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亿网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058002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这样一种网民体量,无疑是当前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新经济最重要的底座,也是未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巨大动力所在。
  巨大的潜在网络用户群体,毫无疑问促进了互联网经济的迅速扩张。据国家信息中心去年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仅中国分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就实现翻番,总量达到3.4万亿。不夸张地说,中国正成为全球互联网创新的最重要试验场之一。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证明,随着中国网络基础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产业转型进一步加速,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还将继续勃兴。但若把7.51亿网民乃至仍将继续增加的网民,仅仅看作是互联网经济的用户和消费者,显然是不明智的。不同阶层的网民或许有不同的消费诉求和价值面向,但都不可避免受到互联网精神与思维的熏陶,他们习惯和享受互联网线上支付与服务带来的便捷,也同样会衍生出超越消费层面的权利主张。比如,互联网精神所倡导的开放、平等。换言之,增多的网民,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身份的切换,更象征着社會价值的迁移、演变。这对于社会管理,其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社会的开放进程是相辅相成的。它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开启了技术赋权的开放时代,同时其自身的发展壮大,也得益于其处在一个尊重市场自发规律的“放权”的市场环境。到了今天,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普及到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对其安全的保障和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到底如何维系一个微妙的平衡,是在考验管理部门对于互联网新经济的管理措施。而这之中,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网民的意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参照对象。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20余年的时间内,中国已有一半以上的民众成为网民。这是一种身份的变迁,也寓意着思维方式、社会结构的变化。如何回应这种变化,让社会管理的进化跟上互联网社会化的进程,如何将网民数量上的红利转变为社会管理与治理上的进步,仍有有待商榷。这应该是7.51亿网民在经济价值之外所给出的必然启示。
  (选自“光明网”2017年8月4日)
  简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时评佳作。该评论文章开篇借“报告”的数据,介绍了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接着谈到了网络用户群体的层次特点及发展趋势,并谈到了社会管理层面的问题。最后作者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的发展对国家乃至世界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将网民数量上的红利转变为社会管理与治理上的进步”这样一个思考的方向。本文最大的亮点是数据详实,说理透彻,结构清晰,中心突出。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两种人生,一种是经常和朋友一起聚餐闲聊,煲电话粥,话家长里短,乐在其中,一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像那个徒手攀登高楼的勇士,敢于挑战,追求壮烈,你投谁的赞成票?在许多人看来,这是无疑而问,前者肤浅,后者深沉,前者低俗,后者高雅,怎能弃后者而取前者呢?其实,在我看来,未尝不可做个庸常者。②  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
期刊
海尔茂 娜拉,我愿意为你日夜工作,我愿意为你受穷受苦。可是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  娜 拉 千千万万的女人都为男人牺牲过名誉。  海尔茂 喔,你心里想的嘴里说的都像个傻孩子。  海尔茂 (伤心)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在咱们中间出现了一道深沟。可是,娜拉,难道咱们不能把它填平吗?  娜 拉 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 拉 在你的泥妹娃离开你之
期刊
(以“脚踏实地最可取”作为中心论点,虽然也在材料的含义之中,不算偏题,但此话题没有新意,也无深度)  近日,一个26岁的青年在某地攀爬大楼失手坠亡。这个自称“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的青年,在多个视频直播网站陆续发布自己攀爬地标性建筑的视频,粉丝超百万。他坠亡的消息引发舆论热议,有人借“知其不可而为之”为其点赞,有人以淡泊名利告诫后人,也有人以与人为善的精神缺失批评粉丝、媒体和广告商。然而我以为,好高
期刊
作家风格谈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春》《背影》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富有至情,是他散文的灵魂,也是他的散文之所以打动人心的关键。他富有“说话风”的作品让人读了亲切有味。他的叙事散文,是用真情实感谱写的至美之音,是毫不矫饰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和心灵的艺术品。  作文观  《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动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6年最惹眼的汉字,无疑是《新周刊》年度新锐榜选出之“刷”字!  回望2016年度最强节奏——刷!刷!刷!杭州G20峰会刷新了中国形象,“天宫二号”刷新了中国新纪录,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刷出了国人自豪感;人们已经可以告别钱包,不用现金,直接刷二维码吃饭购物;不久的将来,刷脸将取代指纹进行电子支付;国人登机只需刷一下身份证。  这是个国人刷屏的时代,人
期刊
为何要谈“论证思路的拓展”,主要是因为有些学生作文,虽然论点新颖,论据丰富,但却给人一种干巴巴的感觉,缺乏丰满的血肉。要想让议论文写得精彩,必须从论证思路的拓展入手,拓展思路,在论点和论据的衔接上下足功夫。  《周易》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起了多少人奋发图强的斗志;鲁迅一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给予了多少人勇往直前的勇气;毛泽东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期刊
没有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没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写出的文章就会杂乱无章,不够条理。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篇脍炙人口的科普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来学习如何观察事物,如何理清写作的思路。  一、说明事物要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如果没有对生活中的事物细致观察,就不会全面地了解事物,更不会洞悉事物的本质特征。从《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可以看出作者对荔枝这一事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  比
期刊
(这一标题源自作文开头所引材料。以此为题虽无不可,但从题目宜切题、醒目、艺术的角度来看,这则标题稍显模糊,尤其是“窗”这一意象让人费解,故应做修改。)  曾读过一则英国故事:一个一直足不出户的少年被窗外的美景吸引,以为窗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一天,少年背上行囊,踏出门外,走了很久,他才发现想象中的美妙世界只不过是一片荒芜贫瘠的土地。少年头也不回地回到家中,之后用木板把窗户钉得死死的,立誓再也不会
期刊
事件概述  “求求你,表扬我……”长春某媒体接到某男子电话,在电话里,该男子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都说了出来,希望能够被报纸报道出来。该男子是一名烧烤店老板,从2007年开始,先后将20万元资助了4名学生,这些学生均已考上了大学。  多维解读  1.对善行的赞美是对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基本肯定  赞美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境界;被赞美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幸福。从古到今,谁人不想扬名立万、名垂千古?谁人不
期刊
近些年,“嘻哈文化”在一些青年人中流行。2017年,热播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造就了一批“嘻哈网红”,名气大涨的“红花会”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说唱团体之一,其中几位明星人物名声大噪。  然而,出名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践踏道德底线,敬畏法律应是最基本的要求。反观一些嘻哈歌手,歌词中唱出低俗而带有消费性的话语,把脏话当态度,拿低俗当个性。这些所谓“卖点”挑战了公序良俗,当然要受到公众抵制。可见,无论在哪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