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小学音乐都是以国家教育研究部门统一制定的教材为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贺州客家童谣是一座极具开发价值的校本课程资源宝库,对儿童思想品德及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在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还未被充分重视和合理利用。因此为了承传地方文化,合理开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提高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是地方和学校的音乐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贺州特色的音乐课堂资源,笔者尝试了“地方文化入课程,民间艺术进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贺州客家童谣《鸭嘛叽嘎吃擂茶》一课谈谈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多元化开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
(一)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的比例。贺州客家童谣一课,是根据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谣”进行拓展、延伸、整合和开发的一节课。学生在学习了众多地方的童谣如《打花巴掌》、《水牛儿》、《藏猫猫》、《蝴蝶花》后,再加入当地的童谣《鸭嘛叽嘎吃擂茶》、《豆腐酿》、《雷公叫》、《月光光》等,能让学生们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解童谣,从而加强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间的整合。
(二)民族音乐和地方特色相结合
贺州客家童谣《鸭嘛叽嘎吃擂茶》一课,在内容上的选择上,具有贺州地方语言的典型性、代表性。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讲普通话、粤语、客家话、桂柳话、西南官话等多种语言,但是八步区讲客家话的居多。客家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系,童谣甚多。客家童谣,承载着客家人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气息,它丰富的营养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特点上,贺州客家童谣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如:1.《月光光》: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黄,跳上床;床无杆,跌落坑;坑圳头,看黄牛。2.《雷公叫》:雷公叫,雷公叫,乌云满天罩,火蛇霓摄乒乓响,鸡飞狗又跳。雷公叫,雷公叫,乌云满天罩,阿公擎遮戴笠麻,阿婆哈哈笑。雷公先叫,雷公先叫,大水没会到!学生优美和谐地吟唱这些童谣,能得到情感的愉悦。《鸭嘛叽嘎吃擂茶》这首童谣是以客家话为主,里面还包含了粤语、桂柳话、湖南话、瑶话、壮话、本地话等七种语言,吟唱起来活泼、轻快、充满趣味性,是民族音乐和地方特色相结合的精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三)校外资源和校内资源相结合
为了上好贺州客家童谣《鸭嘛叽嘎吃擂茶》一课,引导学生认识家乡,了解贺州地方客家音乐,所以在课前带他们参观了贺州客家博物馆,并布置他们去收集有关贺州客家的文化,学唱一些贺州客家童谣,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比一比,赛一赛的游戏,看谁会唱客家童谣多,并通过课件展示了客家民俗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情绪。接下来再让学生听老师范唱,感受歌曲的魅力;引导学生读歌词,突出了歌曲的地域特点和方言特点;学习吟唱童谣,感受歌曲的音乐美;进行分角色演,感受歌曲的乐趣;在课后延伸这一环节中教师还介绍了其它的一些贺州客家童谣如《豆腐酿》、《雷公叫》、《月光光》等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客家童谣的音乐美,也使音乐教学资源得以丰富和完善。
二、多渠道利用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
音乐老师需要利用自身优势,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和形式,才能促进音乐课的发展。学生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教师应发现他们,让他们在音乐课堂呈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与音乐课一起成长。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受到的音乐影响也不同。如有的学生父母会唱戏曲、有的会拉二胡、有的会民间歌舞等等,在家庭影响下,学生潜移默化中就会学到一些音乐技能。另外还有部分条件较好的家庭把孩子送到社会办的音乐培训班去学习。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其特长,开展互帮互学的音乐活动。在上贺州客家童谣《鸭嘛叽嘎吃擂茶》一课时,“送奔同年哥愿哦愿哦愿擂茶(瑶话),送奔本地爷送奔你嘿(食)泡擂茶(本地话),湖南老表一海碗(湖南话)广东大佬一勺麻(粤语)”这几句方言,让会说当地方言的同学教读歌词,让学生自己组的小小打击乐队为上台表演的同学伴奏。这样不仅给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还激发学生的艺术表演欲望,同时也调动了其他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
在我们社区的一些民间艺术团体中,有吹唢呐、拉二胡、吹笛子的民间乐手,还有一些从事民间歌舞、民俗活动的艺人。我们通过“请进来”的方法,如请他们进来给我们进行音乐讲座、歌舞表演、器乐演奏、老少同乐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请他们参与到我们学校各种艺术课程教育活动中来。还通过“走出去”的形式,让同学走出校园,到社区去拓展视野、丰富体验;让老师走出校园到外地去学习、考察、研讨,一人走出去,全员得发展。在上贺州客家童谣《鸭嘛叽嘎吃擂茶》一课时,课前就让学生到各社区去向当地的民间老艺人请教和收集贺州的童谣,让学生初步感受贺州客家童谣的魅力。2005年贺州市举行了由广东省歌剧院著名导演执导、反映广西东部客家人生产生活的大型开幕式迎宾文艺晚会《一方水土》、首届中国一东盟客家人大赛、“客家之夜”联欢晚会、客家美食等系列活动,利用这个契机,组织了学校部分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活动,老师和同学们亲临现场,实地感受那浓浓的艺术带来的欢乐和神奇。
(三)家庭课程资源的利用
对于家庭资源的开发,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提高其音乐实践能力,如:利用一些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制作一些音乐打击乐器,制作动感的乐谱,鼓励家长购置一些学生喜爱的音乐书籍、杂志、音响资料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有条件的家庭可添置孩子喜爱的音乐器材,为音乐技能的提高提供条件。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家庭现有材料,开展艺术活动,比如利用家庭的音像设备,可举行小型的家庭演唱会、舞会,自娱自乐,还可以利用家里的因特网为教学提供各种材料。在上贺州客家童谣《鸭嘛叽嘎吃擂茶》一课时,教师可收集整合学生提前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首先播放新闻录像:2005年11月6日一8日亚细安(东盟)客属第6届恳亲大会在贺州召开,然后通过课件,出示客家服饰、客家美食、客家民俗、客家擂茶等几类图片,简单介绍贺州客家文化,还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鸭嘛叽嘎吃擂茶》的演唱视频。
总之,通过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其中的丰富性、知识性,作为文字的书本是无法比拟的,音乐就在我们身边。但选择什么,怎样合理利用,还需要我们的一双慧眼去探索、发现。因此,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都应做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把地域文化特色资源应用到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去。贺州客家童谣是民族音乐中的一朵浪花,正如笔者在音乐课堂上贺州客家童谣的尝试运用,今后,我们还要多收集、多改编地方的童谣、山歌,促使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更好地与音乐课程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音乐课堂。
(责编 钟园娴)
一、多元化开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
(一)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的比例。贺州客家童谣一课,是根据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谣”进行拓展、延伸、整合和开发的一节课。学生在学习了众多地方的童谣如《打花巴掌》、《水牛儿》、《藏猫猫》、《蝴蝶花》后,再加入当地的童谣《鸭嘛叽嘎吃擂茶》、《豆腐酿》、《雷公叫》、《月光光》等,能让学生们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解童谣,从而加强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间的整合。
(二)民族音乐和地方特色相结合
贺州客家童谣《鸭嘛叽嘎吃擂茶》一课,在内容上的选择上,具有贺州地方语言的典型性、代表性。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讲普通话、粤语、客家话、桂柳话、西南官话等多种语言,但是八步区讲客家话的居多。客家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系,童谣甚多。客家童谣,承载着客家人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气息,它丰富的营养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特点上,贺州客家童谣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如:1.《月光光》: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黄,跳上床;床无杆,跌落坑;坑圳头,看黄牛。2.《雷公叫》:雷公叫,雷公叫,乌云满天罩,火蛇霓摄乒乓响,鸡飞狗又跳。雷公叫,雷公叫,乌云满天罩,阿公擎遮戴笠麻,阿婆哈哈笑。雷公先叫,雷公先叫,大水没会到!学生优美和谐地吟唱这些童谣,能得到情感的愉悦。《鸭嘛叽嘎吃擂茶》这首童谣是以客家话为主,里面还包含了粤语、桂柳话、湖南话、瑶话、壮话、本地话等七种语言,吟唱起来活泼、轻快、充满趣味性,是民族音乐和地方特色相结合的精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三)校外资源和校内资源相结合
为了上好贺州客家童谣《鸭嘛叽嘎吃擂茶》一课,引导学生认识家乡,了解贺州地方客家音乐,所以在课前带他们参观了贺州客家博物馆,并布置他们去收集有关贺州客家的文化,学唱一些贺州客家童谣,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比一比,赛一赛的游戏,看谁会唱客家童谣多,并通过课件展示了客家民俗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情绪。接下来再让学生听老师范唱,感受歌曲的魅力;引导学生读歌词,突出了歌曲的地域特点和方言特点;学习吟唱童谣,感受歌曲的音乐美;进行分角色演,感受歌曲的乐趣;在课后延伸这一环节中教师还介绍了其它的一些贺州客家童谣如《豆腐酿》、《雷公叫》、《月光光》等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客家童谣的音乐美,也使音乐教学资源得以丰富和完善。
二、多渠道利用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
音乐老师需要利用自身优势,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和形式,才能促进音乐课的发展。学生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教师应发现他们,让他们在音乐课堂呈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与音乐课一起成长。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受到的音乐影响也不同。如有的学生父母会唱戏曲、有的会拉二胡、有的会民间歌舞等等,在家庭影响下,学生潜移默化中就会学到一些音乐技能。另外还有部分条件较好的家庭把孩子送到社会办的音乐培训班去学习。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其特长,开展互帮互学的音乐活动。在上贺州客家童谣《鸭嘛叽嘎吃擂茶》一课时,“送奔同年哥愿哦愿哦愿擂茶(瑶话),送奔本地爷送奔你嘿(食)泡擂茶(本地话),湖南老表一海碗(湖南话)广东大佬一勺麻(粤语)”这几句方言,让会说当地方言的同学教读歌词,让学生自己组的小小打击乐队为上台表演的同学伴奏。这样不仅给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还激发学生的艺术表演欲望,同时也调动了其他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
在我们社区的一些民间艺术团体中,有吹唢呐、拉二胡、吹笛子的民间乐手,还有一些从事民间歌舞、民俗活动的艺人。我们通过“请进来”的方法,如请他们进来给我们进行音乐讲座、歌舞表演、器乐演奏、老少同乐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请他们参与到我们学校各种艺术课程教育活动中来。还通过“走出去”的形式,让同学走出校园,到社区去拓展视野、丰富体验;让老师走出校园到外地去学习、考察、研讨,一人走出去,全员得发展。在上贺州客家童谣《鸭嘛叽嘎吃擂茶》一课时,课前就让学生到各社区去向当地的民间老艺人请教和收集贺州的童谣,让学生初步感受贺州客家童谣的魅力。2005年贺州市举行了由广东省歌剧院著名导演执导、反映广西东部客家人生产生活的大型开幕式迎宾文艺晚会《一方水土》、首届中国一东盟客家人大赛、“客家之夜”联欢晚会、客家美食等系列活动,利用这个契机,组织了学校部分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活动,老师和同学们亲临现场,实地感受那浓浓的艺术带来的欢乐和神奇。
(三)家庭课程资源的利用
对于家庭资源的开发,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提高其音乐实践能力,如:利用一些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制作一些音乐打击乐器,制作动感的乐谱,鼓励家长购置一些学生喜爱的音乐书籍、杂志、音响资料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有条件的家庭可添置孩子喜爱的音乐器材,为音乐技能的提高提供条件。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家庭现有材料,开展艺术活动,比如利用家庭的音像设备,可举行小型的家庭演唱会、舞会,自娱自乐,还可以利用家里的因特网为教学提供各种材料。在上贺州客家童谣《鸭嘛叽嘎吃擂茶》一课时,教师可收集整合学生提前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首先播放新闻录像:2005年11月6日一8日亚细安(东盟)客属第6届恳亲大会在贺州召开,然后通过课件,出示客家服饰、客家美食、客家民俗、客家擂茶等几类图片,简单介绍贺州客家文化,还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鸭嘛叽嘎吃擂茶》的演唱视频。
总之,通过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其中的丰富性、知识性,作为文字的书本是无法比拟的,音乐就在我们身边。但选择什么,怎样合理利用,还需要我们的一双慧眼去探索、发现。因此,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都应做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把地域文化特色资源应用到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去。贺州客家童谣是民族音乐中的一朵浪花,正如笔者在音乐课堂上贺州客家童谣的尝试运用,今后,我们还要多收集、多改编地方的童谣、山歌,促使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更好地与音乐课程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音乐课堂。
(责编 钟园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