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科学发展畜牧业对于有效保障国家食品卫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农村的养殖业已逐步从传统的、分散的饲养方式向规模化、工厂化发展,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畜牧兽医卫生防疫工作是成为重中之重。任何一个地方不论经济如何发达,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肉、蛋、奶等畜禽产品。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疾,确保无公害畜产品输出,是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大事。
1 农村畜牧卫生防疫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畜牧卫生防疫标准体系不健全,与养殖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动物疾病防疫、扑灭和控制方面缺乏有力的政策措施;在动物饲养、运输、屠宰以及动物产品加工及其运输环节方面,缺少监控和防范力度;在动物疫病诊断方面,兽医工作站手段和设备比较落后,检疫水平较低。
1.2 农村畜牧兽医站防疫力量薄弱,工作人员较少,且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基层畜牧兽医站除了负责动物防疫工作外, 还承担技术培训、品种改良、良种繁育及动物医疗等大量工作,人手远远不够,这就大大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1.3 政府对农村畜牧卫生事业投入不足,造成畜牧兽医积极性不高。目前,乡镇畜牧兽医的工资经费主要靠财政给予补助。由于投入不足,导致防疫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疫情监测、通报系统经常出现漏洞。由于缺少经费,畜牧兽医站缺乏开展工作的必要基础设施,特别在疫病诊断、化验设备方面存在短缺。防疫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还出现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业务的混合,造成一些防疫人员往往专注于经营性业务而放松了公益性防疫,也造成了防疫职能的缺位。
1.4 农村乡镇现有的畜牧兽医人员专业素质比较偏低,不能适应现今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部分乡镇的畜牧兽医人员大部分是兼职防疫员。一边种地,一边搞防疫,有一部分还是从社会上招聘的临时人员,并且大都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学历教育,缺乏对动物疫病诊断和监测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致使防疫的密度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1.5 动物防疫工作缺少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和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现在,许多动物防疫措施执行的不够有力,如动物防疫知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不少农民的防疫意识差,使强制性免疫变成了放任自流,增加了控制疫情的难度。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动物防疫体系,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紧要大事。
2 强化农村畜牧防疫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加强动物卫生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强农村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农村防疫员待遇,稳定防疫员队伍,因地制宜配强养殖大村的防疫员数量,配齐并定期更换防疫器具,真正发挥来自一线最直接有效的农村防疫队伍作用。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对农村现有的畜牧兽医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尽快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当前农村防疫工作需要的防疫员队伍。
2.2 加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从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改善手段和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执法体系,加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改善执法环境和条件,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过错或错案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依法管理畜牧业的意识和畜牧兽医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
2.3 坚持推进依法治牧。加强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种畜禽管理、兽药饲料管理等行政执法,严厉打击违反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规范和整顿畜牧业生产、经营秩序,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4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检疫工作体系和监督制度,加强各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控制、动物防疫溯源、动物防疫监督及动物疫病防制技术支撑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重大动物疫病和外来新发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动物基础免疫工作,严格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
2.5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有效保障无公害畜产品的输出。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拓宽了畜牧业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公害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畜产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在无任何污染的自然条件下生产的畜禽产品;二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添加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制剂生产的畜禽产品;三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添加作用小、残留最低的非人用药品和添加剂而生产的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畜产品。如何确保无公害畜产品输出呢?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兽药和饲料生产、销售企业的管理,加大对饲料、兽药的检测和畜产品中药物残留的监测力度,强化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无公害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畜禽标识管理,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
2.6 加强市场和信息体系建设。积极筹建优质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力培育和扶持流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引导建立一批生产基地与连锁经营、配送中心、超市经营、专卖店等相结合的新型流通平台,逐步推行畜产品拍卖、电子商务等交易方式,延伸和对接县内外鲜活畜产品“绿色通道”,构建方便、快捷的畜产品流通渠道。进一步完善畜产品信息网络,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畜牧生产信息预测预报体系。
2.7 加强畜牧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民和涉牧业主的培训,提高生产者素质。加大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畜牧业等技术手段在生产领域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以上就是笔者对强化农村畜牧工作的几点重要看法,希望能对农村畜牧业防疫工作起到参考作用,并行之有效。
1 农村畜牧卫生防疫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畜牧卫生防疫标准体系不健全,与养殖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动物疾病防疫、扑灭和控制方面缺乏有力的政策措施;在动物饲养、运输、屠宰以及动物产品加工及其运输环节方面,缺少监控和防范力度;在动物疫病诊断方面,兽医工作站手段和设备比较落后,检疫水平较低。
1.2 农村畜牧兽医站防疫力量薄弱,工作人员较少,且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基层畜牧兽医站除了负责动物防疫工作外, 还承担技术培训、品种改良、良种繁育及动物医疗等大量工作,人手远远不够,这就大大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1.3 政府对农村畜牧卫生事业投入不足,造成畜牧兽医积极性不高。目前,乡镇畜牧兽医的工资经费主要靠财政给予补助。由于投入不足,导致防疫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疫情监测、通报系统经常出现漏洞。由于缺少经费,畜牧兽医站缺乏开展工作的必要基础设施,特别在疫病诊断、化验设备方面存在短缺。防疫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还出现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业务的混合,造成一些防疫人员往往专注于经营性业务而放松了公益性防疫,也造成了防疫职能的缺位。
1.4 农村乡镇现有的畜牧兽医人员专业素质比较偏低,不能适应现今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部分乡镇的畜牧兽医人员大部分是兼职防疫员。一边种地,一边搞防疫,有一部分还是从社会上招聘的临时人员,并且大都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学历教育,缺乏对动物疫病诊断和监测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致使防疫的密度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1.5 动物防疫工作缺少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和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现在,许多动物防疫措施执行的不够有力,如动物防疫知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不少农民的防疫意识差,使强制性免疫变成了放任自流,增加了控制疫情的难度。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动物防疫体系,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紧要大事。
2 强化农村畜牧防疫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加强动物卫生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强农村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农村防疫员待遇,稳定防疫员队伍,因地制宜配强养殖大村的防疫员数量,配齐并定期更换防疫器具,真正发挥来自一线最直接有效的农村防疫队伍作用。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对农村现有的畜牧兽医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尽快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当前农村防疫工作需要的防疫员队伍。
2.2 加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从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改善手段和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执法体系,加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改善执法环境和条件,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过错或错案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依法管理畜牧业的意识和畜牧兽医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
2.3 坚持推进依法治牧。加强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种畜禽管理、兽药饲料管理等行政执法,严厉打击违反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规范和整顿畜牧业生产、经营秩序,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4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检疫工作体系和监督制度,加强各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控制、动物防疫溯源、动物防疫监督及动物疫病防制技术支撑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重大动物疫病和外来新发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动物基础免疫工作,严格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
2.5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有效保障无公害畜产品的输出。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拓宽了畜牧业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公害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畜产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在无任何污染的自然条件下生产的畜禽产品;二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添加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制剂生产的畜禽产品;三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添加作用小、残留最低的非人用药品和添加剂而生产的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畜产品。如何确保无公害畜产品输出呢?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兽药和饲料生产、销售企业的管理,加大对饲料、兽药的检测和畜产品中药物残留的监测力度,强化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无公害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畜禽标识管理,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
2.6 加强市场和信息体系建设。积极筹建优质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力培育和扶持流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引导建立一批生产基地与连锁经营、配送中心、超市经营、专卖店等相结合的新型流通平台,逐步推行畜产品拍卖、电子商务等交易方式,延伸和对接县内外鲜活畜产品“绿色通道”,构建方便、快捷的畜产品流通渠道。进一步完善畜产品信息网络,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畜牧生产信息预测预报体系。
2.7 加强畜牧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民和涉牧业主的培训,提高生产者素质。加大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畜牧业等技术手段在生产领域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以上就是笔者对强化农村畜牧工作的几点重要看法,希望能对农村畜牧业防疫工作起到参考作用,并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