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人都知道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词具有意境清新悠远、文字生动简约、韵律优美和谐的特点,对整个世界文化宝库而言可谓是一块熠熠闪光的瑰宝。尽管初中语文课本中精选出的古诗词只是浩瀚文学海洋里的一滴水、茫茫沧海中微小的一粟,其中却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在当代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33-01
世人都知道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以下是笔者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探索体会,供同仁参考。
一、结合诗词作品背景,理解古诗词
每一首富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者的有感而发,诗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和所处社会时代等都与诗词的思想主旨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只有结合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诗者的生平,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句子,如果让学生在不了解李白当时人生处境的情况下去理解和感悟是无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的。
对此,需要教师向学生详细地介绍诗词作品的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尽管玄宗对他是礼遇有加,但仅仅是因为赏识他文学方面的才华,所以李白“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思想始终无法实现。当朝权贵难容身性清高的李白,他自身也无法忍受当时的处境,所以最终被“赐金返还”,而这一次长安别就意味着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就在李白感到极度苦闷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席宴,李白面对美味佳肴却“停杯投箸”,难以下咽,学生也就能理解这种心情了。
二、掌握基本鉴赏法,品味诗词
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由于篇幅的限制,在此我就基于动词和副词从局部鉴赏和整体鉴赏的角度做出分析。一种是品鉴动词,简单来说就是指导学生去发现和分析那些提升文本生动性、鲜活性和形象性等美學意蕴的动词。
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为例,诗歌中最具张力的几个动词即“爱”“行”“争”“啄”“迷”等,因为这些动词的应用让早春来临时的莺歌燕舞被精妙地描绘了出来,在呈现初春西湖美景的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对当前美景的热爱之情。另一种是品鉴副词,让学生对诗词中以修饰作用为主的副词进行深入品析。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为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中有两个同时富有动态和情态的副词,即“渐欲”和“才能”,这两个副词堪称整首诗的“词眼”,其生动鲜活地将勃勃生机的浅草和初春时的乱花表现了出来。
三、强化古诗词朗读训练,感悟诗词
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不难看出朗读的重要作用,这个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有着更为明显的体现。教师要在朗读方面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朗读中,深刻体会诗词的意境和韵律。以伟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为例,这首诗的笔调雄健伟岸,语言奔放大气,想象十分丰富大胆,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画面。那种苍凉的意境和空寂的情感不仅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分析语言,重要的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切身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及韵味,从而深层次地理解诗词。
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中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前面庭院景观描绘的基础上道出了女人特有的细腻情感,渗透着处于伤春状态中闺中人复杂的情绪,这种情感的传神程度令人拍案叫绝。而单靠讲解是无法传达这种意境的,需要学生在全身心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女词人哀婉但又无限热爱的复杂情感。
总而言之,积淀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古诗词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式开展有效教学,基于对古诗词背景的了解,在掌握基础鉴赏方式的条件下通过反复吟读感悟情感和真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金虹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甘肃教育,2017,(1):93-93.
[2]孟为科 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17,(64):55-55.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33-01
世人都知道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以下是笔者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探索体会,供同仁参考。
一、结合诗词作品背景,理解古诗词
每一首富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者的有感而发,诗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和所处社会时代等都与诗词的思想主旨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只有结合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诗者的生平,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句子,如果让学生在不了解李白当时人生处境的情况下去理解和感悟是无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的。
对此,需要教师向学生详细地介绍诗词作品的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尽管玄宗对他是礼遇有加,但仅仅是因为赏识他文学方面的才华,所以李白“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思想始终无法实现。当朝权贵难容身性清高的李白,他自身也无法忍受当时的处境,所以最终被“赐金返还”,而这一次长安别就意味着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就在李白感到极度苦闷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席宴,李白面对美味佳肴却“停杯投箸”,难以下咽,学生也就能理解这种心情了。
二、掌握基本鉴赏法,品味诗词
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由于篇幅的限制,在此我就基于动词和副词从局部鉴赏和整体鉴赏的角度做出分析。一种是品鉴动词,简单来说就是指导学生去发现和分析那些提升文本生动性、鲜活性和形象性等美學意蕴的动词。
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为例,诗歌中最具张力的几个动词即“爱”“行”“争”“啄”“迷”等,因为这些动词的应用让早春来临时的莺歌燕舞被精妙地描绘了出来,在呈现初春西湖美景的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对当前美景的热爱之情。另一种是品鉴副词,让学生对诗词中以修饰作用为主的副词进行深入品析。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为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中有两个同时富有动态和情态的副词,即“渐欲”和“才能”,这两个副词堪称整首诗的“词眼”,其生动鲜活地将勃勃生机的浅草和初春时的乱花表现了出来。
三、强化古诗词朗读训练,感悟诗词
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不难看出朗读的重要作用,这个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有着更为明显的体现。教师要在朗读方面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朗读中,深刻体会诗词的意境和韵律。以伟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为例,这首诗的笔调雄健伟岸,语言奔放大气,想象十分丰富大胆,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画面。那种苍凉的意境和空寂的情感不仅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分析语言,重要的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切身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及韵味,从而深层次地理解诗词。
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中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前面庭院景观描绘的基础上道出了女人特有的细腻情感,渗透着处于伤春状态中闺中人复杂的情绪,这种情感的传神程度令人拍案叫绝。而单靠讲解是无法传达这种意境的,需要学生在全身心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女词人哀婉但又无限热爱的复杂情感。
总而言之,积淀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古诗词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式开展有效教学,基于对古诗词背景的了解,在掌握基础鉴赏方式的条件下通过反复吟读感悟情感和真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金虹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甘肃教育,2017,(1):93-93.
[2]孟为科 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17,(64):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