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阅读的意识和提高语文水平而服务。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更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让丰富的文化知识滋养他们的心灵,充实他们的头脑,开阔他们的眼界,这无疑将会使孩子们终生受益。
【关键词】激发阅读兴趣;创设读书氛围;选择课外读物;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阅读的意识和提高语文水平而服务。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更要让学生爱上阅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名的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革命导师列宁终生读书的故事,通过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从小热爱读书,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同时采取一些奖励机制。比如:你读一本书可到老师那换一面小红旗,集齐一定的小红旗后可被推选为班级“阅读之星”,然后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阅读小博士”的评比,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课余时间,我们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潜移默化地融入到阅读活动中,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让课外阅读浸润学生生命的每一段时间,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除学校阅览室外,每个班级都在教室的一角成立一个小小图书角,可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书放在一起规范管理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并且保证学生每天都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如:早晨学生到校后,利用晨读阅读20分钟时间,每周安排学生进阅览室进行一节课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可根据年级的差异,比如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摘抄下来;中年级在读过书之后写下读后感;高年级则更进一步,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上,写出点评和总评。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读写结合大大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物是教育极重要的任务。为此,我们就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显著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书中的人与事就好像发生在学生们身边一样,同龄的乐趣、同龄的烦恼、同龄的故事让他们每天渴望阅读。据此,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立书目。
(二)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尤其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引导孩子读经典名著,纯净孩子的心灵。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阅读必须经历的历程。低年级学生我们倡导背古诗、儿歌,《三字经》、《弟子规》、《汤姆索亚历险记》、《海底两万里》等中外名著。当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他们的心灵得到呵护,精神滋养如雨后春笋般得到萌发,幼小的心灵如鲜花般绽放,经典名著激发了他们对文化的向往和热爱,同时也教会孩子们学会语文,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美好的一面。
四、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作家肖复兴也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報,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是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深深地体会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一日之功,它得益于课内,更依托于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让丰富的文化知识滋养他们的心灵,充实他们的头脑,开阔他们的眼界,这无疑将会使孩子们终生受益。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激发阅读兴趣;创设读书氛围;选择课外读物;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阅读的意识和提高语文水平而服务。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更要让学生爱上阅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名的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革命导师列宁终生读书的故事,通过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从小热爱读书,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同时采取一些奖励机制。比如:你读一本书可到老师那换一面小红旗,集齐一定的小红旗后可被推选为班级“阅读之星”,然后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阅读小博士”的评比,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课余时间,我们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潜移默化地融入到阅读活动中,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让课外阅读浸润学生生命的每一段时间,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除学校阅览室外,每个班级都在教室的一角成立一个小小图书角,可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书放在一起规范管理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并且保证学生每天都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如:早晨学生到校后,利用晨读阅读20分钟时间,每周安排学生进阅览室进行一节课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可根据年级的差异,比如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摘抄下来;中年级在读过书之后写下读后感;高年级则更进一步,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上,写出点评和总评。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读写结合大大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物是教育极重要的任务。为此,我们就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显著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书中的人与事就好像发生在学生们身边一样,同龄的乐趣、同龄的烦恼、同龄的故事让他们每天渴望阅读。据此,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立书目。
(二)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尤其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引导孩子读经典名著,纯净孩子的心灵。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阅读必须经历的历程。低年级学生我们倡导背古诗、儿歌,《三字经》、《弟子规》、《汤姆索亚历险记》、《海底两万里》等中外名著。当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他们的心灵得到呵护,精神滋养如雨后春笋般得到萌发,幼小的心灵如鲜花般绽放,经典名著激发了他们对文化的向往和热爱,同时也教会孩子们学会语文,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美好的一面。
四、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作家肖复兴也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報,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是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深深地体会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一日之功,它得益于课内,更依托于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让丰富的文化知识滋养他们的心灵,充实他们的头脑,开阔他们的眼界,这无疑将会使孩子们终生受益。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