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独立院校大学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在听说能力方面是最为薄弱的,所以独立院校大学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支架理论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除了其强大的理论意义,它在外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听力教学中具有可行性价值。本文旨在探讨支架理论在独立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有效英语对改进听力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支架理论 独立院校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87
一、引言
听力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尤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听力在我国也一直是各种语言测试,语言等级考试的一个必考题型。可是长久以来,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当中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部分,中国学生可以寫的很好,但不一定能够听的好,说的好。进入大学教育后,英语听力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依然困惑着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这也是个头疼的问题。对于独立本科院校来说,这个是更为严峻的问题,学生平均水平明显不足,在英语听力方面更为明显,另外还有比如听力环境的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等等都是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和同学们不得不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寻找一条新的方法,过去陈旧的机械的听力模式是时候需要发生转变了。本文笔者旨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将支架理论运用到独立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这种有效的教学途径。
二、支架理论
支架理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俄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韦格斯基所提出的儿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家认为:学习的本质只能是每个学生主动地按照本身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加以建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由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20世纪30年代,韦格斯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学习者现有水平与即将取得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这一概念也被这样解释“在两者或更多者合作解决问题时,参与者积极参与,共同合作。这种不同主体间互动的必然结果是参与者对会话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不同的理解,通过相互交流,在成人的帮助下,儿童关于如何做的概念得到发展,超出其原有的认识水平,并在某种程度上接近成人的水准……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参与者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参与者的认识不清楚的情况下。”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些新韦格斯基派的学者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支架理论。
“支架”本来是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本理论中“支架”用来比喻一种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一座待开发的建筑,在修建的过程中,学生的“学”是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就是那个不可或缺的脚手架,帮助学生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己并且建造新的能力。支架理论的目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这一有效的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完成其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
三、支架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在独立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实践证明,该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能力。支架式理论在教学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搭脚手架:围绕学习主题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支架理论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听力的学习方法,确定他们的学习目标,通过“搭脚手架”到“独立探索”的过程,帮助独立学院的学生逐步适应这个转变并且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2.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支架理论听力教学模式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作用要求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并且练习适当难度的听力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学习。支架理论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信息交换。在自愿的基础上,学生建立听力自主学习小组,各小组之间交流学习资料,能够取长补短。小组学习可以产生积极影响,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少,听力水平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4.效果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评价。支架理论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帮助解决疑难问题,检查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等,教师也可将一部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但适时通过“效果评价”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积极干预,督促他们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的目的。支架理论教学模式使课堂上教学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支架理论的教学模式在独立院校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既能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利用现代化教学的优势,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听力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彭元玲.“支架” 理论在E—learning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
[2]谢慧萍. 支架理论在英语合作学习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3).
[3]夏纪梅.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论丛[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关键词】支架理论 独立院校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87
一、引言
听力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尤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听力在我国也一直是各种语言测试,语言等级考试的一个必考题型。可是长久以来,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当中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部分,中国学生可以寫的很好,但不一定能够听的好,说的好。进入大学教育后,英语听力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依然困惑着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这也是个头疼的问题。对于独立本科院校来说,这个是更为严峻的问题,学生平均水平明显不足,在英语听力方面更为明显,另外还有比如听力环境的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等等都是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和同学们不得不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寻找一条新的方法,过去陈旧的机械的听力模式是时候需要发生转变了。本文笔者旨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将支架理论运用到独立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这种有效的教学途径。
二、支架理论
支架理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俄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韦格斯基所提出的儿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家认为:学习的本质只能是每个学生主动地按照本身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加以建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由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20世纪30年代,韦格斯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学习者现有水平与即将取得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这一概念也被这样解释“在两者或更多者合作解决问题时,参与者积极参与,共同合作。这种不同主体间互动的必然结果是参与者对会话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不同的理解,通过相互交流,在成人的帮助下,儿童关于如何做的概念得到发展,超出其原有的认识水平,并在某种程度上接近成人的水准……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参与者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参与者的认识不清楚的情况下。”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些新韦格斯基派的学者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支架理论。
“支架”本来是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本理论中“支架”用来比喻一种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一座待开发的建筑,在修建的过程中,学生的“学”是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就是那个不可或缺的脚手架,帮助学生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己并且建造新的能力。支架理论的目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这一有效的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完成其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
三、支架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在独立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实践证明,该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能力。支架式理论在教学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搭脚手架:围绕学习主题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支架理论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听力的学习方法,确定他们的学习目标,通过“搭脚手架”到“独立探索”的过程,帮助独立学院的学生逐步适应这个转变并且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2.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支架理论听力教学模式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作用要求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并且练习适当难度的听力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学习。支架理论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信息交换。在自愿的基础上,学生建立听力自主学习小组,各小组之间交流学习资料,能够取长补短。小组学习可以产生积极影响,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少,听力水平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4.效果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评价。支架理论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帮助解决疑难问题,检查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等,教师也可将一部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但适时通过“效果评价”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积极干预,督促他们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的目的。支架理论教学模式使课堂上教学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支架理论的教学模式在独立院校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既能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利用现代化教学的优势,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听力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彭元玲.“支架” 理论在E—learning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
[2]谢慧萍. 支架理论在英语合作学习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3).
[3]夏纪梅.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论丛[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