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学习的本质是获得知识经验与进行行为实践两者结合的活动,数学学习是知数学和做数学的统一。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能有效地集中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在“亲自创造的事物”中快快乐乐地获得“真正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就要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保持的相对被动的“授受”关系的状态,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小学生;活动;学习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23-01
当今社会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知识的多少,更多地取决于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养成。而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很多,遗传、环境和教育固然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但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也就是说,“活动”才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以活动促发展”应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应成为改革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1 .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情景
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数学的抽象性常常使很多学生畏惧数学,数学学习的困难往往使数学教育成为淘汰学生的筛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和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建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数学问题是数学教育的心脏”,数学教学过程也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还应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活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2 .加强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自主建构的。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实践活动,促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数学思维中。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应用意识。
3 用发展的眼光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主动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上。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起支配、控制甚至主宰的作用,不应强迫学生或命令学生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应尊重、鼓励学生的各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不仅要为学生的各种活动创造、提供适宜的机会、条件、场所和更多的选择可能性,而且要精心组织和亲自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时候,与传统教育相比,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更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始终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4 让学生分享数学活动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堂课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为主要是把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作了数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觉得有以下三点体会:
4.1 让学生“做”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体参与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教学时应把抽象的知识结果还原为具体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做”中学。数位顺序表的知识不仅抽象,而且容易混淆,教学时,让学生人人动手,制作计数单位卡片和数位卡片:先在空白卡片上分别写上“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再分别写上“位”,做成数位卡片,然后按照数位顺序自主排列数位,并让同座或前后同学交流排列情况,不仅使每个同学都参与了数位顺序表的形成过程,而且及时反馈了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兴趣很浓,个个动手,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填、摆、排、站等活动,深刻理解了万以内数位顺序以及数位顺序表的由来,为接下来学习读数打好基础。
4.2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师资培训教材《面向每个人的学校》指出:“学生和自己同伴彼此之间进行的合作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取之不尽的源流。看来,现在的学校和课堂如果不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来组织教学,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了。”
4.3 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开放的情境
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上面的教学片断中,在站数时,教师没有限死学生一定要站四位数,也没有指定好先怎么站,再怎么站,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站数活动。有的学生想出了三位数,有的想出了四位数;有的数要读“零”,有的数不读“零”;有的按要求只能站一个数,有的答案不止一个;等等。学生能主动尝试着应用本堂课掌握的读数知识和方法以及初步建立起来的数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通过观察、试验、讨论、合作等途径,获得问题的解决。
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无法预设的,老师不可能完全按照课前设计的内容,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不变的程序,而是随着课堂的推进,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心理规律,创设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开放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关键词】 小学生;活动;学习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23-01
当今社会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知识的多少,更多地取决于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养成。而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很多,遗传、环境和教育固然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但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也就是说,“活动”才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以活动促发展”应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应成为改革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1 .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情景
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数学的抽象性常常使很多学生畏惧数学,数学学习的困难往往使数学教育成为淘汰学生的筛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和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建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数学问题是数学教育的心脏”,数学教学过程也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还应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活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2 .加强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自主建构的。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实践活动,促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数学思维中。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应用意识。
3 用发展的眼光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主动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上。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起支配、控制甚至主宰的作用,不应强迫学生或命令学生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应尊重、鼓励学生的各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不仅要为学生的各种活动创造、提供适宜的机会、条件、场所和更多的选择可能性,而且要精心组织和亲自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时候,与传统教育相比,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更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始终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4 让学生分享数学活动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堂课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为主要是把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作了数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觉得有以下三点体会:
4.1 让学生“做”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体参与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教学时应把抽象的知识结果还原为具体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做”中学。数位顺序表的知识不仅抽象,而且容易混淆,教学时,让学生人人动手,制作计数单位卡片和数位卡片:先在空白卡片上分别写上“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再分别写上“位”,做成数位卡片,然后按照数位顺序自主排列数位,并让同座或前后同学交流排列情况,不仅使每个同学都参与了数位顺序表的形成过程,而且及时反馈了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兴趣很浓,个个动手,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填、摆、排、站等活动,深刻理解了万以内数位顺序以及数位顺序表的由来,为接下来学习读数打好基础。
4.2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师资培训教材《面向每个人的学校》指出:“学生和自己同伴彼此之间进行的合作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取之不尽的源流。看来,现在的学校和课堂如果不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来组织教学,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了。”
4.3 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开放的情境
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上面的教学片断中,在站数时,教师没有限死学生一定要站四位数,也没有指定好先怎么站,再怎么站,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站数活动。有的学生想出了三位数,有的想出了四位数;有的数要读“零”,有的数不读“零”;有的按要求只能站一个数,有的答案不止一个;等等。学生能主动尝试着应用本堂课掌握的读数知识和方法以及初步建立起来的数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通过观察、试验、讨论、合作等途径,获得问题的解决。
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无法预设的,老师不可能完全按照课前设计的内容,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不变的程序,而是随着课堂的推进,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心理规律,创设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开放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