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从而使其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也做了很多努力。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就包括本文所探讨的学风问题。传媒类高校的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不配合、冷漠的态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的关键问题。根据涂尔干的经典研究范式,一个社会事实的起源应该到先于它的社会事实中去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关键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从学生方面找原因,应该从教师方面去找根本的解决办法。基于此种考量,本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几条对策建议,希冀据此可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及课程的成效。
关键词:传媒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关键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从而使其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人民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来都为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和高校领导所重视。2005年以来,成建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省、市、教育部的培训充分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也做了很多努力。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就包括本文所探讨的学风问题。传媒类高校作为主要培养传媒人才的高校,一方面,与其他类别的普通高校相比,由于未来的传媒人才担负着强烈的政治责任,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另一方面,由于传媒类高校的专业涵盖了文科、理工科、艺术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度、效果相应增加。2010年上半年,笔者和部分学生对北京某传媒类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进行了参与观察调查。调查发现: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对待、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缺勤、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堂互动不积极。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不配合、冷漠的态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的关键问题。
笔者安排作参与观察作业的杨、邵两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作了如下分析:
“实地观察后,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并不是很乐观。其面临的困境有:第一,由于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不足,所以学习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第二,有些学生抱着只为学分而来上课的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专业课那么繁琐和重要,只要及格有学分就好,这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然成为了学生休息的课堂。”
“从我们观察的情况可以判断,部分同学听课的效率非常差,几乎变成了一种自习,仅愿维持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课程的最低限度的秩序,使其内容无异于伦为形式,除了考试前能迫使学生进行突击背诵以外,基本不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效果。在我国的政治思想教育体系中,针对学生长期定义式、论断式的讲述,有可能使学生逐渐积累起质疑心理和抵触抗拒情绪。”
既然传媒类高校的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不配合、冷漠的态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的关键问题,那么,就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态度、动机的改变并非易事,需要做科学的设计和考量,还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验证,否则就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也就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关键问题的解决对策就应该定位于怎样改变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不配合、冷漠的态度方面来。根据涂尔干的经典研究范式,一个社会事实的起源应该到先于它的社会事实中去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关键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从学生方面找原因,应该从教师方面去找根本的解决办法。基于此种考量,本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希冀据此可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及课程的成效。
一、从内在动机角度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计方面,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興趣
动机是学习的前提。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想学好一门课是相当难的。
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认同感,改变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漠然态度,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且有针对性地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契合他们的求知面向进行授课,从而吸引他们的兴趣。否则,老师讲,学生不听,各安其位,各行其道,讲和听貌合神离、两张皮,老师在课堂上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学风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
在2010年10月所做的一份问卷调查中,回答“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何改进建议?”这个开放性问题的时候,有些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作出了如下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吸引力、说服力方面的问题的回答:
“变换教学模式吧,现有的太枯燥”;
“老师需更加有能力,使得同学们能听得进去”
“内容太形式化,很假,难以深入人心”,
“贴近生活,不要空泛,激发学生兴趣”
“讲课形式太过单一,即便是网络授课,也缺乏新意,只是把大量文字放在网上,试问,如果没有浓厚兴趣,谁愿意看?”
“有创意地讲授,有活力,有新鲜感,能够引起我们大学生的兴趣”
“希望课堂上以理论创新探究为主,而不只是老师的主动死板灌输,学生的只为应试,没有调动积极性”。
“可以以丰富的形式,书本只是为了考试的理论,要真正理解还要看课堂”。
大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传媒类大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这是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上课前都需要做的功课。不知道学生关心的是什么,就不可能使讲课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也就不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课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更需要想方设法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学生喜欢的某些专业课,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相比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二、从形式角度看,要设计能够使学生有参与动力的教学方式
引进主体间性的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非常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只有把教师和学生都看成是主体,才能真正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有现实意义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讨论,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比如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研究式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等方法、原则即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未来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还要能够善于联系实际,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某传媒类高校某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发挥传媒类专业学生的特长,在课堂内安排了“时事播报与分析”环节,吸引了不少同学的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从教师内功方面看,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使其所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深度、有水平
传媒类高校的学生对深刻的理论有迫切的需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传媒技术、报道技巧,还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但由于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简单化地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讲授浅尝辙止,使之缺失了理论厚重感,使学生也简单化地对待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里,教师要首先有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带着理论问题进行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思想政治理论课决不是让学生背诵一大堆概念、原理的死的教条,而是能够运用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问题意识来源于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深入探讨,体现为教师利用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在这方面,北京理工大学的崔建霞老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树立了榜样。
“同学们,马克思是谁?马克思主义又是什么?自古至今,自西而東,各种主义和理论千流百派,为什么东方的一个大国的执政党要把来自于西方的理论写进党章、载入宪法,成为一个党、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这种选择中,被选的一方具备了什么特质而走进选择者的视野?在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当今理论世界、马克思的思想究竟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而使马克思在20世纪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思想家’的第一人?”
抑扬顿挫的声调,激情而又庄重的表情,适时做出的手势,使教室里静得不可思议,同学们凝神静听讲台上崔老师一连串的发问。紧接着,崔老师如同层层剥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求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其间,同学们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有时还被崔老师的幽默诠释逗得哈哈大笑。
理性与感性并融,激情与幽默并重,难怪在教务处组织的学生对教师评估打分中,崔建霞的得分高达96.4分。学生评价道:‘老师是个十分幽默的好老师,讲课的方法生动,就像谈话节目一样贴近我们’‘老师思想有深度,所讲的知识让人愿意接受,上这样的课很有收获。’”
四、从教师的内在素养方面看,应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程的信念和信心
有些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不仅理解上没有深度,而且在信念、信心方面也存在问题,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可想而知。所以,教育人者首先自己要做到真讲、真信。“让有道德的人来讲道德,有纪律的人来讲纪律,说服力和感染力会大大增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知行合一这一主题,知、行两分不能算作真正的知。教师如果只“知”不“行”,那他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个人。在传媒类高校,尤其要强调教师的政治素养。在此基础上才能谈有效地引导传媒学子的思想政治素养。
总之,“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传媒类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内在、外在素质与能力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风至关重要。
当然,对于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中不尽如人意之处的责任,不能仅归于教师一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环境、社会风气及环境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不是孤立的,它是生长、嵌入在学校、社会的大环境之中的。如果仅有教师的努力,其他的方面则不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风建设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文军主.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方世南.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7-18.
[3]中国教育报[M].2009-04-28.
[4]公方彬.与青年谈人生[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传媒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关键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从而使其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人民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来都为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和高校领导所重视。2005年以来,成建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省、市、教育部的培训充分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也做了很多努力。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就包括本文所探讨的学风问题。传媒类高校作为主要培养传媒人才的高校,一方面,与其他类别的普通高校相比,由于未来的传媒人才担负着强烈的政治责任,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另一方面,由于传媒类高校的专业涵盖了文科、理工科、艺术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度、效果相应增加。2010年上半年,笔者和部分学生对北京某传媒类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进行了参与观察调查。调查发现: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对待、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缺勤、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堂互动不积极。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不配合、冷漠的态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的关键问题。
笔者安排作参与观察作业的杨、邵两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作了如下分析:
“实地观察后,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并不是很乐观。其面临的困境有:第一,由于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不足,所以学习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第二,有些学生抱着只为学分而来上课的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专业课那么繁琐和重要,只要及格有学分就好,这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然成为了学生休息的课堂。”
“从我们观察的情况可以判断,部分同学听课的效率非常差,几乎变成了一种自习,仅愿维持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课程的最低限度的秩序,使其内容无异于伦为形式,除了考试前能迫使学生进行突击背诵以外,基本不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效果。在我国的政治思想教育体系中,针对学生长期定义式、论断式的讲述,有可能使学生逐渐积累起质疑心理和抵触抗拒情绪。”
既然传媒类高校的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不配合、冷漠的态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的关键问题,那么,就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态度、动机的改变并非易事,需要做科学的设计和考量,还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验证,否则就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也就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关键问题的解决对策就应该定位于怎样改变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不配合、冷漠的态度方面来。根据涂尔干的经典研究范式,一个社会事实的起源应该到先于它的社会事实中去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关键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从学生方面找原因,应该从教师方面去找根本的解决办法。基于此种考量,本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希冀据此可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及课程的成效。
一、从内在动机角度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计方面,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興趣
动机是学习的前提。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想学好一门课是相当难的。
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认同感,改变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漠然态度,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且有针对性地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契合他们的求知面向进行授课,从而吸引他们的兴趣。否则,老师讲,学生不听,各安其位,各行其道,讲和听貌合神离、两张皮,老师在课堂上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学风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
在2010年10月所做的一份问卷调查中,回答“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何改进建议?”这个开放性问题的时候,有些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作出了如下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吸引力、说服力方面的问题的回答:
“变换教学模式吧,现有的太枯燥”;
“老师需更加有能力,使得同学们能听得进去”
“内容太形式化,很假,难以深入人心”,
“贴近生活,不要空泛,激发学生兴趣”
“讲课形式太过单一,即便是网络授课,也缺乏新意,只是把大量文字放在网上,试问,如果没有浓厚兴趣,谁愿意看?”
“有创意地讲授,有活力,有新鲜感,能够引起我们大学生的兴趣”
“希望课堂上以理论创新探究为主,而不只是老师的主动死板灌输,学生的只为应试,没有调动积极性”。
“可以以丰富的形式,书本只是为了考试的理论,要真正理解还要看课堂”。
大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传媒类大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这是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上课前都需要做的功课。不知道学生关心的是什么,就不可能使讲课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也就不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课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更需要想方设法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学生喜欢的某些专业课,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相比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二、从形式角度看,要设计能够使学生有参与动力的教学方式
引进主体间性的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非常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只有把教师和学生都看成是主体,才能真正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有现实意义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讨论,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比如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研究式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等方法、原则即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未来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还要能够善于联系实际,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某传媒类高校某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发挥传媒类专业学生的特长,在课堂内安排了“时事播报与分析”环节,吸引了不少同学的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从教师内功方面看,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使其所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深度、有水平
传媒类高校的学生对深刻的理论有迫切的需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传媒技术、报道技巧,还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但由于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简单化地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讲授浅尝辙止,使之缺失了理论厚重感,使学生也简单化地对待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里,教师要首先有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带着理论问题进行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思想政治理论课决不是让学生背诵一大堆概念、原理的死的教条,而是能够运用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问题意识来源于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深入探讨,体现为教师利用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在这方面,北京理工大学的崔建霞老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树立了榜样。
“同学们,马克思是谁?马克思主义又是什么?自古至今,自西而東,各种主义和理论千流百派,为什么东方的一个大国的执政党要把来自于西方的理论写进党章、载入宪法,成为一个党、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这种选择中,被选的一方具备了什么特质而走进选择者的视野?在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当今理论世界、马克思的思想究竟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而使马克思在20世纪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思想家’的第一人?”
抑扬顿挫的声调,激情而又庄重的表情,适时做出的手势,使教室里静得不可思议,同学们凝神静听讲台上崔老师一连串的发问。紧接着,崔老师如同层层剥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求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其间,同学们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有时还被崔老师的幽默诠释逗得哈哈大笑。
理性与感性并融,激情与幽默并重,难怪在教务处组织的学生对教师评估打分中,崔建霞的得分高达96.4分。学生评价道:‘老师是个十分幽默的好老师,讲课的方法生动,就像谈话节目一样贴近我们’‘老师思想有深度,所讲的知识让人愿意接受,上这样的课很有收获。’”
四、从教师的内在素养方面看,应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程的信念和信心
有些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不仅理解上没有深度,而且在信念、信心方面也存在问题,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可想而知。所以,教育人者首先自己要做到真讲、真信。“让有道德的人来讲道德,有纪律的人来讲纪律,说服力和感染力会大大增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知行合一这一主题,知、行两分不能算作真正的知。教师如果只“知”不“行”,那他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个人。在传媒类高校,尤其要强调教师的政治素养。在此基础上才能谈有效地引导传媒学子的思想政治素养。
总之,“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传媒类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内在、外在素质与能力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风至关重要。
当然,对于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中不尽如人意之处的责任,不能仅归于教师一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环境、社会风气及环境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不是孤立的,它是生长、嵌入在学校、社会的大环境之中的。如果仅有教师的努力,其他的方面则不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风建设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文军主.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方世南.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7-18.
[3]中国教育报[M].2009-04-28.
[4]公方彬.与青年谈人生[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