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的结果,而忽视实验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物理实验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当今社会中人应该具有的最重要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契机,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的结果,而忽视实验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2.通过设计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2.1 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演示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思维探索的第一感性材料。感性材料越丰富,兴趣就越大,主动探索的情感就越强,而兴趣和情感又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素,所以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性成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探索性”。如九年级物理的“托里拆利实验”,在演示完大气压支持着管内水银柱以后,进一步演示:(1)使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⑵将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一些,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⑶换用较细或较粗的玻璃管重做上述实验,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⑷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用塞子塞紧,从开口端向管内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学生观察水银面高度差并设疑:拔出塞子时会有什么现象?学生积极思维后再用实验验证;⑸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倒插在水槽里,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水上升?然后再实验验证。显然,在增做的演示实验中,可以激进学生对“大气压”问题的主动探索,为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及测定”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大气压”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放手让学生实验,在实验中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的过程,没有实验就谈不上创新,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探索。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认真检查每一组仪器,看每一件仪器是否能用,考虑到实验的过程中有出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具,以便及时补充更换,仪器准备完后,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研究、探索实验的问题后,教师只提出实验达到的目标,并鼓励学生去探求解疑,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情境,给学生提供问题的线索,至于怎样做就放手让学生分组或个人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猜测、探索。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如在教学八年级《电荷》一课时,实验前让学生猜测: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否吸引纸屑,为什么?学生猜测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理由是“摩擦能起电。”“摩擦能带电。”……学生在猜测中求真知,通过实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碰验电器的小钢球,验电器的小片张开)证明,得出“摩擦能使物体带电。”这一结论。之后,学生又猜测两种电的关系。学生带着问题亲手进行实验判断自己的猜测。学生用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接近;把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接近;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接近。学生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分析探索得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结论,从而解决了问题。这样有意识去让学生在教学实验中吸取自然知识,在实验教学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既要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等名方面的能力培养;既重视结论,更重视物理思维过程,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能力等的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①榜样教育法;②意志训练法;③行为规范法;④集体主义法;⑤对抗与竞赛法;⑥利用课堂常规和教学条件进行教育。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体育教师常年累月地辛勤工作和不断探索,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渗透 方法  1.榜样教育法  首先,利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或本区域知名的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
期刊
【摘要】开学两周后,该进行美术教材第二单元《多彩的校园生活》这章节的内容了。我把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反复琢磨了一通之后,觉得应该把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五个课时来上,也就是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一步一个台阶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逐步走上一层又一层的高度和境界。  【关键词】绘画课 《多彩的校园生活》 教学内容 五个台阶  开学两周后,该进行美术教材第二单元《多彩的校园生活》这章节的内容了。我把本单元的
期刊
【摘要】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所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发展孩子音乐才能,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①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②创设情境,辅助"灵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③强化训练,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节奏感 培养
期刊
【摘要】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关键词】幼儿 艺术 美术 创作  在学前教育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灵魂、统帅,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希望孩子们在班主任爱与责任的浇灌下,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德育 方法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灵魂、统帅,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那么如何做才能成为合格的班主任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全面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
期刊
【摘要】在高等数学基础课的授课中适当选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赛题,既能让学生看到高等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文中列举了高等数学中的三部分内容与数学建模问题的联系。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数学建模 高等数学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科学技术转化的
期刊
【摘要】在国家教育部提出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对于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教学手段的改进,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评估学生学习成就已大大包含了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执着程度、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等内含。而在实施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更应体现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观念的改变,本文试着从教学模式、教学媒体、考核教学效果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信息时代给高中美术课带来机遇和挑战,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使美术教学更直观、更形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关键词】多媒体 美术欣赏 美术教学 工艺设计  传统美术教学以 "技法培训"向以"能力培养"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悟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应从"自悟"开始。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文本有了兴趣,有了期待,那么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动,从而给"悟"带来动力。因此我们要个性化地处理教材,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领悟、达到情感的升华。  【关键词】阅读 感知 领悟 情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就说明阅读教学是语
期刊
【摘要】在现实的教育中,要实现师生的相互创造与共同成长?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势必需要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既有传统的“师道尊严”,不断加强修养,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做学生的好朋友。该关系的确立有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对学生的成才与教师的成长都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教师 学生 关系 建立 亦师亦友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