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指英语和汉语共同作为两种教学语言,或汉语和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共同作为教学语言。我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国际交流和科技切磋扫除语言障碍。
  1929年。国际教育局在卢森堡召开的第一次双语教学会议是国际双语教育理论研究的里程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双语教育研究至今形成了三种基本取向:第一,“实践模式”取向。致力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比如澳大利亚现今实施的双语教学实验。第二,“实践 调研”取向。比如爱尔兰在1922年和1926年两次实施双语计划,并于40年代双语运动达到高潮。从60年代起,他们开始对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引进现代统计学原理,借助科学手段对测试结果进行量化和数学分析。第三,“元双语”研究取向。以双语教育研究权威柯林·贝克为代表,对双语教育涉及的变量进行分析,如研究双语能力与智商、认知发展、情感等变量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双语教学模式研究方面,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加拿大、卢森堡等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后来,新加坡、澳大利亚、芬兰、日本等许多国家借鉴上述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众多双语教学模式。根据国际普遍公认的柯林·贝克的分类方法,目前国际上典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如下:
  
  从语言观角度看,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可分为三类:第一,把语言看作问题。认为解决由少数民族语言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逐渐把少数民族语言同化为多数民族语言,即用多数民族语言统一各种少数民族语言。第二,把语言看作权利。认为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应该彻底消除对语言的偏见与歧视。第三,把语言看作资源。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与社会资源,这种资源是贯通不同文明与文化的桥梁。
  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复旦大学、南洋模范中学等一大批大学和中小学就开展了双语教学。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90年代始一些发达省市的部分中学实行了双语教育,一些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开设了一些学科双语课程。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对双语教育展开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列专著。如王斌华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余强的《双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余惠邦的《双语研究》、盖兴之的《双语教育原理》、盛德仁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究》、张谦的《双语教学论》等。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已于2000年步入老龄社会。21世纪发展老年体育,实现健康老龄化,不仅是一种体育现象,更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的全民健身热潮中,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都体现出党和国家对老年人的关心,《纲要》要求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并特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课程价值在于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因此,体育与健康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任。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摆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途径;分析    一、体育教育可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挫折有两种意义:第一,是指个体动机性行为受阻的
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差异,特别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人格差异,对教育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与普通大学学生一样要学习文化理论课,但是又要学习体育专业技术、参加运动训练。那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差异与学习差异的关系怎样呢?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因素的调查研究,试图对体育专业的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山东体育学院的2005
不分层次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由于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特征,不仅会使一些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而泯灭学生的人生智慧,也加重一些学生的学习负担。为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确立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进步。分层教学可分步骤实施:    一、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测评后进行合理分层,是教学的准备    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作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
《白雪歌送武官归京》是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一首鼎足之作,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在这首诗里,诗人从塞外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特殊环境背景的描绘。反映了军幕中的生活,衬托出对朋友的送别之情。“雪”在诗中,构成了贯串全篇的线索,并加强了抒情的形象性。  在叙事上,文章一开始从凛冽的朔风着笔,引出“雪”,描写了我国西北边塞八月飞雪的奇特景色。我们的思绪不由被带到了那个大雪纷飞的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写字具有审美功能,能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有效的写字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感受美、探索美、领悟美和表现美的能动的构建过程。写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对于小学的审美教育有着独特的意义。  但综观现今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由于应试的功利目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影响,以及上课教师对写
一、调查目    1、了解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必要,为今后聋校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依据。2、了解聋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现状。3、了解聋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心理差异以及提出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4,寻找使聋生形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调查时间    问卷调查时间(2008年9月——2009~6月)对我校9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    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语言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教学的这一理念,明确指出了识字教学的三个策略:1、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生活习惯进行识字教学。2、注重教给儿童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3、力求识用相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  对于儿童来说识字的过程主要是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实现的,在识字的过程中,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
一、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的进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要求。同时,现代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自信心不足、不善交流等现象。结合以上两犬现象背景,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     1、了解社会需求,明确教学目标。计算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