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游戏本身所具有的娱乐、健身、教育等功能,对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健康体质的增强等方面都有着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对体育游戏在其中的运用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游戏;课堂教学
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引用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其对于学生体质的增强、技能掌握的加速、身心疲劳的环节和放松等都有积极作用,这也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的初衷。
一、体育类游戏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1、激发兴趣
体育游戏同样作为游戏,自然不会缺少游戏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因此将体育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其本身最大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无形地使身体得到锻炼。
2、辅助教学
辅助教学的内容包括热身、技术练习、身体各方面素质练习以及放松活动等,而体育游戏的辅助性作用就在于其可以针对这些不同方面设计和安排不同的游戏,来减轻学生的疲惫感。
3、促进健康发展
促进身体健康是体育课程目标中的重要内容,身体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和心理,还体现在对于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具体体现在身体形态、体能、身体素质、人体适应能力等方面是否处于良好状态。体育游戏首先对于中学生的人体适应能力培养具有较大影响,其次对于学生智力、人格、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都有一定地促进作用。其中智力方面表现在对知识和技能的强烈求知欲;人格体现在清醒的自我意识、能够合理把握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心理承受能力体现在意志的坚强和对情绪的控制;人际关系的处理体现在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往。
二、适合初中体育教学的游戏内容
1、游戏种类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其在内容、形式、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综合性特点。针对目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三部分结构(准备、基本、结束),教师可以从准备活动类游戏、体育技术类游戏、体育战术类游戏、放松类游戏等几类中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有分别适用于课堂教学前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以及室内和室外的游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选择原则
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手段,需要教师遵循一定的原则来确保体育游戏作用的发挥。首先是锻炼性原则,这也是体育游戏本身所具有的增强体质作用;其次是趣味性原则,开展体育游戏要能夠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了解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趣味性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最后则是针对性原则,选择游戏要以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内容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场地、天气、器材等因素。
3、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指的是加载机体外部物理做功的总称,在体育运动中也叫做运动量。运动负荷主要包括运动时间、强度等方面。开展体育游戏的目的是辅助教学,因此教师主要应该从运动时间和强度两个方面来对体育游戏的运动负荷进行安排。例如,准备活动中的体育游戏可以安排10到15分钟,这样对于一堂45分钟的体育课来说,既能够起到热身、放松的作用,也不会影响到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较为合理。
三、具体游戏化体育教学课堂设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开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专项教学。例如,在排球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采用“排球接力”这一游戏,该游戏的 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垫球的部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其次设计游戏规则,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小组内分配一个排球,在排球场地中的底线站好,在听到信号后,处在排头的学生双手平举,将球放置在腕关节以上10cm处,不能夹球,持球向前跑动,在穿过球网后到对面区域底线内将球交给小组内另外一人,接到的球的学生则持球跑动前进,依次进行,完成速度最快的小组为优胜者。需要注意的是,球在落地后要立即捡回并重新开始。
再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二人双足跳”和“冲过封锁区”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两个游戏的目的都在于发展学生的弹跳力、爆发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首先,在“二人双足跳”的游戏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两个人一组,互相用右手握住对方的左脚,左手搭住对方肩膀,在发出信号后,两个人一起用侧跳抵达至终点,再迅速交换手和脚的位置,跳回至起点线,最先完成的一组为优胜者。在“冲过封锁区”的游戏中,需要准备的有操场和球若干,将学生按人数平均分为两队,甲队分两组站在边线上,每个人手持一球,以操场为“封锁区”;乙队则站在操场端线外,在教师发出信号后,以快速的跑动配合躲闪动作冲过封锁区,到达对面端线,双方互换进行,被球击中次数最少的队伍获胜。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是可以激发学生运动体验乐趣的重要载体,作为教师应在保证游戏不偏离体育运动本质和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促进运动技能提升、理解体育知识和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的作用,结合新课改理论切实提高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 黎怀生,唐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8(24):177.
[2] 丛昊.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运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11):93-94.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游戏;课堂教学
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引用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其对于学生体质的增强、技能掌握的加速、身心疲劳的环节和放松等都有积极作用,这也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的初衷。
一、体育类游戏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1、激发兴趣
体育游戏同样作为游戏,自然不会缺少游戏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因此将体育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其本身最大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无形地使身体得到锻炼。
2、辅助教学
辅助教学的内容包括热身、技术练习、身体各方面素质练习以及放松活动等,而体育游戏的辅助性作用就在于其可以针对这些不同方面设计和安排不同的游戏,来减轻学生的疲惫感。
3、促进健康发展
促进身体健康是体育课程目标中的重要内容,身体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和心理,还体现在对于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具体体现在身体形态、体能、身体素质、人体适应能力等方面是否处于良好状态。体育游戏首先对于中学生的人体适应能力培养具有较大影响,其次对于学生智力、人格、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都有一定地促进作用。其中智力方面表现在对知识和技能的强烈求知欲;人格体现在清醒的自我意识、能够合理把握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心理承受能力体现在意志的坚强和对情绪的控制;人际关系的处理体现在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往。
二、适合初中体育教学的游戏内容
1、游戏种类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其在内容、形式、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综合性特点。针对目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三部分结构(准备、基本、结束),教师可以从准备活动类游戏、体育技术类游戏、体育战术类游戏、放松类游戏等几类中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有分别适用于课堂教学前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以及室内和室外的游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选择原则
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手段,需要教师遵循一定的原则来确保体育游戏作用的发挥。首先是锻炼性原则,这也是体育游戏本身所具有的增强体质作用;其次是趣味性原则,开展体育游戏要能夠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了解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趣味性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最后则是针对性原则,选择游戏要以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内容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场地、天气、器材等因素。
3、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指的是加载机体外部物理做功的总称,在体育运动中也叫做运动量。运动负荷主要包括运动时间、强度等方面。开展体育游戏的目的是辅助教学,因此教师主要应该从运动时间和强度两个方面来对体育游戏的运动负荷进行安排。例如,准备活动中的体育游戏可以安排10到15分钟,这样对于一堂45分钟的体育课来说,既能够起到热身、放松的作用,也不会影响到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较为合理。
三、具体游戏化体育教学课堂设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开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专项教学。例如,在排球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采用“排球接力”这一游戏,该游戏的 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垫球的部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其次设计游戏规则,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小组内分配一个排球,在排球场地中的底线站好,在听到信号后,处在排头的学生双手平举,将球放置在腕关节以上10cm处,不能夹球,持球向前跑动,在穿过球网后到对面区域底线内将球交给小组内另外一人,接到的球的学生则持球跑动前进,依次进行,完成速度最快的小组为优胜者。需要注意的是,球在落地后要立即捡回并重新开始。
再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二人双足跳”和“冲过封锁区”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两个游戏的目的都在于发展学生的弹跳力、爆发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首先,在“二人双足跳”的游戏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两个人一组,互相用右手握住对方的左脚,左手搭住对方肩膀,在发出信号后,两个人一起用侧跳抵达至终点,再迅速交换手和脚的位置,跳回至起点线,最先完成的一组为优胜者。在“冲过封锁区”的游戏中,需要准备的有操场和球若干,将学生按人数平均分为两队,甲队分两组站在边线上,每个人手持一球,以操场为“封锁区”;乙队则站在操场端线外,在教师发出信号后,以快速的跑动配合躲闪动作冲过封锁区,到达对面端线,双方互换进行,被球击中次数最少的队伍获胜。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是可以激发学生运动体验乐趣的重要载体,作为教师应在保证游戏不偏离体育运动本质和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促进运动技能提升、理解体育知识和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的作用,结合新课改理论切实提高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 黎怀生,唐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8(24):177.
[2] 丛昊.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运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1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