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的结果,而忽视实验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物理实验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当今社会中人应该具有的最重要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契机,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的结果,而忽视实验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2.通过设计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2.1 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演示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思维探索的第一感性材料。感性材料越丰富,兴趣就越大,主动探索的情感就越强,而兴趣和情感又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素,所以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性成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探索性”。如九年级物理的“托里拆利实验”,在演示完大气压支持着管内水银柱以后,进一步演示:(1)使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⑵将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一些,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⑶换用较细或较粗的玻璃管重做上述实验,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⑷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用塞子塞紧,从开口端向管内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学生观察水银面高度差并设疑:拔出塞子时会有什么现象?学生积极思维后再用实验验证;⑸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倒插在水槽里,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水上升?然后再实验验证。显然,在增做的演示实验中,可以激进学生对“大气压”问题的主动探索,为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及测定”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大气压”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放手让学生实验,在实验中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的过程,没有实验就谈不上创新,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探索。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认真检查每一组仪器,看每一件仪器是否能用,考虑到实验的过程中有出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具,以便及时补充更换,仪器准备完后,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研究、探索实验的问题后,教师只提出实验达到的目标,并鼓励学生去探求解疑,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情境,给学生提供问题的线索,至于怎样做就放手让学生分组或个人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猜测、探索。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如在教学八年级《电荷》一课时,实验前让学生猜测: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否吸引纸屑,为什么?学生猜测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理由是“摩擦能起电。”“摩擦能带电。”……学生在猜测中求真知,通过实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碰验电器的小钢球,验电器的小片张开)证明,得出“摩擦能使物体带电。”这一结论。之后,学生又猜测两种电的关系。学生带着问题亲手进行实验判断自己的猜测。学生用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接近;把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接近;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接近。学生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分析探索得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结论,从而解决了问题。这样有意识去让学生在教学实验中吸取自然知识,在实验教学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既要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等名方面的能力培养;既重视结论,更重视物理思维过程,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能力等的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当今社会中人应该具有的最重要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契机,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的结果,而忽视实验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2.通过设计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2.1 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演示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思维探索的第一感性材料。感性材料越丰富,兴趣就越大,主动探索的情感就越强,而兴趣和情感又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素,所以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性成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探索性”。如九年级物理的“托里拆利实验”,在演示完大气压支持着管内水银柱以后,进一步演示:(1)使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⑵将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一些,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⑶换用较细或较粗的玻璃管重做上述实验,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⑷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用塞子塞紧,从开口端向管内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学生观察水银面高度差并设疑:拔出塞子时会有什么现象?学生积极思维后再用实验验证;⑸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倒插在水槽里,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水上升?然后再实验验证。显然,在增做的演示实验中,可以激进学生对“大气压”问题的主动探索,为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及测定”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大气压”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放手让学生实验,在实验中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的过程,没有实验就谈不上创新,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探索。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认真检查每一组仪器,看每一件仪器是否能用,考虑到实验的过程中有出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具,以便及时补充更换,仪器准备完后,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研究、探索实验的问题后,教师只提出实验达到的目标,并鼓励学生去探求解疑,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情境,给学生提供问题的线索,至于怎样做就放手让学生分组或个人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猜测、探索。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如在教学八年级《电荷》一课时,实验前让学生猜测: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否吸引纸屑,为什么?学生猜测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理由是“摩擦能起电。”“摩擦能带电。”……学生在猜测中求真知,通过实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碰验电器的小钢球,验电器的小片张开)证明,得出“摩擦能使物体带电。”这一结论。之后,学生又猜测两种电的关系。学生带着问题亲手进行实验判断自己的猜测。学生用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接近;把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接近;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接近。学生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分析探索得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结论,从而解决了问题。这样有意识去让学生在教学实验中吸取自然知识,在实验教学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既要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等名方面的能力培养;既重视结论,更重视物理思维过程,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能力等的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