主的讨论气氛,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公民可以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关注热点新闻,了解政府信息动态,自由表达观点与意见,谏言献策。
2.提供了新的舆论监督的平台
在传统条件下,政府信息的发布,政策的制定以及办事流程等,很多社会公众都不太了解。而互联网则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新的舆论监督平台,“新”就体现在互联网信息查询的便捷性使得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法律依据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开透明,便于公民监督。通过各种网络途径查阅到的不仅有文字信息,很多还附带有现场图片和视频,公民可以及时关注并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进一步拓宽自身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使互联网作为一种舆论载体来凸显其社会监督和公开透明的作用。
3.加深政府官员与群众的沟通
政务机构以公开为先,越是公开透明,越容易赢得信任。在不少地区,官员使用互联网议政的观念已比较普及和深入,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如全国政协委员、原吉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林炎志的新浪微博,尽管更新不频繁,但语言朴实,具有亲和力,开通时间不长,粉丝数目前超过80万。官员的微博之所以关注度高,在于其“参政”的效应。政务微博的开通,在提高政府的可信度,塑造政府形象的基础上,也建立了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使政府更加了解群众的利益要求,了解民生动态,从而更加有助于网络参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政务机构以公开为先,越是公开透明,越容易赢得信任。在不少地区,官员使用互联网议政的观念已比较普及和深入,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如全国政协委员、原吉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林炎志的新浪微博,尽管更新不频繁,但语言朴实,具有亲和力,开通时间不长,粉丝数目前超过80万。官员的微博之所以关注度高,在于其“参政”的效应。政务微博的开通,在提高政府的可信度,塑造政府形象的基础上,也建立了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使政府更加了解群众的利益要求,了解民生动态,从而更加有助于网络参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网络参政所带来的挑战
同样,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互联网自身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这也使的网络参政在提升政治参与质量的同时,出现一些消极影响。
1.政务网站信息公开具有“选择性”
政务网站是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最重要、最有效的平台之一,而在当前不少地区和部门,政府在公开信息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只公开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屏蔽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搞形式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政务网站的开设目的与动机并非是让公民参政,了解政府动态,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或是为了构建自身良好的形象。很显然,这样的政务网站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摆设,很难让公众看到一个真实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也不利于政府工作建设。
2.参政信息准确性无保证
网络参政的表达更加直接,信息发布更加随意,一方面是因为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迅速扩散,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从验证。如一些商业网站为了商业利益,提高访问量,把未经核实的传闻上传到网上,或者部分网络媒体喜欢跟风炒作,转发、引用虚假新闻,毫无社会责任和意识。作为一种虚假谣传舆论,不仅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同时也扰乱了和谐社会的秩序。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信息的过量,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信息泛滥,从而淹没影响重大的信息。信息的泛滥也造成许多问题被搁浅,不利于网络参政的发展。
3.网络参政群体具有局限性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三分之二。[2]尽管有这些数据,但目前我国网络参政的群体分布还是不均衡的。年轻化、高学历的中高收入群体是我国使用网络途径参政的主要用户群体。很显然,在以具有高学历、中高收入的年轻人群为主要用户的网络参政群体中,人们讨论的话题,舆论主导的基本走向,反映出的社会问题等等都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偏好和局限性,这就有可能导致其他一些社会弱势群体依旧被排斥在公众视线之外。如留守儿童,残疾人,农民工,农民等这些群体,知识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无法通过网络参政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实现自身的发言权。因此,网络参政用户群体的局限性体现不出互联网反映民意的全面性和充分性。 4.政务网站影响力不够
虽然目前全国上至中央,下至各级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权威门户网站,但是真正体现政务网站的用途,实现其价值的网站平台很少。很多政务网站上信息量不够丰富,更新速度慢,频率低,导致政务网站的影响力不够。据统计,截止2012年3月20日,政务机构微博,官员实名制认证的微博中,其发布信息数在10条以下的分别占67%和63%,发布信心数在500条以上的分别占12%和5%。[3]有个别地方政府,事业单位的门户网站甚至在开通以后长期处于弃用状态,未发挥其作用,缺乏影响力和关注度。
三、网络参政的发展对策
对于已出现的网络参政热潮,不少学者一直持怀疑态度:到底互联网与政府合作能走多远,前景如何?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发展网络参政?
1.避免政务网站内容的“空洞化”
政府部门在与公民交流的网络平台中,发布信息应该及时准确,公开透明,避免信息内容的“空洞化”、走形式。不要为了维护政府形象,对公民报喜不报忧。在政务网站交流中,官员应该淡化官方色彩,语言上朴实亲切,贴近民意,少用“官话”。要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强化与公民的在线互动,对公民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和解决。政务网站的开通,是政务信息公开透明接受舆论监督的表现,而信息公开是推透明型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障公民合法知情权的有效途径。因此,政务网站应该满足公民知情权,信息应公开透明,及时准确,为公民排忧解难。
2.提高政务网站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一件工具能否用好,能否真正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关键还是要看使用工具的人,而并非工具本身的好坏。同样,政务网站办好的关键,是能不能有效的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所有的政务网站在向公民传递相关政策,公开信息,发布政务动态,及时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发布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实用信息。如交通状况,天气状况,就业形式,近期物价,房价情况等。在政府官方网站语言风格上,应趋于口语化和平民化,紧贴百姓生活。此外,政务网站可增加其在线访谈,征集活动等板块的活动,以此来增强公民的参与性,提高政务网站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3.突破用户群体的局限性,充分反映民情民意
让更多代表民情民意的声音在政务网站的平台上出现,突破用户群体的局限性。首先,应该普及互联网的用户量,让更多人了解到使用互联网在传播民意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快捷性与实用性。让人们了解到,互联网是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其次,要让公民了解到网络参政的各个渠道。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参政的渠道也越来越便捷。常用的如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官方认证的QQ,MSN,博客,微博等都可参与,公民可随意选择自己方便的途径去参与。再次,网络参政的话题应广泛全面,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如政务网站中可以开设一些适合儿童,老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话题讨论的平台,各群体之间可以相互关注,相互交流,让人们看到一个更全面、更充分的互联网交流平台。
4.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
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快速、便捷、及时传递信息,但是作为互联网站管理部门,许多信息的发布必须做到真实可信,经过审核落实各种程序,才不至于由于不准确的信息的发布让社会公众对网络的可信性失去信心。所以,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站监管机制很有必要。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处理网络事件的能力,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并做出正面引导和疏导。另一方面,对于政务网站自身而言,应该强化网站管理者的责任和道德意识,对非法网络言论、散播网络谣言的行为要加大管理和处罚力度。一旦发现不法言论,除了及时删帖,管理者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规劝和警告。如新浪微博开设了不实信息曝光专区,公民可对一些虚假或不准确信息,或是商家利用有奖活动骗取粉丝和转发量的信息给微博管理员发私信进行举报,由微博管理中心来处理。2012年3月31日8时至4月2日8时,新浪与腾讯微博就其微博评论跟帖中出现较多谣言等违法有害信息进行集中清理,关闭评论功能2天,这也是对谣言传播的一种抵制手段,从侧面反映出网站自身加强管理的能力。
5.规范网络参与主体
提高网络政治参与者的素质,培养网络参与者的道德意识。首先,公民应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增强政治认同感。其次,要提高道德自律意识,要有辨别真假虚伪信息的能力,在发布或转发信息时要有主见,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4]最后,公民要规范自己的政治参与行为,理性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做一个“合法”的网络参与者。
作为一种为大眾提供娱乐休闲服务的信息交流平台,毋庸置疑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将在我们的信息传播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问政也会随之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把对网络的管理提升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网络参政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新形势,在发挥好网络参政优势的同时,更要避免和处理好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沟通与引导,使其为社会更好地服务,做到体察民情,为民服务,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郎咸山,江振广.网络政治参与探析:问题、价值及路径[J].学理论,2011(0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3-01-15.
[3]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N].信息时报,2013(04).
[4]田莉莉.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