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材体系中是一个个独立的单元,但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是只有在特定的单元才能教学,而应当贯穿于学生學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累积经验的同时,感知特定的策略给数学学习带来的帮助,从而让学生感悟解题策略,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解题策略;感悟;积累
数学学习需要充分的经历和足够的感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提炼特殊的数学方法,从方法上升到策略,体会特定策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样让学生对策略有足够的感悟,从而将它们纳入到自己的数学宝库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探索中体验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于一般性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只在模仿和训练中授予学生,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挖掘本质的数学规律,探寻算理,感悟解题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有这样一个行程问题:甲乙两辆车分别从A、B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9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相遇时离中点30千米,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学生在读题分析之后发现这里需要用到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因为已知两车的速度,所以只要求出行驶的时间即可,但是怎样来求行驶的时间呢,一些学生直接用30除以95和75的差,得到1.5小时,然后求出两地的距离是255千米,还有的学生将相遇时间设成未知数,根据相遇时离中点30千米,列出方程95x-75x=30,算出行驶时间之后得到的结果也是255千米,在展示交流环节,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两辆车在离中点30千米处相遇,说明快车比行驶了全程的一半多30千米,慢车行驶了全程的一半少30千米,所以两辆车的路程差应该是60千米才对。在画图标注出两车的位置之后,学生一致认同这样的算法,在回顾之前的解题过程时,我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学生认为画图是其中的关键。
在这个案例中,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画图的策略,但是画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乏了直观图示,很多学生没有弄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所以无论他们是用代数方法还是解方程,立足点就是错误的,在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之后,学生很轻松地发现了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差60千米的真相,这为顺利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比较中上升策略
数学是一门充满魔力的学科,很多数学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所以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历经独立思考和交流比较的过程,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真切的体验,上升解题策略。例如,在“一一列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小明有五角和贰角的纸币各若干张,他想买一本3.5元的错题本,应该怎样付款?独立尝试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思路,有的学生从2角的纸币使用一张、两张、三张出发,计算出每种情况下是不是可以适用5角的补齐差额,有的学生从5角的开始考虑,计算需要补足的贰角的张数,还有的学生只列出5角的张数是单数的情况。在展示交流的时候我们发现尽管这几种方法得出的答案是一样的,但是过程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在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方法的时候,学生提出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要简单,因为从5角的开始列起,最多7次(五七三十五)即可,而第三种方法有比第二种方法简单,因为35是单数,2的倍数都是双数,所以5角的张数必须为单数,这样又节约了时间。
虽然都是利用枚举的策略,但是显然这些策略是有高下之分的。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些策略应用中的技巧,不仅上升了学生对于策略的认知,还让学生有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灵动。
在总结中形成策略
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数学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对策略的认识不仅于解决问题本身,还要引领他们加强对策略的认识,逐步形成稳固的数学思想,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例如,在“转化的策略”教学中,笔者补充了这样一个问题:12 16 112 120 130。让学生独立求和,不少学生面对问题时陷入了沉思,在预想中应该有不少学生会选择通分来求和的,但是现实状况是极少有学生通分计算,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问题一定是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题的。于是,笔者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小组交流,并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适时给予一定的引导,最终有两个小组的学生成功地发现了这些分数的规律,将加法算式转化为1至16来计算。在组织学生小结这个问题的探索过程时,学生这样来总结:“这个算式如果用通分的办法来计算是可行的,但是过程太麻烦了,在学习了之前画图转化的策略之后,我认为这个式子应该也可以通过转化策略来解决,所以我们小组着重研究每一个分母,寻找它们规律,最终取得了成功。”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策略不仅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很多时候会带给学生一种意识和思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满足于解决问题,而且要追求简洁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以策略的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深度的规律,更巧妙的数学思想,进而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
(作者点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
关键词:解题策略;感悟;积累
数学学习需要充分的经历和足够的感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提炼特殊的数学方法,从方法上升到策略,体会特定策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样让学生对策略有足够的感悟,从而将它们纳入到自己的数学宝库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探索中体验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于一般性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只在模仿和训练中授予学生,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挖掘本质的数学规律,探寻算理,感悟解题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有这样一个行程问题:甲乙两辆车分别从A、B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9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相遇时离中点30千米,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学生在读题分析之后发现这里需要用到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因为已知两车的速度,所以只要求出行驶的时间即可,但是怎样来求行驶的时间呢,一些学生直接用30除以95和75的差,得到1.5小时,然后求出两地的距离是255千米,还有的学生将相遇时间设成未知数,根据相遇时离中点30千米,列出方程95x-75x=30,算出行驶时间之后得到的结果也是255千米,在展示交流环节,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两辆车在离中点30千米处相遇,说明快车比行驶了全程的一半多30千米,慢车行驶了全程的一半少30千米,所以两辆车的路程差应该是60千米才对。在画图标注出两车的位置之后,学生一致认同这样的算法,在回顾之前的解题过程时,我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学生认为画图是其中的关键。
在这个案例中,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画图的策略,但是画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乏了直观图示,很多学生没有弄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所以无论他们是用代数方法还是解方程,立足点就是错误的,在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之后,学生很轻松地发现了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差60千米的真相,这为顺利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比较中上升策略
数学是一门充满魔力的学科,很多数学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所以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历经独立思考和交流比较的过程,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真切的体验,上升解题策略。例如,在“一一列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小明有五角和贰角的纸币各若干张,他想买一本3.5元的错题本,应该怎样付款?独立尝试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思路,有的学生从2角的纸币使用一张、两张、三张出发,计算出每种情况下是不是可以适用5角的补齐差额,有的学生从5角的开始考虑,计算需要补足的贰角的张数,还有的学生只列出5角的张数是单数的情况。在展示交流的时候我们发现尽管这几种方法得出的答案是一样的,但是过程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在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方法的时候,学生提出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要简单,因为从5角的开始列起,最多7次(五七三十五)即可,而第三种方法有比第二种方法简单,因为35是单数,2的倍数都是双数,所以5角的张数必须为单数,这样又节约了时间。
虽然都是利用枚举的策略,但是显然这些策略是有高下之分的。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些策略应用中的技巧,不仅上升了学生对于策略的认知,还让学生有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灵动。
在总结中形成策略
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数学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对策略的认识不仅于解决问题本身,还要引领他们加强对策略的认识,逐步形成稳固的数学思想,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例如,在“转化的策略”教学中,笔者补充了这样一个问题:12 16 112 120 130。让学生独立求和,不少学生面对问题时陷入了沉思,在预想中应该有不少学生会选择通分来求和的,但是现实状况是极少有学生通分计算,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问题一定是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题的。于是,笔者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小组交流,并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适时给予一定的引导,最终有两个小组的学生成功地发现了这些分数的规律,将加法算式转化为1至16来计算。在组织学生小结这个问题的探索过程时,学生这样来总结:“这个算式如果用通分的办法来计算是可行的,但是过程太麻烦了,在学习了之前画图转化的策略之后,我认为这个式子应该也可以通过转化策略来解决,所以我们小组着重研究每一个分母,寻找它们规律,最终取得了成功。”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策略不仅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很多时候会带给学生一种意识和思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满足于解决问题,而且要追求简洁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以策略的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深度的规律,更巧妙的数学思想,进而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
(作者点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