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的抑郁情绪及其调适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w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抑郁情绪在高三学生群体中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突出的心理失调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三学生抑郁情绪产生的影响及其具体表现,并着重探讨了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调适学生的抑郁情绪。
  关键词:高三;抑郁;影响;表现;调适
  一、 引言
  抑郁是眼睁睁看着绝望、挫折、失落一步步逼近,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时的情绪反应。抑郁是心理失调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并且已经成了年轻化的流行病,在学生群体中大肆蔓延。进入高三,面对高考,很多同学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因为心理负担过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它们表现在持久的情绪低落、伴有焦虑、认知障碍、身体不适、睡眠障碍等。在整个高中阶段,这一时期的抑郁情绪最为突出,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所以,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应得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广泛重视。文章主要分析高三学生抑郁情绪产生的影响及其具体的表现,并且探讨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以及面对心理抑郁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调适策略。
  二、 抑郁情绪的影响及表现
  (一)抑郁会影响认知
  首先,人在抑郁时思维方式会扭曲,会对所做的事情进行错误归因。进入高三,面对一次次的考试失利或者面对学习上的“高原现象”,在抑郁情绪的影响下,有些同学不把自己的成绩不好归因于努力不够,学习方法欠缺,效率不高,而是把它归咎于自己的资质平平,对于高考,他们感到毫无希望,或者感觉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其次,抑郁使人在评价自己时会产生泛化特性。有些同学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会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认为即使再多的努力也是浪费时间;有些同学会因为学习上的失败进而否定自己的全部,认为自己是个完完全全的失败者,或者有些同学总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并且自卑、自责。这时,悲观的情绪会占据主导地位,你会以阴暗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在你眼中比现实更加惨淡晦暗。另外,长期处在抑郁这种负面情绪的学习情境下,它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迟钝和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思维力下降,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
  (二)抑郁会影响情绪
  人在抑郁时会感到悲哀、消沉、绝望,经常会感到前途不可捉摸,失去信心,情绪低落。你会突然神经质的有一种想哭的感觉,甚至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生活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变得无趣;有些同学会对学习的兴趣减退甚至丧失,表现出厌烦、冷淡。
  人在抑郁时还伴有焦虑和恐惧。面对日益临近的高考,面对高强度的学习,有些同学会变得焦躁不安、慌乱,“总想做什么,又不知做什么”。恐惧是潜藏已久的忧虑。因为对前途的忧虑,提前预想到自己考上大学的希望非常的渺茫,有些同学害怕面对现有的一切,所以,他们选择了逃避。他们害怕上课,因为看到其他同学勤奋拼搏的样子,他们会产生恐慌感;一到考试,他们就以各种理由请假,因为他们害怕看到自己可怜兮兮的成绩;他们甚至害怕来到学校,经常出现旷课,中途逃学的现象。
  人在抑郁时还容易被激惹。因为当我们面临恶劣心境时,产生烦恼和愤怒的阀值会降低,自我压抑的情绪会突然爆发。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同学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情绪失控,出现争辩、争吵的情形。
  (三)抑郁会改变行为
  抑郁会使一个人变得消极被动、优柔寡断,它使一个人失去奋斗进取之心,遇到一点小的挫折就轻易放弃。对有些同学而言,学习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上学仅仅成了一个机械的过程。或者,有些同学一到高三就变得整日郁郁寡欢,不爱与别的同学说话,沉默孤僻,人际关系非常被动。
  (四)抑郁会影响身体
  人在抑郁时就会食欲下降,吃不下饭,经常失眠。进入高三,有些同学会发觉自己每天都醒的很早,晚上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们根本无法保证有效的睡眠时间。这种情形会使学生神经衰弱,精神不能集中,浑身疲惫。
  (五)抑郁对女生的影响更为严重
  按照权威的调查统计显示,抑郁男女患病比例是1∶2,也就是说在学生群体中,女生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这与男女学生对待抑郁的方式不同有很大的关系。男生在心理负担过重时有更多的宣泄途径,女生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她们必须要乖巧听话,她们主要通过追本溯源的思索。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反刍现象。你想的越多,抑郁程度越深。
  三、 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
  (一)性格因素
  一般抑郁情绪比较严重的同学都比较内向,缺乏自信,优柔寡断,多愁善感,过于追求完美或者依赖性强等。这些同学在思考问题时大都会倾向于悲观的思维方式。因此,随着高三外部压力的加大,这些同学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二)學习因素
  首先,繁忙的学习压力是学生产生心理抑郁的关键所在。一到高三,学生的所有时间几乎都被学习所充塞,没有了娱乐和休闲的时间。过重的学习负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要。学生就像被上紧的发条,疲于奔命,喘不过气来,根本就没有心理缓冲和调节的时间,再加上高考升学带来的压力,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在所难免。其次,过高的目标造成学生心理紧张、疲惫。有些同学给自己制订的预期目标过高,对考试看的过重,但每次考试每每事与愿违。这就产成了自我实现与考试成绩的冲突。如果这些同学长时间成绩没有显著提高,就会产生消极的观念和情感体验,从而加剧抑郁的情绪。
  (三)家庭因素
  一到高三,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很多家长看来,高考决定着孩子的最终走向,高三一年是孩子最为关键的一年,因此他们有意无意的会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一般家长在施加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上会走进两种误区:1. 诉苦;2. 威胁。家长过高的期望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种方式会使孩子对前途感到不可捉摸,失去信心,产生抑郁情绪。
  (四)社会因素
  应试教育灌输给学生的思想就是只有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才是学业的成功者,而社会对一个高中学生成功的定义也是“金榜题名”或“鲤鱼跃龙门”。整个社会为学生设定的价值取向与应试教育的观念不谋而合,这无异于给学生戴上了一个欲罢不能的“紧箍咒”。高考的选拔性功能,我们对高考的功利性考虑,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业竞争的残酷性,并且现在就业压力的严峻形势都迫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所以,学生的身心发展难以获得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四、 抑郁情绪的调适策略
  高考,首先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针对学生存在的抑郁情绪,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呢?学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学校和家庭都应该采取一些积极地措施形成合力,学生自己也要积极地改变自己。所以,我们可以将学生抑郁情绪的调适分为学校、家庭的外在调适和学生的自我调适两个层面。
  外在调适: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成功和成才观
  现在整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实都在妖魔化高考,灌输给学生的信念是,只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才是成功和成才的保证。这种信念的灌输使得高三学生面对高考时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各种负面情绪自然与日剧增。所以,我们必须要淡化学生对高考的极端功利性的考虑,告诉学生成功有很多选择的可能性,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我们必须要强调高考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考验。
  (二)营造温馨积极的氛围,淡化学生的抑郁情绪
  学校层面:到了高三阶段,班主任应该提倡“群雁齐飞,一个不落”,尤其不放弃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使得勤奋努力成为班级文化的主流。只有每一位同学都能竭尽全力,拼命一搏,才不会产生荒废、虚度的感觉,才会感到自己过的充实,不会产生抑郁的情绪。
  家庭层面:高三学生在学校当中本来就不堪重负,所以家庭应该成为他们缓解压力的港湾。父母亲应该创造一个和谐、友好、平等的家庭氛围,而不是制造紧张的气氛加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时一个温情的或者激赏的眼神,胜过千言万语。
  (三)合理定位,挖掘潜能;提高成绩,培养自信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定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只有学生的学习在不断进步,学生才能建立自信,才会淡化和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我们现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孩子寻找问题和不足,共同商量研究对策,制订一个近期的可以实现的目标,坚定孩子的信心。
  (四)教会学生正确看待考试
  教会学生多做自我比较,少做横向比较,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尤其是要淡化对高考的功利性的考虑,强调高考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考验。
  (五)班主任需要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班主任在调节学生抑郁情绪上起着“主心骨”的作用。班主任需要通過主题班会、周记、交互信件、谈心等多种方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教会学生把握情绪,学会自我调控。首先,帮助学生辩证认识适度与过度的关系。对于高三的学生,心理出现起伏很正常,一个人不可能一直处于亢奋期,但长时间出现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就要进行情绪调控。其次,教会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激励。比如,我曾用两首歌来形容学生的自我暗示,面对学习和考试,学生的态度应该是“我不怕不怕啦”,而不是“伤不起”。
  自我调适:
  (六)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精神状态,及时进行家校联系
  除了学校、家庭进行积极有效的外在调适外,学生在感到自己出现抑郁情绪时也应该做出积极的改变。学生自己必须要认识到,轻度的抑郁是由悲观的思维方式造成的,那些习惯性的信念通常不是真的,只是个人的主观看法而已。所以,学生要进行认知重建。理性的自我认知可以改变一个人对失败、打击、失落、无助的抑郁情绪。首先,学生要学会质疑引起自己抑郁的那些假设,进行重新归因;其次,学会控制思考的内容,把自己从抑郁的想法中解救出来。学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陷入到悲观的思绪当中,而应该从好的、积极的方面看待目前发生的一切。最后,一定要学会自我激励。只有不断地自我激励,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你才能获得持久的内驱力,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即使遇到暂时的挫折,也能进行有效的心理防御。
  参考文献:
  [1]易法建,冯正直,等.心理医生[M].重庆出版社,2007.
  [2]马丁·塞利格曼.认识自己,接纳自己[M].北方联合出版传媒万卷出版公司,2010.
  作者简介:
  马劭君,甘肃省临夏市,甘肃省临夏市临夏中学新校区地理组。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推广以来,已较大改变了我国的传统教育现状,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更是迫切希望紧跟教改形势,改变教育观念,通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研究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课堂”“开放课堂”“高效课堂”。本文提出了构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教学方法,对如何构建快乐、开放、高效的课堂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一、 密切师生
摘 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所关注的,教会学生选用数字化工具,迁移已有的知识,与时俱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字化工具;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下,多媒体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学生的学习环境已然不同,工具与资源越来越数字化。新时代的学生学习环境充满着数字化工具与资源,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学生对于数字化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是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共同结果,这
摘 要:幼儿在生活当中非常愿意和大自然亲近,与此同时,大自然当中的万事万物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些创作材料。在幼儿园当中,也有许多的花草树木,应该促使幼儿去积极探索,必须做好充分地引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及艺术创作能力。  关键词:自然材料;艺术创想;具体措施  自然材料主要有:树枝、花茎、树叶等;自然生存环境类如:沙子、泥土、水、石子等;动物类有小昆虫等,这些自然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该学科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抽象能力有一定要求。要求是固定的,而人的才能却不尽相同。两者矛盾使得学困生的存在成为必然。一旦教师未对学困的转化引起重视,学困生成绩难以提升,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是放弃。因此,教师需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有效地因材施教,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文章就学困生的概述以及特点进行阐述,分析数学学困生学习的原因,提出转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拓展课程已经进入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乐高机器人课程以角落课程的形式走进校园,在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践基础上,不断挖掘乐高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特色。乐高课程不仅帮助学生研究机器人设计制作的相关原理和基础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玩耍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与协作能力等,是集趣味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新型高效课程,需要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持续
摘 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了当代教育教学的主题,新课改以后,我们一直在倡导要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便能够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让学生渐渐成长为智力与品德全面发展的、国家与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但是在成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德育仍然呈现不平衡的状态,且有越来越倾向治理教学的趋势,文章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探讨初
摘要:随着“立德树人”口号的提出,“全学科育人”思想也成为主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肩负起实施德育教育的时代使命,全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其中,语文课程本身就同时具备人文性、工具性的教育作用,本身便蕴藏着丰富的文明成果、人文智慧,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而在诵读活动中,学生也能受到思想熏陶、美学启发,可以同时整合智育与德育活动,让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文章将客观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诵读活
摘 要:小学语文课的宗旨是学生可以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从而使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得到综合性的提升与发展。而基于深度學习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将这宗旨完美的体现出来,深度学习主要强调的是小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与运用,充分地发挥了语文的工具性;而且深度学习对于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能力有很重要的影响,可以实现语文课程
摘 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就是那把“刀”,磨得锋不锋利,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效率。如何磨好预习的“刀”,则需要教师在预习上下足功夫,重视预习,思考预习,反思预习,让预习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让课堂的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文章通过分析预习存在的多种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讲解多种预习方式,旨在丰富教师的预习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  关键词:预习多样化;提高兴趣;有
摘 要: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是需要充分认识幼儿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案。一般来说,幼儿教师教学的主要工作便是促进其智力发展,培养其动手能力。其中,就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来说,教师完全可以在区域游戏中利用生活化材料进行教学,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感,提高教学的质量。文章主要围绕这一内容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游戏;生活化材料;幼儿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