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反被聪明误

来源 :精品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一个球拍和一个球的总价是11元,球拍比球要贵10元。那么球是多少钱?
  大多数人的答案会脱口而出:一块钱—这明显是错的。正确答案是:球拍10.5元,球0.5元。
  
  难倒名校大学生的数学题
  50多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凯尼曼(Daniel Kahneman)对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并对人们的回答做了分析。他看似简单的实验其实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思维的看法。数百年来,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家认为,人类是一种理性动物——推理是人类才拥有的天赋——凯尼曼与同事特维斯基(Amos Tversky)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人类其实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思维清晰。当面临不确定因素时,人们通常不会很仔细地去分析那些信息,或查找相关的数据。相反,他们倾向于通过直觉的捷径去判断,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他们错了。这些捷径并不是能快速解答数学题的方法;而是避开正常的数学计算方法。当问到球拍与球的问题时,忘记了小学就学过的最简单的数学公式,而是想当然地给出了答案。
  虽然凯尼曼被公认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多年来,他的文章却没有引起重视。凯尼曼说,一位杰出的美国哲学家,听了他的研究后,马上摇头说,“我对研究愚蠢的心理学没有兴趣。”
  今年6月初,詹姆斯·麦迪逊大学的韦斯特(Richard West)与多伦多大学的斯坦诺维奇(Keith Stanovich)合写的一篇论文发表在《性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上。文章说,很多事实都证明聪明的人更倾向于错误的思维范式。虽然我们都认为智慧可以消除偏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考状元觉得他们不大会犯那些常识性的错误。韦斯特等让482位大学生做一份问卷,上面都是各种常见的容易犯错的问题。下面是几个例题:
  “湖里有一片睡莲。每天睡莲的面积都会翻倍。倘若等到睡莲能盖满整个湖面,需要48天,那么睡莲盖住半个湖面需要多少天?”
  你的第一直觉,可能就是直接把48天除以2,然后答曰24天。显然这个答案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是47天。
  韦斯特又让学生们做了一份智力测试,意在测试人们的“认知偏差”的程度到底是怎样的,这个测试凯尼曼早在1970年代就做过。第一个问题是世界上最高的红杉树高度是否大于某个高度(选项从85英尺到1000英尺)。第二个问题是估计一下世界上最高的红杉树到底有多高。当学生在第一个是非题中遇到的数字是85英尺时,他们在第二个问题的平均答案是:118英尺。如果第一题的选项是1000英尺,他们对红杉高度的估计就增长了7倍。
  聪明人更易犯错?
  不过,韦斯特等研究的重点不是重新证实这种已知的认知偏差,他们想弄清这些偏差是否与智力关联。他们采用各种测试方法,来评估“主动思维的意愿”。
  结果令人担忧,比如自我意识并没有用。正如科学家们说,“人们即使认识到自己有偏见,但却无助于他们克服偏见。”凯尼曼对这个结果并不吃惊,他在去年底发布的新书《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写道,即使是他自己近几十年来做出的重要研究也不足以让他提高认知。“直觉往往让我过分自信,做出极端的预测,然后导致错误的计划”——比如,倾向于低估需要花多少时间去完成一项任务。“我做这些课题研究的情况就是这样。”他戏谑道。
  也许,对我们最有害的偏见思维是我们通常认为他人更有可能出错,这被称为“偏见盲点”。这种“心理偏差”让我们能更好地发现别人的决定里存在系统性错误。我们通常很轻易地看到朋友的缺点,而自身同样的缺点,我们就视而不见。虽然“偏见盲点”并不是什么新概念了,但韦斯特的论文科学地解释了为何我们总是“严于律人,疏于律己”。
  还有其他让人不安的事实:智力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这是怎么回事呢?
  科学家们给学生们四种“认知能力”的测量标准。结果很不乐观,“认知能力较强的人,更不能看到自己的认知偏差。”(换句话说,聪明人更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聪明的人(比如考试成绩不错的)与深思熟虑的人反而更容易出现常见的谬误。教育程度也无法挽回这个事实;多年前,凯尼曼等人就记录到,哈佛、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50%以上的学生都答错了那道球拍与球的问题。
  如何解释?其中一个大胆假设就是,我们评估别人与评估自我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偏见盲点的扩大。比如说,当我们观察陌生人所做的非理性抉择时,我们必须从其行为信息来判断;我们从外部来审视其认知偏差,这样很容易窥见其系统性思维谬误。然而,当我们看待自己的坏主意时,我们采用的是内省机制:审查自己的动机,自圆其说;向心理医生倾吐,琢磨那些让我们误入歧途的理念。
  内省机制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所致,这也是非理性的根源。因此人们往往无法用智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法有效地自我分析。事实上,内省倒是把事情弄复杂了,我们越想了解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就越少。
  (摘自《南都周刊》2012年第26期)
其他文献
7月21日晚,广渠门桥下一名男子被困在浸满水的越野车内丧生。面对这样的情况,司机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自救?如果车门难以打开,哪种工具是破窗的最佳选择?汽修专家潘旭东表示,当车刚浸水,车门无法打开时,驾驶员就应尽快破窗逃生。他称,如果车辆突然入水,且水已没过车轮以上,车辆一般都会因为浮力难以控制了。此时,应果断砸窗逃生。前车窗被淹没后,车内人生还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至于在水下砸车窗是否有不同的反应,该专
期刊
“在过去3年中,我一直在拍摄各种各样的自肖像,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角度,最终,我还是回到了家里,与最亲密的人们在一起。”  这是意大利摄影师A n n a d i Prospero创作这组“Self-portraits with my family”作品的初衷。这些自拍作品记录下了她和家人、爱人、朋友的拥抱。在这组作品中,Anna Di Prospero巧妙地利用玻璃倒影的叠加为照片增加了场景的纵
期刊
日前,德国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对媒体表示,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关闭其在中国的唯一一家直属工厂——多年来,阿迪达斯在苏州的直属工厂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经营。2005年,阿迪达斯中国区配送中心也落户了苏州工业园区。  然而,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已达东南亚有些国家的两倍以上。另外,法国纺织品协会公布的研究表明:中国纺织品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为188欧元~300欧元(约1447元~2310
期刊
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网站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光明、南山等多个品牌齐登“黑榜”。光明奶油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南山奶粉5个批次被检出含有强致癌性物质黄曲霉毒素M1。对此,南山奶粉回应称正在进一步核实此事,待有结果时会对外公布,产品仍正常销售。  黄曲霉毒素M1,公众对这一强致癌性物质并不陌生,去年底,国家质监总局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抽查时,就发现
期刊
长得酷似香蕉,连吃法都跟香蕉一样需要剥皮吃,而且还有一个很“萌”的名字“笨NANA”——这样的冰淇淋你会来上一口吗?这是雀巢公司于今年2月份推出的一款好吃又好玩的冰淇淋产品。这一创意十足的产品自推出后便成为冰淇淋行业2012年的明星产品,经过雀巢公司数字营销部门的周密布局与运作,这款从外观到名字都很惊艳的冰淇淋甫一推出,就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曝光率。  “目前,笨NANA已经成为雀巢大中华区销售排
期刊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校长论坛”近日在南京举行,校长云集。一场会议,两种风貌,聚光灯下,雷人的会议花絮与正襟危坐的大学精神反思互成对照,相映成趣。一边是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论坛中痛陈大学功利化;另一边则是与会的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无心恋会”,一直在用笔记本电脑玩扑克牌。  再把目光游移到会场花絮:在接受香港城市大学前校长张信刚赠书后,北大校长周其凤回赠了一张CD,称“这是我为妈妈新写的一首歌,叫《
期刊
7月21日晚,面对这场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大暴雨造成的混乱局面,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不已的行为。而做出这些行为的,既有服务于公共机构的人员,例如奋力救人、忠于职守的七千交通警察,和那些站在每一个井盖被冲走的下水道口的环卫工人,他们的提醒显然避免了更多悲剧的出现;更不乏来自民间的热心人士:微博时代,信息的流通更为便捷,这也使得微博上的“爱心接力”代替了以往的争吵欢愉,一些由私家车组成的便民服务队穿梭在
期刊
从读书到就业,和大城市的土著们比,作为移民户,我们有一个更为怀念的家乡,因为父辈的期盼,因为专业的受限,还因为爱情牵扯、习惯作祟、小虚荣、大梦想。过年、父母生日,总要回家乡。毕业的头几年,对回家有一种近乎病态的勤快,不但是回家可以吃到妈妈做的饭,那还有我逃课的小操场,满耳朵的家乡话。  发小毕业的7月,日日以泪洗面,只因为男友签了石家庄的一家公司,再也不能按照她计划的回到家乡去。被逼之下,她也只能
期刊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咆哮女郎柏邦妮:最近搜集食物故事,讲一个关于肉脯的故事吧。二十岁初来北京,住北影厂招待所,一天吃一个盒饭度日。一天北影厂传达室小黑板写我的名字,小小包裹,打开一看,是四两靖江肉脯。晓微给我寄的。舍不得分人,每晚熄灯后含在嘴里,黑暗中无声咀嚼,十分香甜也十分幸福。肉脯的味道是童年朋友挂念的味道。  碎碎念小欣:五岁暑假的一天,我捉到一只米黄色的巨型猪儿虫。点燃树枝烧它,火褪
期刊
“地中海决不是古典而有条不紊的,它就像是阿拉伯城镇,像是热那亚和突尼斯当地的海港,散漫而嘈杂。那种洋洋得意的生活态度、那种令人难以招架的倦怠,还有在西班牙午睡期间人烟杳然的广场,这才是真正的地中海。”  阿尔贝·加缪,一个地中海的儿子,他沉溺于儿时魂牵梦绕的地中海,习惯将浪漫诗意解释现实,他的文字,呈现地中海沿岸蒂巴萨夏日耀眼的阳光,闪烁着古希腊气息。    情爱与反叛者的故乡  在加缪前,没多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