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項目工程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能级提升亟需的人才。本文对项目工程师的构成要素和地方应用型大学对项目工程师的培养途径进行了研究,以此来促进项目工程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项目工程师;构成要素;培养模式
Abstract: Project Engineers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project enginee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ponent elements of project engineers and the training ways of project engineers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Project Engineer;component;training mode
引言
2017年,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一方面其代表着对原有工科的继承,一些传统工科工艺是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心血,应该被延续下去。另外一方面更代表着对学科新技术的探索,要在理论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孕育新的学科,建立新的教育理念,从而培养出能创新、会实践、讲基础、促发展的新型工科人才。本科阶段的教育一方面将学生学习方向变得具体化,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工科学生来说,由于未来就业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需求较高,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积累实践经验,因此本科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来说,都是一项重大的考验。现阶段项目工程师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且能够完成管理工作和研发报告的撰写。
1.项目工程师的构成要素
项目工程师的构成要素是指项目工程师在完成技术产品制造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应当具备的能力。
1.1知识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活动越来越复杂,工作内容也不断扩展。所以,项目工程师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复合性、现时性、应用性以及跨学科性的知识结构(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和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必须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跟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公共安全知识。
1.2能力结构
项目工程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危机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与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1.3素质结构
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项目工程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具有良好的现代工程意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
2.地方现状分析
面对沧州区域乃至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的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作为经历专科院校合并、重组、升格而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
(1)理论教学过于单一,缺乏多交叉学科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创新实践的机会少,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且实践基地的建设没有形成规模,实习内容较随意。
(3)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无法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只能做一般性内容实践和技能训练,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项目工程师培养途径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已经多达本科院校总数的三分之一,称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对传统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机制等当面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工程师培养的实践途径。
3.1立足实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总体要求,所以确立培养目标要立足我校办学实际;要立足学生学习实际;要立足企业和社会需求实际。
3.2培养方式的改革
重构课程体系,改学科知识结构为项目组合结构,实施项目教学法。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新型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选择空间,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3.3实践教学改革
主要实现教师实践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加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班等。对于学生,需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建立开放的实验教育基地;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要有层次性和连贯性。可以通过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实习等方式进行基础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输送学生分段式的企业实习模式实现高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
3.4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鼓励不同系别的学生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和有创意的组合,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设计真实项目的过程,让学生在复杂的、现实的问题中,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项目管理、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5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校企合作不紧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现象,这就要求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产学合作战略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张盼.先进装备制造业现场工程师成长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李菲.新工科背景下本科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 (9):187-188.
[3]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2012(03):7-23.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沧州师范学院教研教改项目《项目工程师构成要素及其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编号:2019JGA008)研究成果。
本论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项目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8GJJG55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付苗苗(1982.05--),女,河北沧州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
【关键词】项目工程师;构成要素;培养模式
Abstract: Project Engineers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project enginee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ponent elements of project engineers and the training ways of project engineers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Project Engineer;component;training mode
引言
2017年,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一方面其代表着对原有工科的继承,一些传统工科工艺是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心血,应该被延续下去。另外一方面更代表着对学科新技术的探索,要在理论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孕育新的学科,建立新的教育理念,从而培养出能创新、会实践、讲基础、促发展的新型工科人才。本科阶段的教育一方面将学生学习方向变得具体化,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工科学生来说,由于未来就业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需求较高,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积累实践经验,因此本科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来说,都是一项重大的考验。现阶段项目工程师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且能够完成管理工作和研发报告的撰写。
1.项目工程师的构成要素
项目工程师的构成要素是指项目工程师在完成技术产品制造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应当具备的能力。
1.1知识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活动越来越复杂,工作内容也不断扩展。所以,项目工程师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复合性、现时性、应用性以及跨学科性的知识结构(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和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必须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跟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公共安全知识。
1.2能力结构
项目工程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危机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与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1.3素质结构
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项目工程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具有良好的现代工程意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
2.地方现状分析
面对沧州区域乃至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的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作为经历专科院校合并、重组、升格而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
(1)理论教学过于单一,缺乏多交叉学科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创新实践的机会少,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且实践基地的建设没有形成规模,实习内容较随意。
(3)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无法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只能做一般性内容实践和技能训练,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项目工程师培养途径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已经多达本科院校总数的三分之一,称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对传统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机制等当面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工程师培养的实践途径。
3.1立足实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总体要求,所以确立培养目标要立足我校办学实际;要立足学生学习实际;要立足企业和社会需求实际。
3.2培养方式的改革
重构课程体系,改学科知识结构为项目组合结构,实施项目教学法。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新型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选择空间,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3.3实践教学改革
主要实现教师实践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加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班等。对于学生,需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建立开放的实验教育基地;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要有层次性和连贯性。可以通过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实习等方式进行基础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输送学生分段式的企业实习模式实现高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
3.4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鼓励不同系别的学生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和有创意的组合,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设计真实项目的过程,让学生在复杂的、现实的问题中,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项目管理、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5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校企合作不紧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现象,这就要求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产学合作战略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张盼.先进装备制造业现场工程师成长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李菲.新工科背景下本科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 (9):187-188.
[3]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2012(03):7-23.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沧州师范学院教研教改项目《项目工程师构成要素及其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编号:2019JGA008)研究成果。
本论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项目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8GJJG55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付苗苗(1982.05--),女,河北沧州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