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管理资源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
结果:60例精神科患者经过循证护理后,46例有效,9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7%,护理满意度为96.7%。
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模式,不仅对精神科患者病情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科 护理管理 循证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78-02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遵循循证思想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护理管理工作。通过在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精神科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同时有利于医院护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就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60例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管理资源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在22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岁;病程在3.5至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8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有13例,抑郁症有17例,妄想症有7例,惊恐症有6例,老年痴呆有3例,自闭症6例,疑病症8例。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调查问卷收集资料。由医院护理部协助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收回。问卷附有调查目的与内容的解释,获得知情同意后采用无记名填写方式调查。资料收集后,采用双盲法对被测者护理疗效进行评定,随后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
1.2 护理管理方法。
1.2.1 健康教育。由于大多数患有精神病病人均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医护人员即使不断重复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能够记住的知识也很少,特别对于痴呆症、精神分裂症等存在认知障碍患者,健康教育与指导效果非常不理想,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护理资源,同时与患者需求相背离。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将循证思想作为临床护理依据,通过对病人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后,选择认知能力良好、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作为健康教育和指导的对象,并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方法[1]。
1.2.2 知识宣传。大多数精神病患者临床症状难以控制,并受到病程的迁延,导致认知功能严重衰退,同时也因为社会、家庭、就业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所以单一性的讲授健康知识宣传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再者,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到临床症状的影响,常常会对医护人员护理行为做出不理会或者抗拒的心理。为了防止患者认知功能衰退,护理人员在循证思想上,采用图片、影像、杂志等宣传形式,提高患者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1.2.3 分期护理。精神病患者病情变化过程可分为急性发作期、病情稳定期、病情反复期或者病情康复期,且每个时期临床症状均不同。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在循证思想前提下,依据患者临床症状、病情状况等,提出可行性、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解决不同时期存在的护理问题,同时满足不同时期患者的需求,提高了临床护理的人性化和科学性。
1.2.4 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即通过对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验证,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例如,通过循证理论证实,对精神病患者鼻饲插管治疗、缓泻剂合理使用、约束带安全使用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使得临床护理方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又如,精神病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行为紊乱、感知障碍等,在使用药物治疗后,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注重循证护理思想,运用自身护理经验,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评估,并及时发现患者阳性症状,及时给予处理,以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2]。
1.2.5 家属沟通。患者家属的支持和爱护对患者病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家属在看到患者反复发病后,慢慢失去了治疗信心,并感受身心疲惫,甚至对患者不管不顾。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医护人员必须以循证护理思想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并与不同背景、文化层次的家属进行积极交流和沟通,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2 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BPRS减分率≥75%;显效:50%≤BPRS减分率<75%;有效:25%≤BPRS减分率<50%;无效:BPRS减分率<25%。60例精神科患者经过循证护理后,46例治愈,9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7%,护理满意度为96.7%。
3 讨论
循证护理主要是指遵循证据的一种护理方法,是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形式[3]。从真实性来看,循证护理可理解为准确、谨慎、合理的运用现阶段最好的护理研究,并依据医护人员临床经验和技能,对患者病情、需求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指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
本研究在遵循循证护理思想上,对60例精神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知识宣传、分期护理、护理干预、家属沟通等护理措施,并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46例有效,9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7%,护理满意度为96.7%。
总之,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模式,不仅对精神科患者病情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孟江红,鲁清,陈宝芬.循证护理在临床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9(02):87-88
[2] 唐国梅.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12(09):76-78
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管理资源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
结果:60例精神科患者经过循证护理后,46例有效,9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7%,护理满意度为96.7%。
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模式,不仅对精神科患者病情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科 护理管理 循证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78-02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遵循循证思想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护理管理工作。通过在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精神科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同时有利于医院护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就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60例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管理资源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在22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岁;病程在3.5至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8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有13例,抑郁症有17例,妄想症有7例,惊恐症有6例,老年痴呆有3例,自闭症6例,疑病症8例。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调查问卷收集资料。由医院护理部协助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收回。问卷附有调查目的与内容的解释,获得知情同意后采用无记名填写方式调查。资料收集后,采用双盲法对被测者护理疗效进行评定,随后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
1.2 护理管理方法。
1.2.1 健康教育。由于大多数患有精神病病人均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医护人员即使不断重复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能够记住的知识也很少,特别对于痴呆症、精神分裂症等存在认知障碍患者,健康教育与指导效果非常不理想,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护理资源,同时与患者需求相背离。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将循证思想作为临床护理依据,通过对病人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后,选择认知能力良好、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作为健康教育和指导的对象,并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方法[1]。
1.2.2 知识宣传。大多数精神病患者临床症状难以控制,并受到病程的迁延,导致认知功能严重衰退,同时也因为社会、家庭、就业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所以单一性的讲授健康知识宣传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再者,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到临床症状的影响,常常会对医护人员护理行为做出不理会或者抗拒的心理。为了防止患者认知功能衰退,护理人员在循证思想上,采用图片、影像、杂志等宣传形式,提高患者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1.2.3 分期护理。精神病患者病情变化过程可分为急性发作期、病情稳定期、病情反复期或者病情康复期,且每个时期临床症状均不同。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在循证思想前提下,依据患者临床症状、病情状况等,提出可行性、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解决不同时期存在的护理问题,同时满足不同时期患者的需求,提高了临床护理的人性化和科学性。
1.2.4 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即通过对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验证,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例如,通过循证理论证实,对精神病患者鼻饲插管治疗、缓泻剂合理使用、约束带安全使用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使得临床护理方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又如,精神病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行为紊乱、感知障碍等,在使用药物治疗后,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注重循证护理思想,运用自身护理经验,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评估,并及时发现患者阳性症状,及时给予处理,以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2]。
1.2.5 家属沟通。患者家属的支持和爱护对患者病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家属在看到患者反复发病后,慢慢失去了治疗信心,并感受身心疲惫,甚至对患者不管不顾。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医护人员必须以循证护理思想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并与不同背景、文化层次的家属进行积极交流和沟通,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2 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BPRS减分率≥75%;显效:50%≤BPRS减分率<75%;有效:25%≤BPRS减分率<50%;无效:BPRS减分率<25%。60例精神科患者经过循证护理后,46例治愈,9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7%,护理满意度为96.7%。
3 讨论
循证护理主要是指遵循证据的一种护理方法,是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形式[3]。从真实性来看,循证护理可理解为准确、谨慎、合理的运用现阶段最好的护理研究,并依据医护人员临床经验和技能,对患者病情、需求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指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
本研究在遵循循证护理思想上,对60例精神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知识宣传、分期护理、护理干预、家属沟通等护理措施,并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46例有效,9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7%,护理满意度为96.7%。
总之,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模式,不仅对精神科患者病情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孟江红,鲁清,陈宝芬.循证护理在临床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9(02):87-88
[2] 唐国梅.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12(09):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