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文章以管理沟通课程为例,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并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探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设计。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设计;管理沟通课程
大学课堂目前仍然是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多寡与深浅程度,因此本科教学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在《课堂教学设计》一书中,作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是“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运用现代教学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效安排和组织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使之序列化、最优化、行为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设计是包含了目标、内容、方法等的系统性设计,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不断优化的过程。因此,根据课程特性、学生属性、教学资源等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是首要前提。本文以管理沟通课程为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参与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方法设计,并对现存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教育学家B.S.Bloom就提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学,他认为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大体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这三个基本的领域,学生在进行了一定的学习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具体的行为是对目标的一种表述,而且他认为教学目标研究应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具体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开展。他的理论为后来的学者奠定了理论基础。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本质上也是认知参与,再到情感参与,最后转变为行为参与,但是行为参与有消极与积极,认知参与有主动建构与被动接受,情感参与有无感情参与、有感情参与及共情参与。因此,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是强化认知,共建情感以及激励其参与行为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多层次、多面性的特性。
(一)对课堂教学的调研情况
管理沟通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沟通技能课程,通过对90位即将上这门课程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4位女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好,3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比较好,其他将近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一般,还有6位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因此,不同沟通能力的学生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目标等有不同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课堂教学内容,60%的学生希望老师多举例子,然后还原场景,多思考沟通;30%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沟通问题,然后让老师和学生来分析与思考、讨论问题;12%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表演来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形式上,52%的学生谨慎地认为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尝试分小组参与课堂教学,还有48%的学生认为不管内容是什么,完全可以分小组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上,90%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与学生的角色可以互换,95%以上的学生认为应当在课堂中多还原现实中的沟通场景,利用场景还原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对沟通课程的课堂教学有着多样化的目标需求,如表1所示。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管理沟通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目标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且学生愿意以讲述身边的例子、场景还原、小组讨论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教师的角色,从而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学生的总体参与意愿比较强,参与的形式也灵活多样,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多层次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上述对学生的调研,以及结合管理沟通课堂教学的目标即以掌握沟通理论为基础,提高管理沟通能力,我们在进行目标设计的时候,应当分层次设计,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即本质上提高学生在管理活动中的分析问题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管理协作能力等。
第一层次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中的沟通问题的认识。管理活动中的沟通方式与人际沟通有差异,例如上级领导与下级员工之间的沟通方式,因为地位差别将导致沟通语言、沟通方式的特殊性,所以要培养学生对沟通问题的认识能力。学生只有认识到为什么会在管理活动中产生这些沟通问题,才能深入理解沟通对策的理论性内容,在实践过程中也会避免类似的沟通问题。对沟通问题的认识还可以进行目标细分:(1)通过观察、语言体会等感知到沟通问题已经产生,这是凭借已有的经验以及情绪感知等来识别问题,属于较低层次的问题识别;(2)通过逻辑分析,对管理活动中的情景、人物性格、职权等进行分析,从而识别沟通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的问题识别。因此,第一层次的目标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为基础从而识别沟通问题。
第二层次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中沟通问题的应对能力。书本上所讲的沟通对策理论性知识,是向学生传递了基本原则,在具体的场景下需要灵活应用具体的策略。例如下级员工向上级领导进行项目内容汇报的时候,原则要简洁有重点地汇报,站在领导的角度全面考虑问题后汇报内容,而且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让领导做“选择题”而非“问答题”等。学生只是記住了这些原则,但是在实践中难以应用,因为学生不能把握什么是“重点汇报”,什么是“全面考虑问题”等。因此,第二层次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要提高学生在特定管理活动中的沟通能力、对沟通策略的灵活应用能力。 第三层次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性的管理沟通能力,使得学生具有敏锐的问题感知能力、科学的分析能力以及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这一层次的目标不仅仅是综合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目标,而且这一层次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成熟度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管理沟通能力为基础。在管理活动中,有很多沟通问题是隐性的而且没有对错的边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再现沟通情景,需要依靠学生自我的社会阅历、价值观、是非观等来辩证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管理沟通课堂教学目标的最高层次。提高学生的社会成熟度,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对沟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适的应对策略。
(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当选择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内容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指的是不仅仅来源于课本知识,而且来源于学生周围环境的真实的管理沟通案例等。
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来源于现实中具体的管理沟通活动中的场景与对话。通过播放视频短篇,让学生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沟通方式以及沟通的主题等。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观察并且分析管理活动中不同人物之间沟通的显性知识,通过显性知识打开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管理活动中的沟通不仅仅是沟通现场的说话,而是在适当的场合根据不同管理者的身份、职位等,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有艺术的沟通。这门课程中利用了真实的销售人员向顾客推销商品的视频,向学生进行人物性格特点分析、销售过程中沟通问题的分析等。但是切合主题的沟通视频相对较少,所以还原真实的管理沟通场景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困难。
第二,课堂教学的内容来源于学生周边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采集真实的案例,描述身边真实发生的管理沟通问题。案例内容可能会比较粗糙,但是让学生采集真实的案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而且学生一旦听到案例在课堂中被分析,心中就充满了成就感。但是我们应当对学生真实的案例进行剖析,不仅指出案例中沟通问题是什么,而且要分析为什么,反映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如何来解决案例中的沟通问题。通过案例采集与内容的分析,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而且是学生周边的沟通案例,符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沟通特点,有利于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学生对不同的沟通场景有不同的认识,所以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表达出他们的情感。但是这个内容设计需要结合能力培养以及鲜明的沟通人物性格特点、学生熟悉的情景来设计,才能让学生表演出来,否则学生难以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来。
总之,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要结合现实的案例、真实的沟通场景的视频、学生的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遵从理论知识理解与沟通能力锻炼互相融合,如图1所示。
图1中反映出多样性的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将教学目标的实现融入学生参与过程。
(四)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中也间接体现出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为了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可以互换,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然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可以进行场景表演,教师配合学生的表演活动等。课堂教学方法不拘一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选择合适的案例,以准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因为管理沟通的案例具有特定的场景性,例如企业危机管理活动涉及面很广,案例只选择与媒体的危机公关管理,因此在特定的场景下的管理活动需要做出很多假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对管理沟通的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教师需要突出知识点的讲解,加强学生的理解。
第二,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需要配合学生完成一些游戏与表演,以游戏式教学方法来增强师生课堂互动。比如上级领导与下属员工进行沟通的表演时,学生可以模拟向教师请示批准校外活动的情景,因为地位差别、身份差别,更加容易扮演角色,学生的体验感也会更加强烈。
总之,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为目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励学生參与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去。
上文对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方法设计进行了总结,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仍然有不足之处。
第一,学生针对管理沟通案例进行分析,但是案例的内容边界很难界定,导致学生的分析不够全面,难以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
第二,管理活动中的沟通场景很难再现,即使通过语言来描述沟通场景,也难以如此生动,影响了学生对沟通人物、沟通场景的观察与感知。
第三,课堂环境限制了角色扮演的开展程度,因为只能部分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来,而其他观看的学生容易在课堂中走神。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在管理沟通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应当多收集学生的沟通事例来辅助课堂教学内容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
第二,录制真实的管理沟通过程中的视频,情景再现之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三,管理沟通课堂教学中需要采编一些案例,形成具有系统性知识结构的综合性案例,有利于学生对管理沟通的理论体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为目标的课堂设计,需要分层次地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群体的素材补充教学内容,最后利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对各种教学内容的表象展示以及深层次分析,扩展学生参与课堂的途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效率。
[1]张秀杰.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2]徐宝芳.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基于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J].地理教育,2018(02):52-53.
[3]凌晓明,王娟娟,蒋研川.基于大学生合作学习视角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1(01):64-68.
[4]林云,梁雄军.大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A大学80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283-288.
[5]The Classroom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hanges in Adolescents’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During Middle School.Allison M Ryan,Helen Patrick.American Education, 2001.
[6]高慧斌.大学生课堂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大学(研究版),2014(11).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设计;管理沟通课程
一、引言
大学课堂目前仍然是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多寡与深浅程度,因此本科教学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在《课堂教学设计》一书中,作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是“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运用现代教学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效安排和组织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使之序列化、最优化、行为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设计是包含了目标、内容、方法等的系统性设计,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不断优化的过程。因此,根据课程特性、学生属性、教学资源等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是首要前提。本文以管理沟通课程为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参与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方法设计,并对现存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二、以提高学生参与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教育学家B.S.Bloom就提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学,他认为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大体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这三个基本的领域,学生在进行了一定的学习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具体的行为是对目标的一种表述,而且他认为教学目标研究应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具体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开展。他的理论为后来的学者奠定了理论基础。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本质上也是认知参与,再到情感参与,最后转变为行为参与,但是行为参与有消极与积极,认知参与有主动建构与被动接受,情感参与有无感情参与、有感情参与及共情参与。因此,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是强化认知,共建情感以及激励其参与行为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多层次、多面性的特性。
三、管理沟通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对课堂教学的调研情况
管理沟通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沟通技能课程,通过对90位即将上这门课程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4位女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好,3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比较好,其他将近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一般,还有6位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因此,不同沟通能力的学生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目标等有不同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课堂教学内容,60%的学生希望老师多举例子,然后还原场景,多思考沟通;30%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沟通问题,然后让老师和学生来分析与思考、讨论问题;12%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表演来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形式上,52%的学生谨慎地认为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尝试分小组参与课堂教学,还有48%的学生认为不管内容是什么,完全可以分小组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上,90%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与学生的角色可以互换,95%以上的学生认为应当在课堂中多还原现实中的沟通场景,利用场景还原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对沟通课程的课堂教学有着多样化的目标需求,如表1所示。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管理沟通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目标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且学生愿意以讲述身边的例子、场景还原、小组讨论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教师的角色,从而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学生的总体参与意愿比较强,参与的形式也灵活多样,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多层次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上述对学生的调研,以及结合管理沟通课堂教学的目标即以掌握沟通理论为基础,提高管理沟通能力,我们在进行目标设计的时候,应当分层次设计,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即本质上提高学生在管理活动中的分析问题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管理协作能力等。
第一层次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中的沟通问题的认识。管理活动中的沟通方式与人际沟通有差异,例如上级领导与下级员工之间的沟通方式,因为地位差别将导致沟通语言、沟通方式的特殊性,所以要培养学生对沟通问题的认识能力。学生只有认识到为什么会在管理活动中产生这些沟通问题,才能深入理解沟通对策的理论性内容,在实践过程中也会避免类似的沟通问题。对沟通问题的认识还可以进行目标细分:(1)通过观察、语言体会等感知到沟通问题已经产生,这是凭借已有的经验以及情绪感知等来识别问题,属于较低层次的问题识别;(2)通过逻辑分析,对管理活动中的情景、人物性格、职权等进行分析,从而识别沟通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的问题识别。因此,第一层次的目标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为基础从而识别沟通问题。
第二层次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中沟通问题的应对能力。书本上所讲的沟通对策理论性知识,是向学生传递了基本原则,在具体的场景下需要灵活应用具体的策略。例如下级员工向上级领导进行项目内容汇报的时候,原则要简洁有重点地汇报,站在领导的角度全面考虑问题后汇报内容,而且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让领导做“选择题”而非“问答题”等。学生只是記住了这些原则,但是在实践中难以应用,因为学生不能把握什么是“重点汇报”,什么是“全面考虑问题”等。因此,第二层次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要提高学生在特定管理活动中的沟通能力、对沟通策略的灵活应用能力。 第三层次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性的管理沟通能力,使得学生具有敏锐的问题感知能力、科学的分析能力以及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这一层次的目标不仅仅是综合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目标,而且这一层次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成熟度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管理沟通能力为基础。在管理活动中,有很多沟通问题是隐性的而且没有对错的边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再现沟通情景,需要依靠学生自我的社会阅历、价值观、是非观等来辩证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管理沟通课堂教学目标的最高层次。提高学生的社会成熟度,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对沟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适的应对策略。
(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当选择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内容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指的是不仅仅来源于课本知识,而且来源于学生周围环境的真实的管理沟通案例等。
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来源于现实中具体的管理沟通活动中的场景与对话。通过播放视频短篇,让学生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沟通方式以及沟通的主题等。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观察并且分析管理活动中不同人物之间沟通的显性知识,通过显性知识打开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管理活动中的沟通不仅仅是沟通现场的说话,而是在适当的场合根据不同管理者的身份、职位等,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有艺术的沟通。这门课程中利用了真实的销售人员向顾客推销商品的视频,向学生进行人物性格特点分析、销售过程中沟通问题的分析等。但是切合主题的沟通视频相对较少,所以还原真实的管理沟通场景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困难。
第二,课堂教学的内容来源于学生周边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采集真实的案例,描述身边真实发生的管理沟通问题。案例内容可能会比较粗糙,但是让学生采集真实的案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而且学生一旦听到案例在课堂中被分析,心中就充满了成就感。但是我们应当对学生真实的案例进行剖析,不仅指出案例中沟通问题是什么,而且要分析为什么,反映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如何来解决案例中的沟通问题。通过案例采集与内容的分析,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而且是学生周边的沟通案例,符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沟通特点,有利于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学生对不同的沟通场景有不同的认识,所以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表达出他们的情感。但是这个内容设计需要结合能力培养以及鲜明的沟通人物性格特点、学生熟悉的情景来设计,才能让学生表演出来,否则学生难以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来。
总之,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要结合现实的案例、真实的沟通场景的视频、学生的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遵从理论知识理解与沟通能力锻炼互相融合,如图1所示。
图1中反映出多样性的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将教学目标的实现融入学生参与过程。
(四)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中也间接体现出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为了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可以互换,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然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可以进行场景表演,教师配合学生的表演活动等。课堂教学方法不拘一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选择合适的案例,以准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因为管理沟通的案例具有特定的场景性,例如企业危机管理活动涉及面很广,案例只选择与媒体的危机公关管理,因此在特定的场景下的管理活动需要做出很多假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对管理沟通的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教师需要突出知识点的讲解,加强学生的理解。
第二,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需要配合学生完成一些游戏与表演,以游戏式教学方法来增强师生课堂互动。比如上级领导与下属员工进行沟通的表演时,学生可以模拟向教师请示批准校外活动的情景,因为地位差别、身份差别,更加容易扮演角色,学生的体验感也会更加强烈。
总之,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为目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励学生參与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去。
四、管理沟通课堂教学设计现存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上文对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方法设计进行了总结,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仍然有不足之处。
第一,学生针对管理沟通案例进行分析,但是案例的内容边界很难界定,导致学生的分析不够全面,难以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
第二,管理活动中的沟通场景很难再现,即使通过语言来描述沟通场景,也难以如此生动,影响了学生对沟通人物、沟通场景的观察与感知。
第三,课堂环境限制了角色扮演的开展程度,因为只能部分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来,而其他观看的学生容易在课堂中走神。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在管理沟通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应当多收集学生的沟通事例来辅助课堂教学内容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
第二,录制真实的管理沟通过程中的视频,情景再现之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三,管理沟通课堂教学中需要采编一些案例,形成具有系统性知识结构的综合性案例,有利于学生对管理沟通的理论体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为目标的课堂设计,需要分层次地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群体的素材补充教学内容,最后利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对各种教学内容的表象展示以及深层次分析,扩展学生参与课堂的途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秀杰.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2]徐宝芳.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基于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J].地理教育,2018(02):52-53.
[3]凌晓明,王娟娟,蒋研川.基于大学生合作学习视角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1(01):64-68.
[4]林云,梁雄军.大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A大学80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283-288.
[5]The Classroom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hanges in Adolescents’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During Middle School.Allison M Ryan,Helen Patrick.American Education, 2001.
[6]高慧斌.大学生课堂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大学(研究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