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这样一种网民体量,无疑是当前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新经济最重要的底座,也是未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巨大动力所在。
巨大的潜在网络用户群体,毫无疑问促进了互联网经济的迅速扩张。据国家信息中心去年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仅中国分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就实现翻番,总量达到3.4万亿。不夸张地说,中国正成为全球互联网创新的最重要试验场之一。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证明,随着中国网络基础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产业转型进一步加速,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还将继续勃兴。但若把7.51亿网民乃至仍将继续增加的网民,仅仅看作是互联网经济的用户和消费者,显然是不明智的。不同阶层的网民或许有不同的消费诉求和价值面向,但都不可避免受到互联网精神与思维的熏陶,他们习惯和享受互联网线上支付与服务带来的便捷,也同样会衍生出超越消费层面的权利主张。比如,互联网精神所倡导的开放、平等。换言之,增多的网民,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身份的切换,更象征着社會价值的迁移、演变。这对于社会管理,其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社会的开放进程是相辅相成的。它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开启了技术赋权的开放时代,同时其自身的发展壮大,也得益于其处在一个尊重市场自发规律的“放权”的市场环境。到了今天,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普及到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对其安全的保障和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到底如何维系一个微妙的平衡,是在考验管理部门对于互联网新经济的管理措施。而这之中,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网民的意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参照对象。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20余年的时间内,中国已有一半以上的民众成为网民。这是一种身份的变迁,也寓意着思维方式、社会结构的变化。如何回应这种变化,让社会管理的进化跟上互联网社会化的进程,如何将网民数量上的红利转变为社会管理与治理上的进步,仍有有待商榷。这应该是7.51亿网民在经济价值之外所给出的必然启示。
(选自“光明网”2017年8月4日)
简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时评佳作。该评论文章开篇借“报告”的数据,介绍了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接着谈到了网络用户群体的层次特点及发展趋势,并谈到了社会管理层面的问题。最后作者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的发展对国家乃至世界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将网民数量上的红利转变为社会管理与治理上的进步”这样一个思考的方向。本文最大的亮点是数据详实,说理透彻,结构清晰,中心突出。
这样一种网民体量,无疑是当前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新经济最重要的底座,也是未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巨大动力所在。
巨大的潜在网络用户群体,毫无疑问促进了互联网经济的迅速扩张。据国家信息中心去年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仅中国分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就实现翻番,总量达到3.4万亿。不夸张地说,中国正成为全球互联网创新的最重要试验场之一。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证明,随着中国网络基础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产业转型进一步加速,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还将继续勃兴。但若把7.51亿网民乃至仍将继续增加的网民,仅仅看作是互联网经济的用户和消费者,显然是不明智的。不同阶层的网民或许有不同的消费诉求和价值面向,但都不可避免受到互联网精神与思维的熏陶,他们习惯和享受互联网线上支付与服务带来的便捷,也同样会衍生出超越消费层面的权利主张。比如,互联网精神所倡导的开放、平等。换言之,增多的网民,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身份的切换,更象征着社會价值的迁移、演变。这对于社会管理,其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社会的开放进程是相辅相成的。它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开启了技术赋权的开放时代,同时其自身的发展壮大,也得益于其处在一个尊重市场自发规律的“放权”的市场环境。到了今天,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普及到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对其安全的保障和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到底如何维系一个微妙的平衡,是在考验管理部门对于互联网新经济的管理措施。而这之中,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网民的意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参照对象。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20余年的时间内,中国已有一半以上的民众成为网民。这是一种身份的变迁,也寓意着思维方式、社会结构的变化。如何回应这种变化,让社会管理的进化跟上互联网社会化的进程,如何将网民数量上的红利转变为社会管理与治理上的进步,仍有有待商榷。这应该是7.51亿网民在经济价值之外所给出的必然启示。
(选自“光明网”2017年8月4日)
简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时评佳作。该评论文章开篇借“报告”的数据,介绍了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接着谈到了网络用户群体的层次特点及发展趋势,并谈到了社会管理层面的问题。最后作者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的发展对国家乃至世界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将网民数量上的红利转变为社会管理与治理上的进步”这样一个思考的方向。本文最大的亮点是数据详实,说理透彻,结构清晰,中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