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掌握各种事物学习一切的源泉与动力,每个人都会对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关注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的状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兴趣。学生对美术有了兴趣,他们对美术学习就会有着极高的热情,学习美术就会主动,可想而知,这样的学习效果将是最好的。
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1.身教胜于言教
美术教师在教学上认真努力,绘画上笔耕不辍,言谈上幽默风趣,举止上大方得体,装束上高雅和谐,面貌上饱满热情,处事上宽容豁达;时时处处体现美术教师的优雅风范,尽显作为美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课堂上要像一位长者,像一位朋友,像一位伙伴,有着他们一样的欢喜,一样的悲伤,一样的爱憎,一样的得意忘形,一样的深情惆怅。在学生面前你就是一个真实鲜活的人。用真情去关心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影响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榜样,从而使学生由于亲近教师而亲近美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的责任。教师应通过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以及自己的绘画创作活动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认识理解,理解对一件事情,只要是对的就该如何追求,就该付出多大的努力,身行胜于言教,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2.玩中学、学中玩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邀请同学们参加游戏活动,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3.因势利导,发展兴趣
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对小学生来说是正常的,同时他们也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进而产生兴趣的转移,这也是自然的,我们不能视之为没有毅力,横加指责。有些孩子在父母的强行逼迫下练习钢琴,我想问问父母你可知道孩子最喜欢的是什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来选择。“利导”的前提是“因势”,运用得好,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良好素质都有帮助,也保护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4.尊重孩子,肯定孩子
在教学中,老师应非常注意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创作的作品的展示,去巩固学生的美术兴趣。
学生小有进步时,他们都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自己,表现自己,让别人品评、肯定、承认自己。这是学生学习上“虚荣心”的一种体现。而这一“虚荣心”,正好是教师实现教育内化,促成教育由量变向质变飞跃的最佳契机。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多种途径,创造各种条件来满足学生的这种“虚荣心”。如:在课堂上举行优秀美术作品的展览或“小画家”现场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上示范画画,请画得好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画画的感想,让学生参与评价,互相说说哪些地方画得好,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假如让你画这张画,你会怎么画?老师把随堂发现有创意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师生共同品评,鼓励。利用多种手段去肯定孩子的作品,大大促进了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跟我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可是有一次老师当着全班学生批评了我的作品从此我再也不想画画了。
因此,通过这个事例,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对小学生的创作的尊重,给他们的不仅是对他们劳动的肯定和承认,而且对他们的自尊心的健康发展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肯定是一种无价的奖赏,它带给孩子的喜悦和收获感比任何有价的奖赏还有意义。
5.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创设竞技情境,增强美术兴趣。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结合周围的实际条件和儿童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最大努力地创设竞技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更丰富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创意的教室环境,让学生走进教室仿佛走进了艺术殿堂。例如:在教室的墙上张贴一些优秀的儿童作品,在窗台上或墙上放置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等。通过欣赏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儿童作品,引发联想,突破创作思维的狭窄性,牵引想象,大胆地表现。还可以贴上一些中西方大师如毕加索、夏加尔、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等的作品。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画,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当中,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我知道将是任重而道远的,我衷心希望我们的美术能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也希望更多的学生能热爱美术,从而让更多的孩子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
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1.身教胜于言教
美术教师在教学上认真努力,绘画上笔耕不辍,言谈上幽默风趣,举止上大方得体,装束上高雅和谐,面貌上饱满热情,处事上宽容豁达;时时处处体现美术教师的优雅风范,尽显作为美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课堂上要像一位长者,像一位朋友,像一位伙伴,有着他们一样的欢喜,一样的悲伤,一样的爱憎,一样的得意忘形,一样的深情惆怅。在学生面前你就是一个真实鲜活的人。用真情去关心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影响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榜样,从而使学生由于亲近教师而亲近美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的责任。教师应通过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以及自己的绘画创作活动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认识理解,理解对一件事情,只要是对的就该如何追求,就该付出多大的努力,身行胜于言教,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2.玩中学、学中玩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邀请同学们参加游戏活动,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3.因势利导,发展兴趣
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对小学生来说是正常的,同时他们也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进而产生兴趣的转移,这也是自然的,我们不能视之为没有毅力,横加指责。有些孩子在父母的强行逼迫下练习钢琴,我想问问父母你可知道孩子最喜欢的是什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来选择。“利导”的前提是“因势”,运用得好,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良好素质都有帮助,也保护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4.尊重孩子,肯定孩子
在教学中,老师应非常注意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创作的作品的展示,去巩固学生的美术兴趣。
学生小有进步时,他们都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自己,表现自己,让别人品评、肯定、承认自己。这是学生学习上“虚荣心”的一种体现。而这一“虚荣心”,正好是教师实现教育内化,促成教育由量变向质变飞跃的最佳契机。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多种途径,创造各种条件来满足学生的这种“虚荣心”。如:在课堂上举行优秀美术作品的展览或“小画家”现场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上示范画画,请画得好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画画的感想,让学生参与评价,互相说说哪些地方画得好,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假如让你画这张画,你会怎么画?老师把随堂发现有创意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师生共同品评,鼓励。利用多种手段去肯定孩子的作品,大大促进了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跟我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可是有一次老师当着全班学生批评了我的作品从此我再也不想画画了。
因此,通过这个事例,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对小学生的创作的尊重,给他们的不仅是对他们劳动的肯定和承认,而且对他们的自尊心的健康发展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肯定是一种无价的奖赏,它带给孩子的喜悦和收获感比任何有价的奖赏还有意义。
5.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创设竞技情境,增强美术兴趣。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结合周围的实际条件和儿童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最大努力地创设竞技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更丰富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创意的教室环境,让学生走进教室仿佛走进了艺术殿堂。例如:在教室的墙上张贴一些优秀的儿童作品,在窗台上或墙上放置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等。通过欣赏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儿童作品,引发联想,突破创作思维的狭窄性,牵引想象,大胆地表现。还可以贴上一些中西方大师如毕加索、夏加尔、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等的作品。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画,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当中,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我知道将是任重而道远的,我衷心希望我们的美术能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也希望更多的学生能热爱美术,从而让更多的孩子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