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理工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例,论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理工科 大学生 科技创新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 Long-effect Mechanis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Students
——Take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 Zhiwei[1], ZHANG Li[2], XU Chao[1]
([1]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
[2] Cultural Tourism Schoo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The training of creation abil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 is one of important project in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the activ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in training of creation abil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long-acting regime in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making the activ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for instance.
Key word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ong-acting regime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创造性、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是对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
国内理工科高校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识比较淡薄,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面相对狭窄
大部分学生将学习定位于理论学习,没有意识到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没有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据统计,有近80%的学生将理论课的复习定位于课余活动的主要内容,只有10%左右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或者各类创新实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成绩在意识中才是最关键的,参加各类形式的科技创新类比赛只是为了进行素质加分,并没有认真对待。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经调查可以发现,真正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集中在一小部分学生,且集中在高年级,虽然他们在各类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他们占在校生中的比例太小,普及面太小,影响有限。
1.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乏良性运行机制
学校缺少统一的规划,选拔手段过于僵化,以致在重大比赛来临之际,只是随机组织学生参加,往往结果不是很乐观,而且学生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得不到长足进步。没有完善的激励和制约措施,不能充分提高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以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专用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验室利用率只有不足50%,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状况也不容乐观;另外,个别指导教师指导积极性不高,另外对于指导教师缺乏统一的协调,指导教师的优势研究方向不能得到有效体现。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措施不到位、集中体现在经费不足、培养计划中理论课程安排较多、时间课时相对不足、教师科研和课时较多、指导时间偏少等等。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机制的建立是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能建立有效的机制,所面临的大部分问题都能够有效地得到解决。
2 积极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
2.1 提高认识,深化科技创新意识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普及教育。对于大学新生,在开学初应安排关于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专题报告会,将科技创新意识从大学生一进校门就牢牢深入他们的意识中。信息工程学院依托两委会科技部这个学生组织,每年会进行数次针对不同专业和年级,涉及各类比赛的交流会,在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校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2010年南昌航空大学“知行杯”电子设计大赛中,有885名学生参加了比赛,占学院所在生的33.82%;在代表2011年“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参赛选手的选拔过程中,有19组49名同学做出了成品,参加了选拔比赛。
2.2 建立完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加强选拔和培训,培养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大学生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因素,目前大部分的比赛以及科技创新活动都是需要团队参与的,一个完备的团队,可以将每个学生的优势发挥至极致。信息工程学院在这方面采取了教师给予指导性意见,学生自由组队的方式。不同的学科背景,高低年级之间可以自由搭配,这也解决了创新团队的技术和团队精神的传承问题。2009-2010年选拔出的创新团队人员的素质明显得到很大的提高,在高水平的比赛、学校团委的“三小”立项、2011年度挑战杯参赛作品的申报方面,都比前几年有了较大的进步。
2.3 逐渐形成稳定的高水平指导教师队伍
稳定的高水平指导教师队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层次和质量。针对学生活动的特点,鼓励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将大学本科生纳入项目体系,让学生在科研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同时,鼓励科研项目较少或者没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型的竞赛。通过组织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和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并形成指导教师库,突出不同老师的指导特色,面向学生公开。信息工程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工办积极与各个系部以及实验中心进行沟通,目前学院老师对于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制作有了很大的热情,个别老师甚至在假期抽出时间在假期对学生开展免费培训,指导教师队伍的数量和层次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在学院举办的电子设计竞赛中,学院教师也积极加入大赛组委会,为大赛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近年的不断努力,信息工程学院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经验和技术的积累,这支队伍的指导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2.4 建立开放式的科技创新平台
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一个稳定的创作环境。目前,学院面向全院学生开放的实验室有6个,实验室各项设施配备齐全,同时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在遵守实验室管理规范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进入实验室进行科技创作活动。目前,学院2010年产生的四个国家级奖项和其他省级以上奖项,均来自于以上6个实验室。同时,学院领导也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给予了重要的支持,在6个开放性实验室满足不了现实需要的情况下,将一些实验器材无偿提供给学生,允许学生可以带到寝室进行使用。这样,学院学生可以拥有学院实验室和寝室两个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很方便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利用了课余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效率。
2.5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层次科技比赛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比赛,可以充分激励和展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固定几个高水平的比赛作为例行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参赛队员的选拔、培训可以更新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同时可以不断地提升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为学院的常规赛事,其他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竞赛作为着力点,学院和校团委划拨专项经费进行支持;同时由主管实验和学生科技创新的副院长统一安排相关的指导教师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培训,组织指导老师统一选拔参赛学生;学生工作办公室也安排专人协调整个工作过程的学生工作。通过参加这些高水平的比赛,学生参与科技制作的热情和水平大为提高,在2010年获得了四项国家级的奖项。
2.6 积极组办各类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
理工科院校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比赛之外,根据本校的情况,也会组办科技类的比赛。就南昌航空大学而言,有工程训练中心和信息工程学院联合 “知行杯”电子设计大赛,信息工程学院团委组办的电子设计大赛,校团委资助的每年一度的“三小”立项等影响力较大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大大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老师的指导水平,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提高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7 扎实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
企业也是技术变革的前沿,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就必须不断革新技术,不断将自己的产品推向自己的用户。同时,学校的实验器材、项目、资金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于培养人才的要求。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也是目前的一个发展趋势。一些有名的公司,如TI、飞思卡尔半导体、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等,都在以各种方式推进与各个大学的合作,目前都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企业可以给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仪器、耗材,甚至项目支持,这些都是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学校应主动和相关的企业进行联系和磋商,争取企业的支持,为学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
2.8 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措施
探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应不断形成制度,根据学校和学生双方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激励措施。目前,信息工程学院已经形成一定的制度,在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学生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可以申请素质奖学金,同时将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获得专利作为评比高等级奖学金的优先条件之一等等。这些措施在促进广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仍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拓展。
目前有高校允许在科技制作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学习成绩满足专业要求的学生可以在相关规定专业进行转换,这对于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校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允许在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创新业绩充抵专业学分。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校现有的专业方向取得较好的成果。
学生要长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学校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保障。信息工程学院会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高水平的赛事;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取奖项的学生可以免作实验;学院实验室库房对学生开放,在有指导教师批准情况下可以免费领取元器件。有了上述保障,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践行和完善构成机制的各项环节,以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同时在科技活动中形成和完善长效机制。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协调不同模块之前的关系,充分发挥和拓展学校、教师、学生的优势,最终为学校的育人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的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宏舟.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指导丛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崔彬,谢伟.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继续教育研究,2009(2).
[3]李廷锋,牟红红,张斌.给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文教资料,2009(11).
[4]任丹,魏鹏.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及路径研究文献综述.现代农业科技,2008(15).
[5]赵梓雯,王小平.浅谈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赤峰学院学报,2009(25).
关键词理工科 大学生 科技创新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 Long-effect Mechanis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Students
——Take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 Zhiwei[1], ZHANG Li[2], XU Chao[1]
([1]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
[2] Cultural Tourism Schoo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The training of creation abil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 is one of important project in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the activ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in training of creation abil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long-acting regime in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making the activ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for instance.
Key word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ong-acting regime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创造性、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是对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
国内理工科高校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识比较淡薄,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面相对狭窄
大部分学生将学习定位于理论学习,没有意识到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没有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据统计,有近80%的学生将理论课的复习定位于课余活动的主要内容,只有10%左右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或者各类创新实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成绩在意识中才是最关键的,参加各类形式的科技创新类比赛只是为了进行素质加分,并没有认真对待。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经调查可以发现,真正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集中在一小部分学生,且集中在高年级,虽然他们在各类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他们占在校生中的比例太小,普及面太小,影响有限。
1.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乏良性运行机制
学校缺少统一的规划,选拔手段过于僵化,以致在重大比赛来临之际,只是随机组织学生参加,往往结果不是很乐观,而且学生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得不到长足进步。没有完善的激励和制约措施,不能充分提高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以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专用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验室利用率只有不足50%,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状况也不容乐观;另外,个别指导教师指导积极性不高,另外对于指导教师缺乏统一的协调,指导教师的优势研究方向不能得到有效体现。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措施不到位、集中体现在经费不足、培养计划中理论课程安排较多、时间课时相对不足、教师科研和课时较多、指导时间偏少等等。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机制的建立是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能建立有效的机制,所面临的大部分问题都能够有效地得到解决。
2 积极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
2.1 提高认识,深化科技创新意识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普及教育。对于大学新生,在开学初应安排关于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专题报告会,将科技创新意识从大学生一进校门就牢牢深入他们的意识中。信息工程学院依托两委会科技部这个学生组织,每年会进行数次针对不同专业和年级,涉及各类比赛的交流会,在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校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2010年南昌航空大学“知行杯”电子设计大赛中,有885名学生参加了比赛,占学院所在生的33.82%;在代表2011年“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参赛选手的选拔过程中,有19组49名同学做出了成品,参加了选拔比赛。
2.2 建立完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加强选拔和培训,培养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大学生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因素,目前大部分的比赛以及科技创新活动都是需要团队参与的,一个完备的团队,可以将每个学生的优势发挥至极致。信息工程学院在这方面采取了教师给予指导性意见,学生自由组队的方式。不同的学科背景,高低年级之间可以自由搭配,这也解决了创新团队的技术和团队精神的传承问题。2009-2010年选拔出的创新团队人员的素质明显得到很大的提高,在高水平的比赛、学校团委的“三小”立项、2011年度挑战杯参赛作品的申报方面,都比前几年有了较大的进步。
2.3 逐渐形成稳定的高水平指导教师队伍
稳定的高水平指导教师队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层次和质量。针对学生活动的特点,鼓励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将大学本科生纳入项目体系,让学生在科研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同时,鼓励科研项目较少或者没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型的竞赛。通过组织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和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并形成指导教师库,突出不同老师的指导特色,面向学生公开。信息工程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工办积极与各个系部以及实验中心进行沟通,目前学院老师对于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制作有了很大的热情,个别老师甚至在假期抽出时间在假期对学生开展免费培训,指导教师队伍的数量和层次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在学院举办的电子设计竞赛中,学院教师也积极加入大赛组委会,为大赛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近年的不断努力,信息工程学院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经验和技术的积累,这支队伍的指导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2.4 建立开放式的科技创新平台
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一个稳定的创作环境。目前,学院面向全院学生开放的实验室有6个,实验室各项设施配备齐全,同时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在遵守实验室管理规范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进入实验室进行科技创作活动。目前,学院2010年产生的四个国家级奖项和其他省级以上奖项,均来自于以上6个实验室。同时,学院领导也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给予了重要的支持,在6个开放性实验室满足不了现实需要的情况下,将一些实验器材无偿提供给学生,允许学生可以带到寝室进行使用。这样,学院学生可以拥有学院实验室和寝室两个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很方便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利用了课余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效率。
2.5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层次科技比赛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比赛,可以充分激励和展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固定几个高水平的比赛作为例行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参赛队员的选拔、培训可以更新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同时可以不断地提升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为学院的常规赛事,其他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竞赛作为着力点,学院和校团委划拨专项经费进行支持;同时由主管实验和学生科技创新的副院长统一安排相关的指导教师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培训,组织指导老师统一选拔参赛学生;学生工作办公室也安排专人协调整个工作过程的学生工作。通过参加这些高水平的比赛,学生参与科技制作的热情和水平大为提高,在2010年获得了四项国家级的奖项。
2.6 积极组办各类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
理工科院校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比赛之外,根据本校的情况,也会组办科技类的比赛。就南昌航空大学而言,有工程训练中心和信息工程学院联合 “知行杯”电子设计大赛,信息工程学院团委组办的电子设计大赛,校团委资助的每年一度的“三小”立项等影响力较大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大大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老师的指导水平,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提高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7 扎实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
企业也是技术变革的前沿,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就必须不断革新技术,不断将自己的产品推向自己的用户。同时,学校的实验器材、项目、资金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于培养人才的要求。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也是目前的一个发展趋势。一些有名的公司,如TI、飞思卡尔半导体、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等,都在以各种方式推进与各个大学的合作,目前都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企业可以给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仪器、耗材,甚至项目支持,这些都是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学校应主动和相关的企业进行联系和磋商,争取企业的支持,为学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
2.8 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措施
探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应不断形成制度,根据学校和学生双方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激励措施。目前,信息工程学院已经形成一定的制度,在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学生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可以申请素质奖学金,同时将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获得专利作为评比高等级奖学金的优先条件之一等等。这些措施在促进广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仍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拓展。
目前有高校允许在科技制作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学习成绩满足专业要求的学生可以在相关规定专业进行转换,这对于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校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允许在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创新业绩充抵专业学分。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校现有的专业方向取得较好的成果。
学生要长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学校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保障。信息工程学院会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高水平的赛事;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取奖项的学生可以免作实验;学院实验室库房对学生开放,在有指导教师批准情况下可以免费领取元器件。有了上述保障,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践行和完善构成机制的各项环节,以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同时在科技活动中形成和完善长效机制。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协调不同模块之前的关系,充分发挥和拓展学校、教师、学生的优势,最终为学校的育人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的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宏舟.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指导丛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崔彬,谢伟.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继续教育研究,2009(2).
[3]李廷锋,牟红红,张斌.给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文教资料,2009(11).
[4]任丹,魏鹏.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及路径研究文献综述.现代农业科技,2008(15).
[5]赵梓雯,王小平.浅谈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赤峰学院学报,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