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身体素质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否胜任工作的重要标志,因此体育教学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体育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健康的体格,而是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性格、心理素质、审美能力、团队精神等。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制,只有在这种机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之中锐意改革、不断更新、勇于探索,才能帮助学生在体育能力与素质教育之中权衡发展。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内涵 存在问题 培养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身体素质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否胜任工作的重要标志,因此体育教学也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制,只有在这种机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之中锐意改革、不断更新、勇于探索,才能帮助学生在体育能力与素质教育之中权衡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朱开轩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实现教育方针为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为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这段话从根本上诠释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体育素质可以引申为思想道德素质、实践技能素质、心理素质与体育素质的完美结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二、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限制学生发展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受到教师水平及观念的影响,教师偏于运动技巧的传授,片面地将体育教学停留在锻炼身体与教导知识技能的层面,忽略体育素质的传播。另外教学内容的设定偏于大众性,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够。考核标准单一,授课形式老套陈旧,致使学生完全将体育课当成放松课,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三、在体育教学中提升素质教育的途径
1.挖掘体育美育因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充满美感的艺术。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态美、语言美,做到身形统一,在言传身教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美。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美感的渗透,例如在田径运动教学中要将帮助学生矫正形态与美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地感知审美。
2.在师生互动之中,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存在的灵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魂的灌输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逐步转变课堂角色,引导学生走向课堂,注重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例如师生一同参与到竞赛之中,共同完成任务,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及科学的锻炼方法,而且可以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另外由过去传统“育体”为主的课堂教学逐步扩展到“育美”的综合发展体系。在知识的传播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这种体育精神的熏陶将会是学生受益一生的财富。
3.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特长。
传统体育教学“一揽子式”的教学计划,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身体素质的不同,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身体素质对于运动量的承受能力,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从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出发是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素质的坚实基础。另外,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热情催生下的特长培养,能够让学生化被动于主动,开发无限的体育潜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发现体育美,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考核方式。
课堂不仅是学生育体的课堂,更是教师成长的场所。在师生知识情感的不断交流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根据教学实际与学生诉求调整教课模式转变教学观念。从激发学习兴趣与提升能力的角度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从重视教材内容的授课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授课精髓,统筹安排教学环节与步骤,让学生在多样化、实效性、人格化的课堂中全面提升自我。另外传统体育教学的考核模式基本停留在试卷与技能考核上,这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展示,并不能科学合理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转变考核模式,例如将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与师生之间技艺的切磋等作为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与学习态度、进步程度、行为表现等相结合,充实考核内容。将分层教育落到实处,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审美能力的提升、性情的陶冶、体育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的目标贯彻于体育教育的始末。
四、结语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在体育课堂中的步步渗透,体育教学已不仅仅停留在关注学生强健体魄的锻炼及体制的增强上,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及综合体育素质的发展上。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得到了身体与精神的全面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进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贯彻课改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为培养德育、体育与美育兼备的综合性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俊亭.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N].学知报,2010.
[2]陈爱华.让体育与健康一同前行——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新思考[J].学周刊,2011(10).
[3]邓兴春.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1(06).
[4]徐正义.浅析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5]李梓梁,王三玉.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内涵 存在问题 培养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身体素质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否胜任工作的重要标志,因此体育教学也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制,只有在这种机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之中锐意改革、不断更新、勇于探索,才能帮助学生在体育能力与素质教育之中权衡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朱开轩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实现教育方针为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为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这段话从根本上诠释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体育素质可以引申为思想道德素质、实践技能素质、心理素质与体育素质的完美结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二、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限制学生发展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受到教师水平及观念的影响,教师偏于运动技巧的传授,片面地将体育教学停留在锻炼身体与教导知识技能的层面,忽略体育素质的传播。另外教学内容的设定偏于大众性,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够。考核标准单一,授课形式老套陈旧,致使学生完全将体育课当成放松课,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三、在体育教学中提升素质教育的途径
1.挖掘体育美育因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充满美感的艺术。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态美、语言美,做到身形统一,在言传身教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美。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美感的渗透,例如在田径运动教学中要将帮助学生矫正形态与美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地感知审美。
2.在师生互动之中,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存在的灵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魂的灌输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逐步转变课堂角色,引导学生走向课堂,注重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例如师生一同参与到竞赛之中,共同完成任务,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及科学的锻炼方法,而且可以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另外由过去传统“育体”为主的课堂教学逐步扩展到“育美”的综合发展体系。在知识的传播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这种体育精神的熏陶将会是学生受益一生的财富。
3.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特长。
传统体育教学“一揽子式”的教学计划,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身体素质的不同,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身体素质对于运动量的承受能力,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从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出发是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素质的坚实基础。另外,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热情催生下的特长培养,能够让学生化被动于主动,开发无限的体育潜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发现体育美,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考核方式。
课堂不仅是学生育体的课堂,更是教师成长的场所。在师生知识情感的不断交流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根据教学实际与学生诉求调整教课模式转变教学观念。从激发学习兴趣与提升能力的角度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从重视教材内容的授课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授课精髓,统筹安排教学环节与步骤,让学生在多样化、实效性、人格化的课堂中全面提升自我。另外传统体育教学的考核模式基本停留在试卷与技能考核上,这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展示,并不能科学合理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转变考核模式,例如将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与师生之间技艺的切磋等作为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与学习态度、进步程度、行为表现等相结合,充实考核内容。将分层教育落到实处,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审美能力的提升、性情的陶冶、体育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的目标贯彻于体育教育的始末。
四、结语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在体育课堂中的步步渗透,体育教学已不仅仅停留在关注学生强健体魄的锻炼及体制的增强上,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及综合体育素质的发展上。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得到了身体与精神的全面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进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贯彻课改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为培养德育、体育与美育兼备的综合性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俊亭.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N].学知报,2010.
[2]陈爱华.让体育与健康一同前行——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新思考[J].学周刊,2011(10).
[3]邓兴春.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1(06).
[4]徐正义.浅析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5]李梓梁,王三玉.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