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把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加快工业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产品技术创新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有力推动了广西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加强直属院校建设,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开辟活水源头
我们坚持把直属院校建设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先后出台了《直属院校管理办法》、《直属院校绩效考核评比办法》和《直属院校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1年)》等多个制度文件,组织实施了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专业现代化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和学生素质教育等“五大工程”,有效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和质量。
我们还把创办实训基地作为重点来抓。一方面,强化多元投入,建成了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生物技术、建筑技术、服装设计、石油化工等100多个校内实训中心,其中列入国家级实训中心7个。另一方面,建立一批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
二、创新培养模式,为高技能人才尽快成长疏通渠道
(一)推行“订单式”培养。2008年5月,我委在南宁市举行校企合作座谈会暨协议签约仪式,直属院校与区内400多家企业签订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学校将根据企业生产和岗位需要来“量身定制”高技能人才,企业则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指导教师、提供实训岗位和设备等条件,接纳毕业生就业。
(二)开展“双向式”培养。一方面,学校提供场所,选派高水平师资,为企业员工“充电”、“加油”。另一方面,企业落实岗位、工种,为专业教师和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提供便利条件。
(三)实施“项目式”培养。2007年,我们实施了名师带徒项目,签订“名师带徒”合同,实现师徒之间榜样示范、专业引领、共同发展的目的。2008年,实施紧缺人才培训项目。根据全区14个千亿元产业发展需要,确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优先领域,以直属院校为基地,优先培养紧缺高技能人才。
(四)探索“竞赛式”培养。每年7-8月,定期会同总工会、科技厅、人社厅联合举办全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每年7-9月间,还分别举办广西“上汽通用五菱杯”和“玉柴杯”职工技能竞赛。
三、完善政策措施,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一)突出抓好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把工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到与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措施,推动工业产业工人数量明显增加,工人队伍素质明显改善。
(二)整合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组建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搭建高技能公共实训和信息交流平台,做好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建立高技能人才供求预测预警系统,逐步形成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以高级技工教育为依托、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
(三)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大力选拔培养优秀高技能人才到合适的科研岗位、工程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发挥领军作用,全方位贯通高技能人才向工程技术人才、科技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人才发展的职业通道。积极鼓励企业实行高技能人才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对高技能人才在聘用、工资、带薪学习、培训、休假、出国进修、城镇户口、子女入学等方面与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对待。进一步注重在高技能人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动模范、选拔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
(四)营造尊重高技能人才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科学的人才观,宣传中央、自治区关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引导人们摒弃鄙薄职业教育、轻视技能劳动的陈旧观念,树立技能型人才是社会宝贵财富的理念,努力营造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直属院校建设,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开辟活水源头
我们坚持把直属院校建设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先后出台了《直属院校管理办法》、《直属院校绩效考核评比办法》和《直属院校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1年)》等多个制度文件,组织实施了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专业现代化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和学生素质教育等“五大工程”,有效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和质量。
我们还把创办实训基地作为重点来抓。一方面,强化多元投入,建成了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生物技术、建筑技术、服装设计、石油化工等100多个校内实训中心,其中列入国家级实训中心7个。另一方面,建立一批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
二、创新培养模式,为高技能人才尽快成长疏通渠道
(一)推行“订单式”培养。2008年5月,我委在南宁市举行校企合作座谈会暨协议签约仪式,直属院校与区内400多家企业签订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学校将根据企业生产和岗位需要来“量身定制”高技能人才,企业则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指导教师、提供实训岗位和设备等条件,接纳毕业生就业。
(二)开展“双向式”培养。一方面,学校提供场所,选派高水平师资,为企业员工“充电”、“加油”。另一方面,企业落实岗位、工种,为专业教师和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提供便利条件。
(三)实施“项目式”培养。2007年,我们实施了名师带徒项目,签订“名师带徒”合同,实现师徒之间榜样示范、专业引领、共同发展的目的。2008年,实施紧缺人才培训项目。根据全区14个千亿元产业发展需要,确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优先领域,以直属院校为基地,优先培养紧缺高技能人才。
(四)探索“竞赛式”培养。每年7-8月,定期会同总工会、科技厅、人社厅联合举办全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每年7-9月间,还分别举办广西“上汽通用五菱杯”和“玉柴杯”职工技能竞赛。
三、完善政策措施,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一)突出抓好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把工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到与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措施,推动工业产业工人数量明显增加,工人队伍素质明显改善。
(二)整合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组建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搭建高技能公共实训和信息交流平台,做好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建立高技能人才供求预测预警系统,逐步形成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以高级技工教育为依托、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
(三)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大力选拔培养优秀高技能人才到合适的科研岗位、工程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发挥领军作用,全方位贯通高技能人才向工程技术人才、科技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人才发展的职业通道。积极鼓励企业实行高技能人才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对高技能人才在聘用、工资、带薪学习、培训、休假、出国进修、城镇户口、子女入学等方面与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对待。进一步注重在高技能人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动模范、选拔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
(四)营造尊重高技能人才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科学的人才观,宣传中央、自治区关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引导人们摒弃鄙薄职业教育、轻视技能劳动的陈旧观念,树立技能型人才是社会宝贵财富的理念,努力营造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