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班小敏是一名独生女,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由于该生入学时年龄较小,因此,她对学习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学习要在老师、家长的特别看管下才能完成,行为举止也总比别人慢好多,自理能力较差,与同学相处不融洽,而常常的批评又使她的自信心逐渐丧失,她成了我的一块“心疾”。
开展责任教育实验以来,我尝试着让墙上的评比台走进学生的中间,争做身边的“小标兵”便是我的实践。在每个学生的书桌上摆放一个“我是责任小标兵”的座牌,只要下午放学前座牌没有撤掉的学生就被评为当天的小标兵,连续一周者还会得到其它的奖励。在同学们你争我赶的做着各个方面的小标兵时,我发现小敏也在努力,可是每天中午前,座牌还是被拿下,很少被评为小标兵。看到她一脸无奈的神情,我想起了一句话:“及时有效的给予是最大的帮助”。想到这儿,我一改以往的批评,走过去说,“小敏,我一直在观察你,发现你已经进步了很多,虽然你还没当上真正的小标兵,但是在我的心里你已经是了,明天我会多给你一次机会,你要把握好啊。”看到小敏湿润的眼睛,我想我做对了。第二天放学前,我照例检查到小敏时,惊喜地发现她的座牌端正地立在书桌上。我刚想好好表扬她。“老师,小敏的座牌早应该被撤下了,她的桌下有纸屑……”一个声音引发了同学们的议论,此时小敏也低下了头。难道事情真的是这样?我一边示意同学们安静,一边看了看小敏,小敏胆怯地低声说道:“老师,您说过要多给我一次机会的。”我仔细查看了她的书桌,的确非常整洁,又询问了班长及旁边的同学,得到的结果是,除了桌下有一点纸屑外,她没有象以前那样上课东张西望,课堂练习拖拖拉拉,桌上桌下凌乱不堪……没想到这多一次的机会,却抵得上我无数次苦口婆心地说教,让小敏有了改变。于是我郑重地表扬了她。从这一事件后,小敏变了,我的实验奏效了。半月后,我让她当班级卫生监督员,只要她做到一点,我就鼓励她,对她的缺点我也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如今她每天都是班级的“小标兵”,她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自信心真正地树立起来了。
案例中的小敏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任何事责任心不强,所以采用一般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不明显。当老师不予批评,而是又给她一次参与评比活动的机会时,小敏表现得很主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培养学生责任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主动参与,积极承担任务,敢于负责,从而增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充分利用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开展责任教育实验以来,我尝试着让墙上的评比台走进学生的中间,争做身边的“小标兵”便是我的实践。在每个学生的书桌上摆放一个“我是责任小标兵”的座牌,只要下午放学前座牌没有撤掉的学生就被评为当天的小标兵,连续一周者还会得到其它的奖励。在同学们你争我赶的做着各个方面的小标兵时,我发现小敏也在努力,可是每天中午前,座牌还是被拿下,很少被评为小标兵。看到她一脸无奈的神情,我想起了一句话:“及时有效的给予是最大的帮助”。想到这儿,我一改以往的批评,走过去说,“小敏,我一直在观察你,发现你已经进步了很多,虽然你还没当上真正的小标兵,但是在我的心里你已经是了,明天我会多给你一次机会,你要把握好啊。”看到小敏湿润的眼睛,我想我做对了。第二天放学前,我照例检查到小敏时,惊喜地发现她的座牌端正地立在书桌上。我刚想好好表扬她。“老师,小敏的座牌早应该被撤下了,她的桌下有纸屑……”一个声音引发了同学们的议论,此时小敏也低下了头。难道事情真的是这样?我一边示意同学们安静,一边看了看小敏,小敏胆怯地低声说道:“老师,您说过要多给我一次机会的。”我仔细查看了她的书桌,的确非常整洁,又询问了班长及旁边的同学,得到的结果是,除了桌下有一点纸屑外,她没有象以前那样上课东张西望,课堂练习拖拖拉拉,桌上桌下凌乱不堪……没想到这多一次的机会,却抵得上我无数次苦口婆心地说教,让小敏有了改变。于是我郑重地表扬了她。从这一事件后,小敏变了,我的实验奏效了。半月后,我让她当班级卫生监督员,只要她做到一点,我就鼓励她,对她的缺点我也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如今她每天都是班级的“小标兵”,她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自信心真正地树立起来了。
案例中的小敏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任何事责任心不强,所以采用一般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不明显。当老师不予批评,而是又给她一次参与评比活动的机会时,小敏表现得很主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培养学生责任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主动参与,积极承担任务,敢于负责,从而增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充分利用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