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全球新兴的热门专业,也是江苏大学新开设的专业。主要探讨了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以及江苏大学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建设中的探索和思考,重点探讨了江苏大学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以及特色优势等内容,为其他高等院校的本科食品安全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建设专业特色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与延续,因此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其中不乏许多知名品牌牵涉其中,这些都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国民幸福的瓶颈之一。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有多重原因,包括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者和经营者道德的缺失、科学检测技术的提高和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的失灵等,导致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大学开设食品安全专业,培养大批新型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预防和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成为中国食品产业的迫切需要。
2001年,教育部首次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目录外专业在全国率先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到2012年全国已有171所高校开设了食品安全本科专业或相关专业。江苏大学2006年自主设立“食品营养与安全”二级学科博士点,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4年来,江苏大学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在食品安全专业本科建设上走过了一条艰苦探索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现将专业建设的探索和思考简介如下。
一、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专业的设置和培养情况
江苏大学食品安全本科专业建设之初,就对国内外各高校的食品安全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发现各院校根据其专业发展历史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与专长,主要调研结论如下:
1.江南大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前身是食品分析专业,1998年,专业更名为食品品质控制专业;2004年,学校设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目前设有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中心。其专业具有工科特色,面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在掌握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解决和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质量与安全问题的技能。其研究方向主要为: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食品中生物危害的发生和传播途径及行为效应、食品加工过程化学危害物的产生和迁移变化规律与控制原理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
2.中国农业大学培养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理学学士学位,主要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营养学、卫生学和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掌握检验、检疫的专门技能,从事食品品质控制、检验检疫、营养及营销策划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应了解食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基础知识,具有从事食品全程质量全过程控制管理和安全性保证的基本能力;掌握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及安全性检验的基本方法,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化;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并具备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3.香港理工大学设立了食品科技与食品安全本科专业,为其3年,授理学士学位,要求学生掌握与食品相关的食品化学和分析技术,并掌握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及产生的有毒物质和生长条件来确保食品的安全,能应用食品保藏、加工和食品工程相关基础知识来解决食品技术中的安全问题,能整合所学知识来解决食品安全和技术的问题,尤其是食品产品的质量和控制、食品的感官评价、食品危害性分析和公共卫生管理等。
4.调研发现,国内117所高校都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且多个高校设置了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博士点和硕士点,通过多年努力,课程体系建设日渐完善,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多数高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有普通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人体机能学(人体生理、生化与病理生理)、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食品质量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功能食品、食品企业管理,以及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营养与食品安全综合实验、食品质量检验技术实验、食品化学实验等实验课程,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
5.调研发现,学校可以依托自己原有的优势课程,利用其教师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对食品安全专业的发展进行规划,能够更好地提高专业水平,办出高校的专业特色。如浙江工商大学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前身为食品卫生与检验,其专业的学科重点就是培养食品检验型人才;广东海洋大学利用自身在水产品研究和开发上的优势,将水产品保鲜加工质量与安全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专业特色进行建设;中国计量学院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属的以检验检疫为特色的院校,质检特色是该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目标,在培养方案上除强调三大检验外,着重食品安全的生物学快速检验,同时加强学生在管理、认证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云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特色,侧重于对于云南传统畜禽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等的产品原料生产以及产品保鲜加工的安全和质量控制,尤其针对云南民族传统特色食品安全控制的教学科研,也是其专业建设的特色之一。参考每所学校依靠自身优势培养出来的人才特点不同,恰好符合了不同就业领域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需求的不同。
6.调研发现,在国外高校中,基本都没有将食品安全独立出来作为一门新的专业,而是将其合并于食品科学等专业中,只学习基本的食品安全相关基础课程,如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学等。在此基础上,国外食品院校开设了食品安全相关的硕士专业,如英国开设食品安全专业的有四所高校(诺丁汉大学、利兹大学、肯特大学和卡地夫威尔士大学),包括食品安全与风险分析专业、食品生产管理专业、食品市场和供应链的管理专业和食品安全专业等,一般为期1年,主修课程侧重于食品原料、食品链和食品生产的安全管理、食品生产的风险评估等。荷兰的瓦格宁根大学(号称食品安全与工程专业世界排名第一)同时开设了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管理两个硕士专业(为期2年),这可能是由于国外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较为完善,而中国的食品安全目前还主要侧重于终端检测,整个食品链的管理体系还有待加强,但整体的趋势还是应该由单纯的技术检测转变为安全管理和检测并重。 分析各校提出的食品安全所修的相关课程,其基本思想是以各自依托的学科背景为基础,把食品产品的目标检验和控制作为重点,没有充分认识和突出食品安全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在新时期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缺乏对食品安全专业的清晰认识,还把食品安全定义在食品卫生的角度,而这个定义已经过时。食品安全专业的学生要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食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基础知识,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能够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已经设置的食品安全专业来看,国内外重点高校在此专业的特色、基础条件和师资力量差别较大,侧重方向多样,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特色专长也各不相同。
二、江苏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建设特色和人才培养情况
1.人才培养目标和招生情况
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江苏大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和谐统一的,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拟培养技术与管理复合性的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面对新的形势,我校结合本专业特点,努力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个性、广适应、高素质、求创新”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希望学生能掌握化学、生物学、管理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在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检验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环保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生产、安全评价、经营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同时又能成为研究生的合格备选人才。
江苏大学2008年首次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招生,共招收21名学生,于2012年毕业,此后,每年招生增加到两个班,目前共有194名食品安全专业本科生在读。
2.专业建设平台和课程教学体系内容
本专业建设平台分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和实践环节四大模块。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食品质量管理与食品安全检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具有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检测、监测、评价、预警、控制、认证、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和法规制定及食品质量安全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基本框架如下:
(1)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图学C、机械工程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双语)、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仪器分析。
(2)基础选修课程
试验设计方法、食品物理学、营养生理学、食品物流导论、食品免疫学基础、分子生物学。
(3)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食品工艺学I、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原料安全控制、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供应链管理、风险评估、食品工艺学II、食品感官评定技术、常见食品的安全检测技术。
(4)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环境学、动植物检疫检验、食品质量认证、食品流行病学风险控制、食品添加剂、食品品质计算机图像处理(双语)、食品工厂建设与监控、食品工程新技术、功能食品导论、学科前沿进展、食品无损检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焦点案例分析、食品微生物学。
3.江苏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建设特色
(1)依托优势,特色发展。江苏大学依托在食品无损检测方向的优势和长处,根据我校原有的优势课程(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机械与设备),利用现有教师资源与教学资源对食品安全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将食品安全过程管理、控制(国际接轨)与产品终端检测并重,将本校的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定位为“懂工艺、精管理、强检验”的全方位人才,办出江苏大学的专业特色,如着重食品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利用本院在农产品加工和机械方面的优势,如农产品的无损检测等技术对食品的储藏、加工和流通进行安全管理)。
(2)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淡化食品科学专业的影响。江苏大学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细分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检测(生物安全和化学安全)两个大模块,在选课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模块课程选择,让学生在毕业时就可以成为具备基础知识且精通一个方向(检验或管理)的专业人才。
①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根据江苏大学2012版新大纲对英语、计算机、体育和大学物理等课程要求,减少了英语的课时,增加了体育课时,将计算机调整为选修课,并增加了程序设计语言种类。
②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参考教育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新规范,适度增加了专业基础课总量,新增了管理学原理、人体生理概论、食品原料学等课程,从而为后续课程开设奠定理论基础。
③专业(方向)课程
参考国外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就业方向,将本专业方向细分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检测(生物安全和化学安全)两个大模块,在选课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模块课程选择。
食品科学工艺类课程:参考其他院校课程设置,对食品工艺学进行拆分,由原来的90个课时拆分成为食品工艺学I(原理部分)和II(工艺部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食品分离重组技术,食品加工过程模拟优化与控制、食品微生物检验等专业方向课程,顺应食品工业的精深加工、过程自动化的总体发展趋势要求。 食品安全类课程:参考外国高校安全类专业课程设置,新培养计划增加了风险评估、食品原料安全控制、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焦点案例分析等课程,便于和国际接轨。
通过新大纲的改革,形成以下几大模块。
食品学科化学基础类: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
食品工程特色类:电工电子学;工程图学;机械工程基础——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质量管理方向类:管理学原理——食品质量管理学——标准与法规、风险评估、供应链管理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基础类(营养与卫生):人体生理概论、微生物——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含风险评估)。三大课形成了江大食品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群,即营养与卫生课程群,并给予842项目资助。
食品安全检测方向类:食品分析;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感官评定;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无损检测技术等。
(3)重基础、求卓越、国际化。为了培养创新性和国际化人才,本专业开设了创新方法导论课程;开设了一门全英文课(食品生物技术),四门双语课(食品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和食品品质计算机图像处理);并开设了四门网络课程(食品文化概论、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焦点案例分析、功能食品导论),完善了学科理论基础平台课程,旨在构建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为研究生培养输送合格备选人才。加强了质量管理类、论证、法规等课程,同时完善实践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加风险评估、预警等课程,并开设多门双语课程与网络自学课程,顺应食品安全专业的国际化培养趋势!
(4)培养全方位技术人才,促进就业。目前社会舆论普遍都希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熟悉各种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熟悉相关的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具备食品检验和质量控制能力。另外,还要求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够吃苦,愿意下基层工作。江苏大学针对用人单位需求,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一个从大一到大四、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一体化学生实践平台,如特地新增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同时开设了多个实践环节(认知实习、认识实习、暑期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和多个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检验检疫综合实验、食品加工综合实验等),每个环节有大概2~3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江大和多个认证培训中心联合,开展ISO22000/HACCP、ISO9000内审员、食品安全师、食品检验工以及食品营养师等认证资质培训,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肖贵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福建轻纺,2010,(1):36-42.
[2]付红军,汤小红,彭湘莲.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食品工业,2011,(7):110-114.
[3]励建荣,邓少平,顾振宇.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食品学报, 2004,4(4):109-113.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建设专业特色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与延续,因此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其中不乏许多知名品牌牵涉其中,这些都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国民幸福的瓶颈之一。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有多重原因,包括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者和经营者道德的缺失、科学检测技术的提高和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的失灵等,导致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大学开设食品安全专业,培养大批新型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预防和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成为中国食品产业的迫切需要。
2001年,教育部首次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目录外专业在全国率先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到2012年全国已有171所高校开设了食品安全本科专业或相关专业。江苏大学2006年自主设立“食品营养与安全”二级学科博士点,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4年来,江苏大学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在食品安全专业本科建设上走过了一条艰苦探索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现将专业建设的探索和思考简介如下。
一、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专业的设置和培养情况
江苏大学食品安全本科专业建设之初,就对国内外各高校的食品安全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发现各院校根据其专业发展历史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与专长,主要调研结论如下:
1.江南大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前身是食品分析专业,1998年,专业更名为食品品质控制专业;2004年,学校设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目前设有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中心。其专业具有工科特色,面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在掌握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解决和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质量与安全问题的技能。其研究方向主要为: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食品中生物危害的发生和传播途径及行为效应、食品加工过程化学危害物的产生和迁移变化规律与控制原理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
2.中国农业大学培养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理学学士学位,主要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营养学、卫生学和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掌握检验、检疫的专门技能,从事食品品质控制、检验检疫、营养及营销策划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应了解食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基础知识,具有从事食品全程质量全过程控制管理和安全性保证的基本能力;掌握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及安全性检验的基本方法,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化;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并具备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3.香港理工大学设立了食品科技与食品安全本科专业,为其3年,授理学士学位,要求学生掌握与食品相关的食品化学和分析技术,并掌握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及产生的有毒物质和生长条件来确保食品的安全,能应用食品保藏、加工和食品工程相关基础知识来解决食品技术中的安全问题,能整合所学知识来解决食品安全和技术的问题,尤其是食品产品的质量和控制、食品的感官评价、食品危害性分析和公共卫生管理等。
4.调研发现,国内117所高校都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且多个高校设置了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博士点和硕士点,通过多年努力,课程体系建设日渐完善,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多数高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有普通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人体机能学(人体生理、生化与病理生理)、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食品质量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功能食品、食品企业管理,以及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营养与食品安全综合实验、食品质量检验技术实验、食品化学实验等实验课程,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
5.调研发现,学校可以依托自己原有的优势课程,利用其教师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对食品安全专业的发展进行规划,能够更好地提高专业水平,办出高校的专业特色。如浙江工商大学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前身为食品卫生与检验,其专业的学科重点就是培养食品检验型人才;广东海洋大学利用自身在水产品研究和开发上的优势,将水产品保鲜加工质量与安全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专业特色进行建设;中国计量学院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属的以检验检疫为特色的院校,质检特色是该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目标,在培养方案上除强调三大检验外,着重食品安全的生物学快速检验,同时加强学生在管理、认证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云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特色,侧重于对于云南传统畜禽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等的产品原料生产以及产品保鲜加工的安全和质量控制,尤其针对云南民族传统特色食品安全控制的教学科研,也是其专业建设的特色之一。参考每所学校依靠自身优势培养出来的人才特点不同,恰好符合了不同就业领域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需求的不同。
6.调研发现,在国外高校中,基本都没有将食品安全独立出来作为一门新的专业,而是将其合并于食品科学等专业中,只学习基本的食品安全相关基础课程,如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学等。在此基础上,国外食品院校开设了食品安全相关的硕士专业,如英国开设食品安全专业的有四所高校(诺丁汉大学、利兹大学、肯特大学和卡地夫威尔士大学),包括食品安全与风险分析专业、食品生产管理专业、食品市场和供应链的管理专业和食品安全专业等,一般为期1年,主修课程侧重于食品原料、食品链和食品生产的安全管理、食品生产的风险评估等。荷兰的瓦格宁根大学(号称食品安全与工程专业世界排名第一)同时开设了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管理两个硕士专业(为期2年),这可能是由于国外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较为完善,而中国的食品安全目前还主要侧重于终端检测,整个食品链的管理体系还有待加强,但整体的趋势还是应该由单纯的技术检测转变为安全管理和检测并重。 分析各校提出的食品安全所修的相关课程,其基本思想是以各自依托的学科背景为基础,把食品产品的目标检验和控制作为重点,没有充分认识和突出食品安全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在新时期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缺乏对食品安全专业的清晰认识,还把食品安全定义在食品卫生的角度,而这个定义已经过时。食品安全专业的学生要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食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基础知识,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能够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已经设置的食品安全专业来看,国内外重点高校在此专业的特色、基础条件和师资力量差别较大,侧重方向多样,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特色专长也各不相同。
二、江苏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建设特色和人才培养情况
1.人才培养目标和招生情况
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江苏大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和谐统一的,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拟培养技术与管理复合性的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面对新的形势,我校结合本专业特点,努力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个性、广适应、高素质、求创新”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希望学生能掌握化学、生物学、管理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在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检验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环保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生产、安全评价、经营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同时又能成为研究生的合格备选人才。
江苏大学2008年首次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招生,共招收21名学生,于2012年毕业,此后,每年招生增加到两个班,目前共有194名食品安全专业本科生在读。
2.专业建设平台和课程教学体系内容
本专业建设平台分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和实践环节四大模块。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食品质量管理与食品安全检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具有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检测、监测、评价、预警、控制、认证、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和法规制定及食品质量安全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基本框架如下:
(1)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图学C、机械工程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双语)、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仪器分析。
(2)基础选修课程
试验设计方法、食品物理学、营养生理学、食品物流导论、食品免疫学基础、分子生物学。
(3)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食品工艺学I、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原料安全控制、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供应链管理、风险评估、食品工艺学II、食品感官评定技术、常见食品的安全检测技术。
(4)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环境学、动植物检疫检验、食品质量认证、食品流行病学风险控制、食品添加剂、食品品质计算机图像处理(双语)、食品工厂建设与监控、食品工程新技术、功能食品导论、学科前沿进展、食品无损检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焦点案例分析、食品微生物学。
3.江苏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建设特色
(1)依托优势,特色发展。江苏大学依托在食品无损检测方向的优势和长处,根据我校原有的优势课程(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机械与设备),利用现有教师资源与教学资源对食品安全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将食品安全过程管理、控制(国际接轨)与产品终端检测并重,将本校的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定位为“懂工艺、精管理、强检验”的全方位人才,办出江苏大学的专业特色,如着重食品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利用本院在农产品加工和机械方面的优势,如农产品的无损检测等技术对食品的储藏、加工和流通进行安全管理)。
(2)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淡化食品科学专业的影响。江苏大学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细分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检测(生物安全和化学安全)两个大模块,在选课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模块课程选择,让学生在毕业时就可以成为具备基础知识且精通一个方向(检验或管理)的专业人才。
①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根据江苏大学2012版新大纲对英语、计算机、体育和大学物理等课程要求,减少了英语的课时,增加了体育课时,将计算机调整为选修课,并增加了程序设计语言种类。
②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参考教育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新规范,适度增加了专业基础课总量,新增了管理学原理、人体生理概论、食品原料学等课程,从而为后续课程开设奠定理论基础。
③专业(方向)课程
参考国外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就业方向,将本专业方向细分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检测(生物安全和化学安全)两个大模块,在选课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模块课程选择。
食品科学工艺类课程:参考其他院校课程设置,对食品工艺学进行拆分,由原来的90个课时拆分成为食品工艺学I(原理部分)和II(工艺部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食品分离重组技术,食品加工过程模拟优化与控制、食品微生物检验等专业方向课程,顺应食品工业的精深加工、过程自动化的总体发展趋势要求。 食品安全类课程:参考外国高校安全类专业课程设置,新培养计划增加了风险评估、食品原料安全控制、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焦点案例分析等课程,便于和国际接轨。
通过新大纲的改革,形成以下几大模块。
食品学科化学基础类: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
食品工程特色类:电工电子学;工程图学;机械工程基础——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质量管理方向类:管理学原理——食品质量管理学——标准与法规、风险评估、供应链管理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基础类(营养与卫生):人体生理概论、微生物——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含风险评估)。三大课形成了江大食品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群,即营养与卫生课程群,并给予842项目资助。
食品安全检测方向类:食品分析;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感官评定;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无损检测技术等。
(3)重基础、求卓越、国际化。为了培养创新性和国际化人才,本专业开设了创新方法导论课程;开设了一门全英文课(食品生物技术),四门双语课(食品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和食品品质计算机图像处理);并开设了四门网络课程(食品文化概论、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焦点案例分析、功能食品导论),完善了学科理论基础平台课程,旨在构建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为研究生培养输送合格备选人才。加强了质量管理类、论证、法规等课程,同时完善实践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加风险评估、预警等课程,并开设多门双语课程与网络自学课程,顺应食品安全专业的国际化培养趋势!
(4)培养全方位技术人才,促进就业。目前社会舆论普遍都希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熟悉各种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熟悉相关的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具备食品检验和质量控制能力。另外,还要求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够吃苦,愿意下基层工作。江苏大学针对用人单位需求,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一个从大一到大四、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一体化学生实践平台,如特地新增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同时开设了多个实践环节(认知实习、认识实习、暑期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和多个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检验检疫综合实验、食品加工综合实验等),每个环节有大概2~3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江大和多个认证培训中心联合,开展ISO22000/HACCP、ISO9000内审员、食品安全师、食品检验工以及食品营养师等认证资质培训,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肖贵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福建轻纺,2010,(1):36-42.
[2]付红军,汤小红,彭湘莲.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食品工业,2011,(7):110-114.
[3]励建荣,邓少平,顾振宇.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食品学报, 2004,4(4):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