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第二课时)教学录评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C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217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一(14分钟)rn一、读课文rn师:自由读课文,要求——rn生: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读通顺,段落停顿较均匀.rn[点评:课堂管理口号是习课堂的标配之一.习课堂认为,管理是课堂效益的重要保证.]rn二、读第1~9自然段rn师:自由读第1~9自然段.rn师巡视,走近学生倾听其读书,表扬读得专心、坐姿端正、读了一遍又一遍的学生,并盖表扬章.rn师:合作读.你们读第4自然段,我读第5自然段.(师生合作朗读)rn师:读老虎心里想的话.rn生: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其他文献
结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从整合和建构两个方面,研讨大单元教学的内容组织和结构形式,指出大单元教学的“大”,从浅层理解指向教学内容的多与广,从深层理解“大”本身就意味着精与深,开展大单元教学,从确定主题到设计主问题情境,从整合文本到建构教学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知识碎片化、理解浅表化的语文教学现状,赋予了语文教学更大的包容性和更强的生长力。
研讨毕业班作文教学,指出针对毕业班学生作文水平个体差异,制定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三位一体的作文教学分层指导策略,面向各层次学生,设定弹性目标,进行有针对、有梯度的训练,能够帮助各层次的学生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提高写作水平,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对写作处于兴奋状态,养成乐于写作的习惯。
从三个方面研讨高考评价体系在近年中考命题改革与创新中的探索与实践,分析指出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命题都体现了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变,为中考命题和复习备考在命题材料、情境创设、学科综合、试卷结构、学习过程、语文能力与核心素养等方面指明了方向。
阅读教学应由“关注教”转向“研究学”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而学习活动的设计无疑是重要的研究内容。立足学的起点,遵循学的逻辑,基于学理立场,应该成为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和衡量标尺。学习活动的有效设计和巧妙实施,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路径和方法。
针对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重“文”轻“言”、重“言”轻“文”和“文”“言”两张皮等现象,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供了五种通过主问题使文言文教学实现“文”“言”有机融合的途径,并指出以主问题为支架打通“文”“言”二脉开展文言文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必须依据学情、紧扣课文、实现“文”“言”合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2019年2月,大雪纷飞,伴着寒冷的银光我踏上了去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支教的征程。我一边在学校任教,一边受聘于隆化县教育与体育局做小学语文教研员。12月,我接触到习课堂。习课堂简单、有效、易上手,是面向普通一线老师的有效课堂,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课堂。习课堂,适用于新教师多、骨干教师少、教师流动性大的学校。这跟我支教的隆化县的教育现状完全吻合。
一、班级改变去年六月,吴老师开始实践习课堂,每节课组织学生读和练,学生忙碌起来,没时间开小差,没时间东张西望,更没时间打闹。不到一个月,三(3)班的课堂常规有了很大改变:学生坐姿端正,书本摆放整齐,老师发出指令回应迅速……提起这个班老师们不再摇头。期末考试,成绩一直倒数的三(3)班跃居全镇前列。
统编教材“课外古诗词诵读”实践中出现了“读不懂”和“读得浅”的问题,在保证学生阅读自主性的同时,教师的适当参与不可或缺。应对“读不懂”,教师应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化观点分歧为深入全面理解诗歌的契机。应对“读得浅”,教师要驱动学生反复诵读和涵泳,沉潜其中体会美感,适时搭建通往文化层次的桥梁,引导学生纵深横联,感受意蕴。
写作时作者常常设置“一语”——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统率全文。解读文本时也可逆流而上,沿波讨源,抓住文本中“立骨”之“一语”,迅速把握文本内容、主旨、结构或作者意图等。运用该法解读文本,一般操作步骤是“抓取——确认——分析”。
【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放肆、桅杆、龇牙咧嘴”等词语,会写“肆”等14个生字。2.根据人物关系,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通过品读人物的言行,感悟人物的思维过程。聚焦船长的言行,揣摩他的思维过程。学法迁移,选择猴子、男孩、水手其中一个,抓住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注意勾连1.播放《司马光砸缸》动画片。2.出示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砸缸》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