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民自觉性和依法治国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_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公民自觉性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国家应加大依法治国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公民自身应该努力提高参与依法治国的自觉性,通过这些方面来提高公民参与依法治国的自觉性。
  关键词:公民自觉性;依法治国;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29-01
  作者简介:贾冰磊(1988-),男,河北邯郸人,河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公民自觉性和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公民自觉性是指公民自觉地、自愿地参加某种社会或国家的活动,其外在表现为积极、热情,内在表现为职责、责任等等。公民自觉性是公民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评价与个人利益心理相结合并最终由责权意识所激发形成的,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能、责、权、利的统一。依法治国的公民自觉性包括维护法律尊严精神、主张权利的意识、对义务的自觉履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公民自觉性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这是由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决定的。中国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同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治国中的领导地位一样,都是由我国宪法确定的,并且是内在统一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公民自觉性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实施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公民自觉性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由于人民拥有国家主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根本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了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承认所有的社会成员主体资格平等、社会地位平等,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国家的主人。第三,法来自人民、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家治理所依据的法,并非来自人民之外的某个机构、组织的命令、强制,而是源自人民自己的意志。以上三点就决定了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说明在实行依法治国中,公民自觉性的重要地位。
  人民群众是推动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如果没有人民群众,那么依法治国将无从着手,也就毫无意义。这就需要公民的自觉性,如果公民自觉参加依法治国的活动和履行依法治国的相关义务,那么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依法治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我们社会主义的法治进程,有利于实现我们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中国梦。如果公民不自觉,不履行依法治国的义务,那么依法治国只是徒劳,这样会对依法治国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三、如何提高公民自觉性来推进依法治国?
  (一)国家应加大依法治国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
  政府有关宣传部门应该大力宣传公民积极参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通过网络、贴海报等形式讲述积极参与依法治国的好处,使公民积极参与依法治国这种思想深入人心,以此来提高公民参与依法治国的自觉性。政府还应经常组织一些依法治国方面的活动,比如依法治国方面的讲座,让公民亲身参与到其中,为公民解决依法治国方面的疑惑,让公民明白积极参与依法治国是自己的一种责任。学校也应该加大对学生依法治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不随便吐痰、不随便扔垃圾这些礼仪,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有什么法律上的权力和义务,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这些途径增加公民的自觉性,让我们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更好的实施。
  (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通过社会信用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公民守法的记录,进而形成完整的、可查的信用档案,并基于此构建守法诚信奖励机制和不守法惩罚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民的一种自觉,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不守法可耻的氛围。与之相适应,还要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制度,注重信用信息的记录、发布和应用,加快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为构建守法诚信奖励机制和违法失信惩罚机制提供制度保障、信息资源和物质条件,真正使公民从听得懂的良法和看得见的公正中获得对守法的内心遵从,从而为法治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依法治国的社会舆论是众人对依法治国这一问题公开表达的一致意见。大众传播是形成社会舆论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反应、形成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依法治国的社会舆论中的形成和引导作用,形成良好的依法治国的社会舆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三)公民自身应该努力提高参与依法治国的自觉性
  公民要做依法治国的积极推动者;要做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要做法治精神的践行者。公民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比如电视、书籍、网络等途径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和意识,认识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提高公民自身参与依法治国的自觉性,使自己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用自己的切身行动来参与到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以此来影响我们整个社会的公民自觉性。
  [ 参 考 文 献 ]
  [1]刘海燕.浅论公民意识与依法治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反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是我国反家庭暴力法上里程碑似的壮举。该草案中有很多亮点,顺应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但在社区防治家庭暴力的具体措施和力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加大对于反家庭暴力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办案人员和群众对法律的认知度;对司法人员的培训更加专业化,不断提高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效率;建立健全家庭诚信档案
期刊
摘要:“李昌奎案”一字之差的两份判决书,却是生与死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法院在二审中以“李昌奎及其辩护人所提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认罪、悔罪态度好,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为由(我们将其视为适用死缓的积极条件),在终审判决书中改判李昌奎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但是无论是从案件发生的背景还是被告人的作案手段、作案动机、危害后果等方面分析(适用死缓的消极条件),李昌奎的犯罪情节都极其恶劣。在法律未对死刑和死缓作出
期刊
摘要:依《合同法》第51条之规定,无权处分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不被追认则为无效合同;而《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可以推定为无权处分的合同有效。依照字面意思,以上两个条款在法律适用上存在冲突。同时善意取得制度也相对的弥补了《合同法》第51条的不足。本文就关于无权处分合同相关法律的分析,提出完善修法的观点。  关键词:无权处分合同;合同法第51条;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  中图分类号:D923.6文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城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中国大地,一部分农民成为市民的代价是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城镇的发展和管理面对的不仅是市民,更主要的是农民。所以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必须把解决好农民问题放在首位。而农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点那就是如何使让失地农民的生活有保障,保证他们生活水平不会下降,如何保护好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政府的努力并甘心当好自己的“服务员”,主动规范自己的权利,实现城镇化有
期刊
摘 要:通过文献考察,发现宇宙全息统一论原理早被认知并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在法及法学领域尚未取得认知,导致对包括税法与税法学在内的部门法与部门法学的性质认识不清。以宇宙全息统一论原理重新观察法及法学领域、公法与私法、公法学与私法学关系的真相,发现包括税法与税法学在内的部门法与部门法学的性质皆为“公法与私法相兼容”、“公法学与私法学相兼容”,这对税法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实践都将产生重要意义。  关键词:税
期刊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更多的追求精神文明建设,对旅游的需求显著增加,旅游业市场广阔,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融合景区虽然包含着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的优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景区发展都能达到1加1大于2的效应。八里河风景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刚从AAAA级风景区晋升为AAAAA级风景区,虽是皖北唯一一个AAAAA级风景区,但景区的竞争力相对较小,景区
期刊
摘 要:由于存在种种纷繁复杂的原因和因素,现行执行回转制度中未确立善意取得。然而,从法经济分析视角来看,在执行回转中适用善意取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善意取得不仅符合法的目的性——最大化社会财富,并且基于其制度本身的内在结构,使其更有利于保护原被执行人的权利和利益,而这些价值正是现行制度所不能企及的。  关键词:执行回转;善意取得;社会财富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笔者阅读《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后引发对司法民主化的思考,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并分析了持不同观点法学大家之间的论辩,得出司法改革方向不应当是司法民主化。  关键词:司法民主化;法治;司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15-02  作者简介:袁富连(1989-),山东聊城人,中国政法大学,2013级宪法专业硕士
期刊
摘 要:基层检察机关以派驻看守所检察室(以下简称:驻所检察室)为依托,尝试与探索危重在押人员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形成了完整成熟的调查、评价体系,与看守所共享危重病在押人员信息的良好工作模式,为检察机关更好地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文章以作者所在的基层检察机关曾经办理的典型案例为基础,提出了“五考察”评价体系和危重病患通报制度。指出《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确立的
期刊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而宪法作为立国立法之根本,其对国家法制建设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宪法司法化是一个陈旧的话题,但是在新的司法环境下,提倡宪法司法化,并利用各种制度实现司法化建设,才是确保公民基本权利得以完整保护,推动法治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当前司法环境下宪法司法化的障碍入手,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宪法司法化的路径。  关键词: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