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和深入去,通过有效的改革,可以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达到体育训练目标。基于此,深入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趋势,寻求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是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身体素质
在现代高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很多教师不主动探索,导致了体育教学的滞后性,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1]。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普遍教学方法的应用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性意义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一些较为新颖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也逐渐涌现出来,这些教学方式中有很多都是非常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观念,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整体质量[2]。但是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一些教师的固有教学观念影响,对这些全新体育教学形式的接受程度较低,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又受课程改革趋势的影响,追求教学形式创新,仅仅进行形式上的应用,有些教师甚至过于追求体育教学形式,从而忽略了教学的最初目的,表面上看,老师较好的应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实际上却并未发挥教学方法的预期作用,有时甚至因为追求教学形式而耗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这是得不偿失的,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实际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的体育学习和探索新知识,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普遍对老师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创新型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低效率的教学形式,有效挖掘学生自身体育潜力,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探索欲望,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主体性意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不断提升身体素质。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体育知识的趣味性与学生接受程度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新知识点的趣味性越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会越好,越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利影响,由于老师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学生容易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这对于后续教学的有效开展是非常不利的[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充分关注体育教学趣味性的基礎上,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发展情况,结合高校体育知识的本身特点,采取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调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从而达到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实质作用。
(三)符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下,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给传统教学形式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是教育形式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基本要求,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和变革已经势在必行[4]。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形式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和谐因素,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严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实现自主学习,身体潜能激发也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这显然不符合当前教育的主流趋势。多元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突出了学生体育运动的自主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突破能力提升的瓶颈,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运动体系,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
三、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教学规划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为了有效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应该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成长和心智发展特点,这是在制定体育学习计划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因为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教学进度,这对教学计划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5]。老师应该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个性和共性特点,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突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并且根据教学计划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安排课时进度,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充分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情况下,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真正实现体育教学与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养成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二)系统性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知识都是具有较强系统性的,因此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系统性原则,以免割裂知识的整体性,造成运动障碍。当前部分老师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实施碎片化教学,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都是片面性的,缺乏体系性理解,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不能及时想到有关知识,对学习效果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6]。因此,为了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发挥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际作用,应该注重体育训练的系统性,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规划,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运动体系,缕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课程教育目标为主线,找出关键连接点,将教学改革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三)体育教学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根据自己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新知识,构建体育运动框架,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些都是学生应该主动完成的。但是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完全被老师的讲解所取代。同时,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也将学生限制在既有的体育空间之内,体育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了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老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弊端,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信心,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进行适当的针对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深化教学效果,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老师应该对体育知识的实际应用过程给予重点关注[7]。具体来说,在学习完一个新知识点以后,传统教学形式为了追求教学进度,都是继续学习下一个新知识,这对于学生是不利的,老师应该在学生学完新知识点以后,针对这个知识点开展体育强化训练,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然后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老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指导,对于一些共性问题,说明大部分学生掌握的都不好,老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解决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要障碍。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要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放在首位,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与接收程度,通过强化学生的体育认识,达到体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俊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J].体育时空,2017(24):115.
[2]王晉刚.浅议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7(24):229.
[3]闫升.高校体育人文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入与贯通[J].福建茶叶,2018(2):259-260.
[4]孙春利,付思雨.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J].大观,2017(12):172.
[5]吴小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生态化建设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2):182-185.
[6]张玉波.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与高校体育课教学之间矛盾问题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5): 41-42.
[7]陈雪燕,孙海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J].体育科技,2017(3):122-123.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身体素质
在现代高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很多教师不主动探索,导致了体育教学的滞后性,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1]。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普遍教学方法的应用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性意义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一些较为新颖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也逐渐涌现出来,这些教学方式中有很多都是非常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观念,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整体质量[2]。但是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一些教师的固有教学观念影响,对这些全新体育教学形式的接受程度较低,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又受课程改革趋势的影响,追求教学形式创新,仅仅进行形式上的应用,有些教师甚至过于追求体育教学形式,从而忽略了教学的最初目的,表面上看,老师较好的应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实际上却并未发挥教学方法的预期作用,有时甚至因为追求教学形式而耗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这是得不偿失的,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实际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的体育学习和探索新知识,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普遍对老师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创新型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低效率的教学形式,有效挖掘学生自身体育潜力,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探索欲望,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主体性意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不断提升身体素质。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体育知识的趣味性与学生接受程度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新知识点的趣味性越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会越好,越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利影响,由于老师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学生容易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这对于后续教学的有效开展是非常不利的[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充分关注体育教学趣味性的基礎上,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发展情况,结合高校体育知识的本身特点,采取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调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从而达到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实质作用。
(三)符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下,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给传统教学形式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是教育形式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基本要求,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和变革已经势在必行[4]。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形式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和谐因素,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严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实现自主学习,身体潜能激发也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这显然不符合当前教育的主流趋势。多元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突出了学生体育运动的自主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突破能力提升的瓶颈,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运动体系,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
三、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教学规划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为了有效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应该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成长和心智发展特点,这是在制定体育学习计划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因为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教学进度,这对教学计划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5]。老师应该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个性和共性特点,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突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并且根据教学计划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安排课时进度,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充分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情况下,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真正实现体育教学与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养成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二)系统性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知识都是具有较强系统性的,因此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系统性原则,以免割裂知识的整体性,造成运动障碍。当前部分老师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实施碎片化教学,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都是片面性的,缺乏体系性理解,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不能及时想到有关知识,对学习效果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6]。因此,为了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发挥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际作用,应该注重体育训练的系统性,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规划,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运动体系,缕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课程教育目标为主线,找出关键连接点,将教学改革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三)体育教学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根据自己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新知识,构建体育运动框架,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些都是学生应该主动完成的。但是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完全被老师的讲解所取代。同时,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也将学生限制在既有的体育空间之内,体育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了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老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弊端,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信心,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进行适当的针对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深化教学效果,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老师应该对体育知识的实际应用过程给予重点关注[7]。具体来说,在学习完一个新知识点以后,传统教学形式为了追求教学进度,都是继续学习下一个新知识,这对于学生是不利的,老师应该在学生学完新知识点以后,针对这个知识点开展体育强化训练,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然后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老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指导,对于一些共性问题,说明大部分学生掌握的都不好,老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解决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要障碍。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要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放在首位,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与接收程度,通过强化学生的体育认识,达到体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俊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J].体育时空,2017(24):115.
[2]王晉刚.浅议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7(24):229.
[3]闫升.高校体育人文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入与贯通[J].福建茶叶,2018(2):259-260.
[4]孙春利,付思雨.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J].大观,2017(12):172.
[5]吴小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生态化建设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2):182-185.
[6]张玉波.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与高校体育课教学之间矛盾问题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5): 41-42.
[7]陈雪燕,孙海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J].体育科技,2017(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