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十年代,我到过山东淄博,看山东人吃煎饼卷大葱,觉得这种搭配对我这个浙江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大葱是生的,且有气味。可是他们吃来津津有味。据说山东大葱以章丘产的最为有名,它的葱白肥大脆嫩,味甘而辛,可生食。煎饼加大葱,也可再加甜面酱,这是理想的食伴。北京烤鸭被誉为我国“第一美食”,固然由于烤鸭诱人,但它没有“绿叶”相扶,难以相得益彰——非要就着荷叶饼吃,而饼上定要抹甜面酱,撒葱段。这种吃法正源于山东;济南最早经营烤鸭的是文和楼酒楼,它早在清初已有焖炉挂烤的鸭。由于煎饼大而不当,后来北京改为荷叶饼,又名鸭子饼。1980年美国厨师旅行团到北京。吃过烤鸭后,他们对鸭与饼的搭配作了很高的评价:“把它(烤鸭)同甜面酱以及葱一起,包在一块中国式煎饼内。这些味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辣、成,甚至有点甜丝丝的味道。”钱钟书先生在《吃饭》一文中赞扬过可口好吃的菜,他所举的例子中,除白煮蟹和白醋、烤猪肉和苹果泥、鳖鱼和柠檬外,还有就是烤鸭和甜酱。他把这些不可分离的组合比喻为“佳人和才子”、“天造地设的配偶”和“相得益彰的眷属”。
豆浆是中国式牛乳,早在唐宋时代已出现了。宋徽宗时的名妓李师师,婴儿时是靠它养育长大的。喝豆浆最好能就油条。油条在北魏时代就出现了,不过那时是炸成环形。后来山东的环形油条是四批。两端捏紧,可用蒲草串起带走。而南方油条则制成棒挺形,制作方便,后来终于替代了环形油条。由于单吃它不耐饥,这才跟大饼结缘,那样味儿更美,要不然怎么连上海这样繁华的大城市里的居民,还热衷于一副大饼油条和一碗豆浆呢?
老北京最想念的不是豆浆,而是豆汁,虽然豆浆也叫豆汁,但北京豆汁却以绿豆为原料,它有一股令南方人难以下咽的酸味,但喝久了就有瘾,会认定它最好喝。喝豆汁的最佳搭档应该是焦圈。程砚秩夫妇酷爱此食。程夫人病逝前不大进食,友人携豆汁、焦圈往探,老人欣慰而笑,食之甚香。
辽宁地区的煎饼果子也是合二为一的风味小吃。煎饼的原料是小米面与黄豆面,调成稀面糊后置煎盘上。旋转刮成饼,磕入鸡蛋,用小铲将它翻面,鸡蛋熟后放入油条,盖住,在上面抹甜面酱和辣椒酱,撒上葱束。卷起后即可食用。煎饼果算是天津的美点,它不同于煎饼果子的,主要是以油炸脆饼代替油条。在北京。这种小吃很受欢迎,连“老外”见了也站在街头买来吃。
北京人最热衷于吃炸酱面,出门久了,想到的就是这种面。能让人那么迷魄夺魂,必定有它的不同凡响处。刘心武就与它有不解之缘;他认为炸酱要用黄酱才好;加入的肉丁一定要肥瘦兼有才好;吃面时,夏天最好准备黄瓜、小萝卜,攥在手上边吃面边啃上一口。冬天则用大白菜、菠菜、胡萝卜,切成碎块长丝,焯后配着吃。如有大蒜,剥几瓣插着吃。更有味。
以前,我在上海延安东路一家茶馆看到新疆人卖馕,这是一种小锅盖般大的饼,撕碎了,浸在茶水中。然后吃一口饼,就羊肉串,那味遵真是好极了。看来。馕有羊肉相伴,美极!
梁实秋是美食家。他在《烙饼》中说到清油饼,山东馆子善制此饼,外面的脆硬,里面的软。最中意的吃法,是一个清油饼,一碗烩虾仁或鸡丝,浇在饼上。梁先生又回忆起旧时贫苦的北方人,他们如有两张家常饼,配上一盘摊鸡蛋(鸡蛋要摊成直径和饼一样大),把蛋放在饼上,卷起来,竖立,双手扶着,张开大嘴,左一口,右一口。中闻一口,那简直是无与伦比的一顿丰盛的大餐。眼、下,这已算不了什么。所以食物的滋味跟我们的经济条件的好坏有关。穷人心目中的美食。富人却视为贼食。
由于人的口味各不相同,所以有一句话必须记住,即“适口者珍”。尽管以上的食品为不少人称道,但还会有人不以为然。因为不适舍他的口味。例如金圣叹临刑前的遗言中说到“花生米与豆腐同食,有火腿滋味。”既然有火腿味,肯定不错。可是别人不一定爱这样吃,即使有人依法吃了,吃后不觉有火腿味,也不必大惊小怪。
豆浆是中国式牛乳,早在唐宋时代已出现了。宋徽宗时的名妓李师师,婴儿时是靠它养育长大的。喝豆浆最好能就油条。油条在北魏时代就出现了,不过那时是炸成环形。后来山东的环形油条是四批。两端捏紧,可用蒲草串起带走。而南方油条则制成棒挺形,制作方便,后来终于替代了环形油条。由于单吃它不耐饥,这才跟大饼结缘,那样味儿更美,要不然怎么连上海这样繁华的大城市里的居民,还热衷于一副大饼油条和一碗豆浆呢?
老北京最想念的不是豆浆,而是豆汁,虽然豆浆也叫豆汁,但北京豆汁却以绿豆为原料,它有一股令南方人难以下咽的酸味,但喝久了就有瘾,会认定它最好喝。喝豆汁的最佳搭档应该是焦圈。程砚秩夫妇酷爱此食。程夫人病逝前不大进食,友人携豆汁、焦圈往探,老人欣慰而笑,食之甚香。
辽宁地区的煎饼果子也是合二为一的风味小吃。煎饼的原料是小米面与黄豆面,调成稀面糊后置煎盘上。旋转刮成饼,磕入鸡蛋,用小铲将它翻面,鸡蛋熟后放入油条,盖住,在上面抹甜面酱和辣椒酱,撒上葱束。卷起后即可食用。煎饼果算是天津的美点,它不同于煎饼果子的,主要是以油炸脆饼代替油条。在北京。这种小吃很受欢迎,连“老外”见了也站在街头买来吃。
北京人最热衷于吃炸酱面,出门久了,想到的就是这种面。能让人那么迷魄夺魂,必定有它的不同凡响处。刘心武就与它有不解之缘;他认为炸酱要用黄酱才好;加入的肉丁一定要肥瘦兼有才好;吃面时,夏天最好准备黄瓜、小萝卜,攥在手上边吃面边啃上一口。冬天则用大白菜、菠菜、胡萝卜,切成碎块长丝,焯后配着吃。如有大蒜,剥几瓣插着吃。更有味。
以前,我在上海延安东路一家茶馆看到新疆人卖馕,这是一种小锅盖般大的饼,撕碎了,浸在茶水中。然后吃一口饼,就羊肉串,那味遵真是好极了。看来。馕有羊肉相伴,美极!
梁实秋是美食家。他在《烙饼》中说到清油饼,山东馆子善制此饼,外面的脆硬,里面的软。最中意的吃法,是一个清油饼,一碗烩虾仁或鸡丝,浇在饼上。梁先生又回忆起旧时贫苦的北方人,他们如有两张家常饼,配上一盘摊鸡蛋(鸡蛋要摊成直径和饼一样大),把蛋放在饼上,卷起来,竖立,双手扶着,张开大嘴,左一口,右一口。中闻一口,那简直是无与伦比的一顿丰盛的大餐。眼、下,这已算不了什么。所以食物的滋味跟我们的经济条件的好坏有关。穷人心目中的美食。富人却视为贼食。
由于人的口味各不相同,所以有一句话必须记住,即“适口者珍”。尽管以上的食品为不少人称道,但还会有人不以为然。因为不适舍他的口味。例如金圣叹临刑前的遗言中说到“花生米与豆腐同食,有火腿滋味。”既然有火腿味,肯定不错。可是别人不一定爱这样吃,即使有人依法吃了,吃后不觉有火腿味,也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