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给教师带来了挑战。虽然目前有效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本文笔者从四个方面对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备课;丰富手法;课堂提问;多元评价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仅限于概念、公式的记忆,而是探究能力、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得以全面提高,有效教学不仅使学生各项思维得以提高,而且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满堂灌”教学方式,并且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学习负担重等情况,针对种种情况,本文笔者以高中数学作为出发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全面有效备课、丰富教学手法、设置课堂问题、进行多元评价”四个方面对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全面有效备课,把握学生学情
备课作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也是优化教学的前提,有效的备课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目前,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缺乏备课环节的重视性意识,在读懂教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降低,学习效率差,从而不能完成教學目标,因此,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理念,增加有效备课的重视程度,然后完善备课过程,把以往的单一“备教材”转变为“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等多方面,进而为有效教学的展开进行充分的准备。
笔者在进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与必然事件的相关概念,对其概念有了表象认识,本章节内容是对原有认知上的补充与延伸,基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概括能力,就本章节知识的学习而言,学生的学习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学生并不清楚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这又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因此,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首先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在原有认识水平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稳定性,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联系,能从抛硬币实验中总结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与规律性,然后从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能亲自动手试验,学会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数学思想方法,最后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可以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密切性,并通过试验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充分的把握学生学情,以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进行教材的分析,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教法展开教学,从而使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丰富教学手法,尊重学生需求
教学手法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力工具,对教学有效的展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教师往往利用教材以讲授法的方式间接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容易产生乏味枯燥的课堂氛围,学生提高不了学习兴趣,进而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距离感,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手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融入辅助元素,如: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沃希白板等新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数学学习水平上更上一个台阶。
笔者在进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在课前制作微课视频,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针对本章节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学生在教学中已明确了学习的重难点,并对预习中内容存在的疑问在课堂中进行提问,笔者通过学生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与解答,从而达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循环过程,同时,在完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寻求,不断的创新教学手段,使之符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设置课堂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课堂提问作为检验学习结果的形成性评价过程,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结果的产生而忽视过程的形成,以平铺直叙的方式灌输理论知识,导致教学任务不能以形成性评价结果为导向完善教学,同时,学生对知识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内化,对各项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课堂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笔者在进行“变量与赋值”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赋值语句的结构,并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感受计算机语言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于是,展开教学,在学生对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置课堂问题:“1=A,y-2=y,y=x+5,判断赋值语句的是否正确”,学生结合概念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然后,通过问题的设置,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概念的理解基础上,笔者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赋值运算”,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的前提下,进行提问:“(1)x=5,y=6,x=y(2)x=5,y=6,y=x对比两组程序,求输出的x值与y值量”,学生通过问题了解赋值语句的含义,进而对应用问题有了清晰的表象认识,也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与探究能力。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
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态度转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作评价,只是单一的以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失去了评价的教育功能,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并产生厌学心理,同时,这种评价标准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观不相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明确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帮助学生不断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建立自信。
笔者在进行“算法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算法概念的理解,组织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不同小组,小组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关算法的案例,设置问题,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小组代表对小组讨论的过程进行展示,在此过程中,笔者进行及时表扬并且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引导纠错,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同时,学生在演示完毕后,进行自评,从“参与程度、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从而认识自我,针对性的加之努力与改进。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的开展受多个环节的影响,每个环节的准备都需要精心设计,不仅为这一环节的展开奠定夯实的基础,而且为下一环节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转变教育理念,把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落实到位,不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首先从备课方面,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方案,然后从教学手法方面,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等辅助工具,结合课堂提问的方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后,从教学评价方面,应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树立自信,从而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凌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数学教育,2011(1):9-11.
[2]徐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殷伟康.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学数学研究,2008(4):1-4.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备课;丰富手法;课堂提问;多元评价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仅限于概念、公式的记忆,而是探究能力、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得以全面提高,有效教学不仅使学生各项思维得以提高,而且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满堂灌”教学方式,并且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学习负担重等情况,针对种种情况,本文笔者以高中数学作为出发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全面有效备课、丰富教学手法、设置课堂问题、进行多元评价”四个方面对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全面有效备课,把握学生学情
备课作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也是优化教学的前提,有效的备课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目前,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缺乏备课环节的重视性意识,在读懂教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降低,学习效率差,从而不能完成教學目标,因此,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理念,增加有效备课的重视程度,然后完善备课过程,把以往的单一“备教材”转变为“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等多方面,进而为有效教学的展开进行充分的准备。
笔者在进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与必然事件的相关概念,对其概念有了表象认识,本章节内容是对原有认知上的补充与延伸,基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概括能力,就本章节知识的学习而言,学生的学习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学生并不清楚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这又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因此,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首先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在原有认识水平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稳定性,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联系,能从抛硬币实验中总结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与规律性,然后从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能亲自动手试验,学会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数学思想方法,最后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可以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密切性,并通过试验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充分的把握学生学情,以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进行教材的分析,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教法展开教学,从而使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丰富教学手法,尊重学生需求
教学手法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力工具,对教学有效的展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教师往往利用教材以讲授法的方式间接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容易产生乏味枯燥的课堂氛围,学生提高不了学习兴趣,进而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距离感,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手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融入辅助元素,如: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沃希白板等新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数学学习水平上更上一个台阶。
笔者在进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在课前制作微课视频,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针对本章节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学生在教学中已明确了学习的重难点,并对预习中内容存在的疑问在课堂中进行提问,笔者通过学生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与解答,从而达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循环过程,同时,在完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寻求,不断的创新教学手段,使之符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设置课堂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课堂提问作为检验学习结果的形成性评价过程,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结果的产生而忽视过程的形成,以平铺直叙的方式灌输理论知识,导致教学任务不能以形成性评价结果为导向完善教学,同时,学生对知识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内化,对各项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课堂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笔者在进行“变量与赋值”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赋值语句的结构,并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感受计算机语言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于是,展开教学,在学生对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置课堂问题:“1=A,y-2=y,y=x+5,判断赋值语句的是否正确”,学生结合概念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然后,通过问题的设置,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概念的理解基础上,笔者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赋值运算”,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的前提下,进行提问:“(1)x=5,y=6,x=y(2)x=5,y=6,y=x对比两组程序,求输出的x值与y值量”,学生通过问题了解赋值语句的含义,进而对应用问题有了清晰的表象认识,也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与探究能力。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
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态度转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作评价,只是单一的以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失去了评价的教育功能,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并产生厌学心理,同时,这种评价标准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观不相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明确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帮助学生不断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建立自信。
笔者在进行“算法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算法概念的理解,组织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不同小组,小组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关算法的案例,设置问题,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小组代表对小组讨论的过程进行展示,在此过程中,笔者进行及时表扬并且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引导纠错,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同时,学生在演示完毕后,进行自评,从“参与程度、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从而认识自我,针对性的加之努力与改进。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的开展受多个环节的影响,每个环节的准备都需要精心设计,不仅为这一环节的展开奠定夯实的基础,而且为下一环节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转变教育理念,把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落实到位,不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首先从备课方面,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方案,然后从教学手法方面,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等辅助工具,结合课堂提问的方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后,从教学评价方面,应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树立自信,从而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凌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数学教育,2011(1):9-11.
[2]徐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殷伟康.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学数学研究,20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