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能做到多大的成绩?以优异的专业成就被评为高级教师接至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有多大的学问?让所授班级学生单科成绩排名年级第一。天桃实验学校的黄世忠老师的答案却是:不,这都不够。作为全国希望工程校长教师培训班特邀讲师,在全国20多个省市上示范课并做学术交流活动30多场次,连续3次在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黄老师始终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应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着职业的激情和对学生的负责的态度,黄老师醉心于打磨本原的数学教育,进行高质的数学教研。
打磨本原的数学教育
从1987年开始登上教坛,黄世忠老师走过了20多年数学教学探索与实践的艰辛历程。经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刻苦钻研,对教学业务潜心研究,以及与同行积极交流探讨,他的数学课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即本原的数学教育。
黄老师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不是课改所有理念的累加,也不是将“三维目标”放大化演绎,而是坚持从教师本身的学习和内省出发,从数学学科的本质和本原出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朴素的教育观,进行本原的数学教育。即数学课堂设计要从教材出发,审视、钻研数学知识体系中每一个知识点背后的学科本质、朴素的思想方法,以及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前衍和派生关系,并根据知识点内在关系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重组并改造教材,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能力培养和需要的角度出发,力求将每个知识点都放在运用的意义上,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取舍教学方法,稳扎稳打地培养学生能力,将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是否已经提高了能力,作为课堂目标。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中,整节课都是围绕着如何感知并学会使用和表达百分数(通过把新知识与原有经验相挂钩,认识新知识),如何理解百分数在生活情境中的意义(通过比较商品标签中原材料含量来决定自身所需的商品,习得新知识),如何处理百分数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关系(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并尝试辨别和比较资料,巩固新知识),紧凑的教学环节每一环都紧扣“在生活情境中的百分数的意义”这个主题,紧扣着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应用数学的能力这个目标上,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无冗余环节,尽显数学本色。
本原的数学教育并非回归传统的数学教育,也并非远离新课改中的各种理念。黄老师认为,这恰恰是在肯定传统数学教育中值得提倡的部分,寻求新课改理念与实际操作最理想的契合点的基础上融合的教学理念。黄老师一直在强调的是,本质要把握好。任何新理念产生的变革,都不能抛弃数学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不能抛弃数学教育“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踏实提升学习技能”的本质,否则任何新理念的践行都只会偏离理念本身的愿景。
观摩黄老师的课,能感受到他既讲究细节上的完美,也注重整体的扎实有效,枯燥的教学也要尽量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愿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对此,每次上完课,他都要反问自己,这节课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怎么样的,学生是否愉悦,是否能够达到教学意图,不足的地方在哪里,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因此,得益于他的自我反思,他的数学课令人回味无穷。精心设计的环节,可能只是一句话,一个引用的示例,简单、明了、到位,敲击在学生的心上,不是让学生一下子陷入深深的回顾和思索状态,就是引领学生成功地从疑惑的此岸跨越到了恍然大悟的彼岸。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黄老师引用“预测刘翔取得奥运会金牌的可能性”的例子,分别用语言描述“过半”“比较多”“有一些”“很少一部分”与分数描述“53%”“36%”“9.5%”“1.5%”进行对应比较,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的语言描述已非常熟悉,用此对应比较,学生立即将百分数这一新知识与原有经验挂勾,获得了对百分数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理解了百分数于生活情境中的意义所在。
对于课堂上非预设生成的种种状况,黄老师表现出教态自然潇洒、自如应对的大气。他在引出知识点时往往旁征博引各种丰富有趣又令人记忆深刻的生活素材,在学生轰轰烈烈的相互辩论中善于主导大局,时常直接突破教材、教案和预设生成环节的限制,根据课堂的状态、调整教学走向,他甚至能在言行中展现真诚、好学、乐观、勤奋的人格魅力以感染学生。
教师是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人,黄老师觉得花再多时间打磨数学课、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也不过分,他始终认为数学课堂要“用数学的真谛来点亮孩子的心灵,用爱心和真情来感染他们,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塑造他们”。本着对职业和学生的一颗赤诚之心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执教的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指导的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有多人获得一等奖;他参加希望工程全国校长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中所上的示范课,都深受老师们的好评。
进行高质的数学教研
从教的最初几年,黄世忠老师一直在教学一线摸索,未曾真正找到职业发展的方向。他调入天桃实验学校成为王敏老师的关门弟子后,王敏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功底、崇高的人格魅力就深深地影响了他。在王敏老师悉心的指导与教诲下,黄老师做了三件事,用心解读教材,研究教材;用心解读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和发展;向老教师学习,尤其是王敏老师的宝贵教育教学经验让他受益匪浅。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为登上更高的平台准备了坚实的阶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脱颖而出,获得全区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成为21世纪园丁工程培养对象,等等。但他并未就此止步不前,很快他抓住了希望工程全国学校校长培训的机遇,走上了一条与其他教师不同的专业成长道路。
从最初接受希望工程全国学校校长培训,到被聘成为该培训讲学团的讲师;从最初只讲一节课,到做专题学术讲座;从最初仅作为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应邀成为全国各地骨干教师研修班讲师;从最初被疑这位讲学团中唯一来自西部的一线教师,能否与同团各位来自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的专家教授旗鼓相当,到成为每次由当地教育部门及受训教师评价淘汰制检验下,全团任职时间长达10年的一线教师。黄老师每次接到培训邀请,都要经历一次思想的蜕变。
一次效果好的培训,需要考虑到什么才是受训教师们正遇到挑战和困惑、最想了解到的信息等,黄老师认为唯有宽泛地猎取知识、不断地思考和整理才能促成蜕变。数学学科本位的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等辅助性的知识,以及实践经验三方面,都需要不断充实,不断补充,不断改进,才能逐渐向体系内核靠近。尤其是在培训讲师定位和培训内容选择上,黄老师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线教师。作为一线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 教学理念和行为,通过对理念的解读和教学实践,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将理念解读与理念践行交替进行,体系构架才能逐渐完善,最终走出适合自己教学的路子,这一过程黄老师概括为:“走自己的路,也走别人的路,最终走自己的路。”
作为培训讲师中的一线教师,黄老师坦城地和受训老师倾谈实践理念的过程中个人经历了哪些挫折,哪些思考,又是如何内化,如何克服,最终寻求到理念与实际最佳契合点的。无疑,这样的培训内容很能契合受训教师的内心需求,也成为了黄老师始终得到受训教师们欢迎的秘密武器。
黄老师坦言,到全国各地做培训讲师的过程,也是主动走出去交流的机会。与更多一线教师交流,能及时了解教师们最新关注的热点和困惑;与更多教育专家学者交流,能及时近距离探讨教育理念,进而将专家的思考融入个人理解,并投入实践中。这种不囿于本校、不同于本市的同行的交流机缘在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尤为珍贵。
黄老师不仅在教研的道路上快速前进,同时也扶持了更多青年教师走上并走好教研的道路。他主持的“广西园丁工程学员基地研修”项目,引领学员通过完成“教育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换,营造“研修共同体”,将理念和理念的践行迅速结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速,效果显著,受到组织单位和学员的好评,他指导的多名青年教师也在参加各级数学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尽管在教研方面需要投入的精力是巨大的,黄老师仍然坚持带教学班,做一线教师。他说,他离不开这些孩子们,也只有和孩子们在一起,才能做到教学与教研相互补充、共同提高。谈到未来的目标,黄老师务实而自信,希望通过不停地探索,提高课堂效率,无论在哪个课堂,都要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都能创造出学生们喜欢的课堂,让学生学得更好,让学生更会学。同时,在教研路上还要走得更踏实,更远,并期望通过自己研修,将习得的经验与广大老师一起分享,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尽量发挥更大作用。
(人物小档案:黄世忠,男,中共党员,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高级教师。曾应邀到全国20多个省市上示范课并作学术交流活动30多场次;作为希望工程全国校长、教师培训讲学团成员,义务讲学培训教师时间长达10多年;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了30多篇,编写出版了12余册、100多万字多个版本的教辅读物;获得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三次,获得全国数学邀请赛“数学教育优秀园丁奖”、广西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等,南宁市21世纪园丁工程导师。)
打磨本原的数学教育
从1987年开始登上教坛,黄世忠老师走过了20多年数学教学探索与实践的艰辛历程。经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刻苦钻研,对教学业务潜心研究,以及与同行积极交流探讨,他的数学课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即本原的数学教育。
黄老师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不是课改所有理念的累加,也不是将“三维目标”放大化演绎,而是坚持从教师本身的学习和内省出发,从数学学科的本质和本原出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朴素的教育观,进行本原的数学教育。即数学课堂设计要从教材出发,审视、钻研数学知识体系中每一个知识点背后的学科本质、朴素的思想方法,以及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前衍和派生关系,并根据知识点内在关系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重组并改造教材,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能力培养和需要的角度出发,力求将每个知识点都放在运用的意义上,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取舍教学方法,稳扎稳打地培养学生能力,将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是否已经提高了能力,作为课堂目标。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中,整节课都是围绕着如何感知并学会使用和表达百分数(通过把新知识与原有经验相挂钩,认识新知识),如何理解百分数在生活情境中的意义(通过比较商品标签中原材料含量来决定自身所需的商品,习得新知识),如何处理百分数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关系(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并尝试辨别和比较资料,巩固新知识),紧凑的教学环节每一环都紧扣“在生活情境中的百分数的意义”这个主题,紧扣着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应用数学的能力这个目标上,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无冗余环节,尽显数学本色。
本原的数学教育并非回归传统的数学教育,也并非远离新课改中的各种理念。黄老师认为,这恰恰是在肯定传统数学教育中值得提倡的部分,寻求新课改理念与实际操作最理想的契合点的基础上融合的教学理念。黄老师一直在强调的是,本质要把握好。任何新理念产生的变革,都不能抛弃数学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不能抛弃数学教育“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踏实提升学习技能”的本质,否则任何新理念的践行都只会偏离理念本身的愿景。
观摩黄老师的课,能感受到他既讲究细节上的完美,也注重整体的扎实有效,枯燥的教学也要尽量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愿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对此,每次上完课,他都要反问自己,这节课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怎么样的,学生是否愉悦,是否能够达到教学意图,不足的地方在哪里,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因此,得益于他的自我反思,他的数学课令人回味无穷。精心设计的环节,可能只是一句话,一个引用的示例,简单、明了、到位,敲击在学生的心上,不是让学生一下子陷入深深的回顾和思索状态,就是引领学生成功地从疑惑的此岸跨越到了恍然大悟的彼岸。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黄老师引用“预测刘翔取得奥运会金牌的可能性”的例子,分别用语言描述“过半”“比较多”“有一些”“很少一部分”与分数描述“53%”“36%”“9.5%”“1.5%”进行对应比较,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的语言描述已非常熟悉,用此对应比较,学生立即将百分数这一新知识与原有经验挂勾,获得了对百分数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理解了百分数于生活情境中的意义所在。
对于课堂上非预设生成的种种状况,黄老师表现出教态自然潇洒、自如应对的大气。他在引出知识点时往往旁征博引各种丰富有趣又令人记忆深刻的生活素材,在学生轰轰烈烈的相互辩论中善于主导大局,时常直接突破教材、教案和预设生成环节的限制,根据课堂的状态、调整教学走向,他甚至能在言行中展现真诚、好学、乐观、勤奋的人格魅力以感染学生。
教师是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人,黄老师觉得花再多时间打磨数学课、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也不过分,他始终认为数学课堂要“用数学的真谛来点亮孩子的心灵,用爱心和真情来感染他们,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塑造他们”。本着对职业和学生的一颗赤诚之心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执教的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指导的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有多人获得一等奖;他参加希望工程全国校长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中所上的示范课,都深受老师们的好评。
进行高质的数学教研
从教的最初几年,黄世忠老师一直在教学一线摸索,未曾真正找到职业发展的方向。他调入天桃实验学校成为王敏老师的关门弟子后,王敏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功底、崇高的人格魅力就深深地影响了他。在王敏老师悉心的指导与教诲下,黄老师做了三件事,用心解读教材,研究教材;用心解读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和发展;向老教师学习,尤其是王敏老师的宝贵教育教学经验让他受益匪浅。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为登上更高的平台准备了坚实的阶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脱颖而出,获得全区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成为21世纪园丁工程培养对象,等等。但他并未就此止步不前,很快他抓住了希望工程全国学校校长培训的机遇,走上了一条与其他教师不同的专业成长道路。
从最初接受希望工程全国学校校长培训,到被聘成为该培训讲学团的讲师;从最初只讲一节课,到做专题学术讲座;从最初仅作为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应邀成为全国各地骨干教师研修班讲师;从最初被疑这位讲学团中唯一来自西部的一线教师,能否与同团各位来自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的专家教授旗鼓相当,到成为每次由当地教育部门及受训教师评价淘汰制检验下,全团任职时间长达10年的一线教师。黄老师每次接到培训邀请,都要经历一次思想的蜕变。
一次效果好的培训,需要考虑到什么才是受训教师们正遇到挑战和困惑、最想了解到的信息等,黄老师认为唯有宽泛地猎取知识、不断地思考和整理才能促成蜕变。数学学科本位的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等辅助性的知识,以及实践经验三方面,都需要不断充实,不断补充,不断改进,才能逐渐向体系内核靠近。尤其是在培训讲师定位和培训内容选择上,黄老师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线教师。作为一线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 教学理念和行为,通过对理念的解读和教学实践,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将理念解读与理念践行交替进行,体系构架才能逐渐完善,最终走出适合自己教学的路子,这一过程黄老师概括为:“走自己的路,也走别人的路,最终走自己的路。”
作为培训讲师中的一线教师,黄老师坦城地和受训老师倾谈实践理念的过程中个人经历了哪些挫折,哪些思考,又是如何内化,如何克服,最终寻求到理念与实际最佳契合点的。无疑,这样的培训内容很能契合受训教师的内心需求,也成为了黄老师始终得到受训教师们欢迎的秘密武器。
黄老师坦言,到全国各地做培训讲师的过程,也是主动走出去交流的机会。与更多一线教师交流,能及时了解教师们最新关注的热点和困惑;与更多教育专家学者交流,能及时近距离探讨教育理念,进而将专家的思考融入个人理解,并投入实践中。这种不囿于本校、不同于本市的同行的交流机缘在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尤为珍贵。
黄老师不仅在教研的道路上快速前进,同时也扶持了更多青年教师走上并走好教研的道路。他主持的“广西园丁工程学员基地研修”项目,引领学员通过完成“教育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换,营造“研修共同体”,将理念和理念的践行迅速结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速,效果显著,受到组织单位和学员的好评,他指导的多名青年教师也在参加各级数学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尽管在教研方面需要投入的精力是巨大的,黄老师仍然坚持带教学班,做一线教师。他说,他离不开这些孩子们,也只有和孩子们在一起,才能做到教学与教研相互补充、共同提高。谈到未来的目标,黄老师务实而自信,希望通过不停地探索,提高课堂效率,无论在哪个课堂,都要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都能创造出学生们喜欢的课堂,让学生学得更好,让学生更会学。同时,在教研路上还要走得更踏实,更远,并期望通过自己研修,将习得的经验与广大老师一起分享,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尽量发挥更大作用。
(人物小档案:黄世忠,男,中共党员,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高级教师。曾应邀到全国20多个省市上示范课并作学术交流活动30多场次;作为希望工程全国校长、教师培训讲学团成员,义务讲学培训教师时间长达10多年;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了30多篇,编写出版了12余册、100多万字多个版本的教辅读物;获得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三次,获得全国数学邀请赛“数学教育优秀园丁奖”、广西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等,南宁市21世纪园丁工程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