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读书入“三”味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412319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味:“寒夜读书忘却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讲的是读书刻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是读书辛苦;更苦的要数苦思冥想,“书从疑处翻成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以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由此,古人留下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佳句。
  难味: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前,人们读书得用手把文字抄写在竹简或者木牍上。一片竹简、木牍写不了多少字,几部书就能装满好几辆车。“学富五车”的人,用今天的眼光看,其实读的书并不多。后来人们把书抄写在帛上,卷成一卷,但帛很昂贵,只有极少数有钱人才抄得起。有了书,还得有人教。古代学校少,穷人没钱,只有贵族官宦子弟才能上学。由此可见,古人读书难。
  慢味:讀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不但要朗读,而且要抄、背、默,“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不倒背如流不放手。“韦编三绝”,讲的就是孔夫子用皮绳把竹简、木牍拴起来读,读的次数多了,连皮绳都翻断了多次。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哪个不是“读书不畏难”?哪个不是下了“苦功夫”“笨功夫”读书而成大器的?现在的人,读书不缺书、不缺场地,缺的是古人读书的那种态度,缺的是那颗安静的心。快餐文化横行的年代,有谁能坚持读书十年二十年?读书需要的是小火慢炖,耐心揣摩方能入味。
  (本栏目责任编辑 魏冉)
其他文献
陈玉生出生在泰兴县南沙乡陈家庄一户普通的农民家中,因生活所迫,很小就到上海当学徒。尽管生活非常辛苦,但比起在家乡“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陈玉生觉得很知足,因此,在上海的最初几年,他一心只顾着埋头做工。1937年,他加入“上海抗日救国会”,不久,即被警察局逮捕入狱。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得以出狱,随即回到泰兴,组织一帮穷弟兄,建立起一支抗日游击队,几天时间,部队发展到200余人。他带着这批年轻人风里雨
期刊
10月12日,是新四军组建81周年纪念日。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举办纪念活動,同时成立“新四军历史学社。”学社宗旨是,学习铁军历史,缅怀铁军先烈,传承铁军精神,勇做铁军传人。学社将定期不定地组织开展活动,吸引更多同学一起学习历史,走访革命前辈,到各地新四军纪念场馆参观见学,到社区和中小学中讲铁军故事。学校有关领导出席了纪念活动。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清葆将军到会表示
期刊
书是心灵明亮的双眸,是生命的一泓清泉。竹影扶疏、苔痕阶绿处都适宜读书。在鸟语花香的清晨,挤一份雅兴,品一杯香茗,手捧一本书,躺在藤椅上,聆听书中流淌的一方精巧韵致,思接千载。  在书中,英雄与我交谈,伟人给我鼓励,海的女儿和我欢聚。《伊索寓言》的道理让我明智,《一千零一夜》的神奇让我入迷,《上下五千年》让我在历史长河中遨游,《十万个为什么》为我解开无穷奥秘。我懂得了人性的真善美,知道了万物的变化,
期刊
2018年3月21日,姑苏区金阊街道受肖龙兴的委托,将8000元助学金发给12名贫困生,孩子们异口同声:“感谢共产党,感谢肖爷爷!”早在1997年1月13日,《新华日报》就报道过肖龙兴“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的善举。21年后,我们又一次来到桃花坞,寻访这位可敬的老人——苏州市金阊街道桃花坞社区军队离休干部,97岁高龄的肖龙兴。他将自己离休40年的养老金分几十次用于助学、扶贫,以回报党恩、回报人民。老
期刊
1913年10月8日,盛华出生在江苏仪征县(今仪征市)一个革命志士家庭,年幼时就受父亲——辛亥革命先驱盛白沙的影响,他把孙中山对父亲的教诲“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读书亦为报国  1926年,盛华考入南京省立一中后,就秘密参加爱国学生会和反帝爱国活动。其叔父盛成,系法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经常与之通信,向其传播革命思想。盛华认真阅读《共产主义ABC》等社会主义入门书籍,提高政治
期刊
柔软的齐耳卷发、圆润和善的面容、爽朗的嗓音,岁月在这位耳顺之年的女人身上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反而增添了她沉静的气质。她是同事们眼中的“铁娘子”,是村民心中的“贴心人”“及时雨”,也是儿子心中的“半边天”,她就是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华阳街道城上村党总支书记许爱芳。  许爱芳是土生土长的城上村人,年轻时在村里做会计、妇女主任,如今成了城上村的党总支书记。今年是她担任书记的第17年,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冷暖自
期刊
在安徽省凤台县丁集乡西四公里的幸福沟畔,有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内松柏茁壮,花团锦簇,墓、碑、馆、亭、桥、廊、门、雕等建筑设施,布于其中,清新幽静,肃穆庄严。每逢节假日,机关、学校、社会团体及周边群众都会结队前来参观、凭吊、祭扫,在纪念碑前举行入党、入团宣誓等活动。特别是在每年烈士纪念日,县委、县政府都在这里举行盛大悼念活动,追忆先辈事迹,学习英烈精神。  烈士陵园
期刊
原文  郭橐驼(1),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2)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3)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4)。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5)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
期刊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区章水镇所在的四明山区,山高林密,沟壑纵横,自古就是抗击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70多年前,这里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抗击日军的主战场,也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刘亨云等老一辈革命者曾带领广大群众在这里同日寇浴血奋战,李敏、徐婴、朱洪山等先烈曾把鲜血洒在这片热土上。  崔锡华,这位在四明山老区土生土长的中年汉子,为传承新四军铁军精神,又谱写了新的篇章。听着四明
期刊
为助推金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展示塘雅古镇人文風貌,10月中旬,塘雅镇文化站与塘一村文化礼堂联合主办“顾成美术作品”展。  顾成1942年生于浙江绍兴,60年代作为知青在金华塘雅公社插队,后在塘雅、前蒋等周边村镇教书,系上海画家程十发的入室弟子。70年代末返城,任企业产品造型设计师和宣传专员。  顾成退休后笔耕不辍,现为金华新四军研究会会员、金华宾虹书画院成员、《婺州风云》杂志社美术编辑、金华老年书
期刊