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视域下“政行企校”四方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整合“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在此基础上,融入国际元素,吸引境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本文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将国际元素与“政行企校”四方合作相融合的模式培养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该培养模式的有关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国际元素 政行企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07-03
纵观国内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成功案例,以“政行企校”及“中外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著称的不在少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新的要求,使得高职院校必须拓展更多的空间,探求更多更新的模式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特色,积极主动与徐州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相对接,以校外实训平台和校企合作项目为抓手,积极整合“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大力推进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在此基础上借助与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台湾等地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合作项目”平台,吸引境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旨在建立融入国际元素的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为淮海经济区乃至长三角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经和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高等职业教育要结合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生源对象,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深化专业内涵,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等教育应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吸引境外名校、教科研机构以及境外高新企业,合作建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合作开展教科研项目;扩展交流内容,创新合作模式,促进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必将经历一场新的变革,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又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高职院校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构建了适应社会需要的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创新机制。但,在大数据主宰一切的互联网“+”时代,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人才,要求他们掌握现代技术、有较强信息处理能力。所以说,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于区域经济、教育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要整合“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另一方面还要吸引境外优质教学资源,以便通过多角色、开放性的多元主体互动特征开展教学实践,培养新型人才,适应社会新的需求。
二、“政行企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元素的融合途径
1.搭建四方联动体系
2.开展校企合作互融工程
3.开展资源互通共享工程
4.四方共建质量工程
5.有机融入国际元素
该校分别与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境外知名同类高校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已连续5年选派共计100余名师生赴上述高校进行短期交流学习,效果良好。
三、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的成效
1.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以提升
2.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所提高
3.学生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4.学生职业素养明显提升
国际视域下“政行企校”四方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角色、开放性的多元主体互动特征,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再简单强调“政、行、校、企”四方的合作,除了各方深度融合,各自發挥效用外,有机融入国际元素,拓展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为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淮海经济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志和.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8),228-229.
[2]张晓青.政行企校合作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问题与策略 [J].教育与职业,2013(12),18-20.
[3]龙柳萍.多元化视阈下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4(6),80-81.
作者简介:安莹(1981年3月-),女,满族,黑龙江人,硕士学位,职称:副教授、化工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国际元素 政行企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07-03
纵观国内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成功案例,以“政行企校”及“中外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著称的不在少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新的要求,使得高职院校必须拓展更多的空间,探求更多更新的模式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特色,积极主动与徐州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相对接,以校外实训平台和校企合作项目为抓手,积极整合“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大力推进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在此基础上借助与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台湾等地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合作项目”平台,吸引境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旨在建立融入国际元素的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为淮海经济区乃至长三角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经和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高等职业教育要结合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生源对象,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深化专业内涵,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等教育应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吸引境外名校、教科研机构以及境外高新企业,合作建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合作开展教科研项目;扩展交流内容,创新合作模式,促进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必将经历一场新的变革,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又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高职院校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构建了适应社会需要的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创新机制。但,在大数据主宰一切的互联网“+”时代,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人才,要求他们掌握现代技术、有较强信息处理能力。所以说,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于区域经济、教育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要整合“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另一方面还要吸引境外优质教学资源,以便通过多角色、开放性的多元主体互动特征开展教学实践,培养新型人才,适应社会新的需求。
二、“政行企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元素的融合途径
1.搭建四方联动体系
2.开展校企合作互融工程
3.开展资源互通共享工程
4.四方共建质量工程
5.有机融入国际元素
该校分别与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境外知名同类高校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已连续5年选派共计100余名师生赴上述高校进行短期交流学习,效果良好。
三、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的成效
1.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以提升
2.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所提高
3.学生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4.学生职业素养明显提升
国际视域下“政行企校”四方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角色、开放性的多元主体互动特征,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再简单强调“政、行、校、企”四方的合作,除了各方深度融合,各自發挥效用外,有机融入国际元素,拓展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为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淮海经济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志和.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8),228-229.
[2]张晓青.政行企校合作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问题与策略 [J].教育与职业,2013(12),18-20.
[3]龙柳萍.多元化视阈下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4(6),80-81.
作者简介:安莹(1981年3月-),女,满族,黑龙江人,硕士学位,职称:副教授、化工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